△ RPK輕機槍1971年,PU(俄文ПУ)“統一供彈機槍”(Пулемет с унифицированной подачей)項目被提上日程,其目的是為步兵班組提供一種,與PK一樣具有持久火力,但又能與正在研制中的AK-74通用供彈具的輕機槍,也就是說該項目是要開發一款雙路供彈的輕機槍。PU項目由伊熱夫斯克的亞歷山德羅夫、內斯特洛夫、AK設計師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的兒子——維克多·卡拉什尼科夫等人共同負責牽頭。其中亞歷山德羅夫提出了能奠定PU項目的基礎理論,即將供彈系統布置在機匣左側,由自動機左側的一個凸起帶動,完成撥彈的同時,要將彈藥完成脫鏈,并送到進彈位置。這一思路可能是受到了德什卡的啟發,同時也為新世紀俄羅斯輕機槍大搞上置活塞埋下了隱患(大霧)。1973年,第一挺PU樣槍被生產出來,其導氣裝置、自動機、槍管等大部分部件取自RPK-74,機匣也是以RPK-74為基礎改裝的。PU樣槍既可以使用AK-74的彈匣,又可以在彈匣口安裝200發容量的彈鏈箱。可以看出,PU樣槍和RPK-74高度相似,最大的區別就是多了一套受彈器。但考慮到這種彈鏈供彈結構較為復雜,而且會帶來各種難以預料的可靠性問題,設計師還是專門改造了一挺RPK-74,而非直接在RPK-74上加裝部件,如此一來,設計師們猛然發現,他們可以直接改造機槍本身,而不用新設計一款槍,能使省不少事情。說白了,這是一種摸魚行為.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