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感悟 ◆ 魏青梅 年年重陽,今又重陽,忽然憶起去年重陽節那天回家,偶然聽見爸媽在閑聊,老爸不無感慨地說,孩子呀,小時候才是自己的,結婚以后就不是自己的嘍;兒女的家也不是咱們的家,只有這棟老房子才是咱倆的家呀!媽附和道:只有住在這兒心里才踏實。聽得我瞬間紅了眼眶,心里酸酸的…… 去年疫情原因,兩個月未能回爸媽家,每天只能隔空跟年逾八旬的父母互報平安,那些難熬的晝夜,塞滿多少牽掛與無奈。期間,家住一樓的姐姐曾試圖接他們到城里住,被斷然拒絕了。爸媽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還是在自己家里舒坦!那段時間,我曾無數次夢里赤著腳往家跑,卻總是在離家不遠處突然醒了,百般懊悔和不甘,真想拼命閉上眼睛重回夢里,繼續跑完回家的路,那些咫尺天涯的日子不敢回想。后來村里終于解封了,我們三姐妹激動得熱淚盈眶,迫不及待地相約一起回到家,一邊做飯一邊跟爸媽聊著這兩個月所發生的事,嘰嘰喳喳沒完沒了,久違的熱鬧場面讓二老開心得不得了。 之后,我們三姐妹約定,爸媽年紀大了,越來越需要照顧,得保證每天有一人回家陪陪他們,哪怕是做頓飯,聊個天呢,絕不能讓兩個老人感覺孤單。爸媽都是很體諒兒女的,嘴里說著沒事沒事,不用天天回來,其實心里特別希望孩子們回家。 哥遠在天津,工作的特殊性注定不能經常回來,尤其是春節,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回家團圓,我哥忙,幾十年幾乎沒回來過個年,一年能回家陪爸媽住個一兩天也很不錯了。哥回來這天,一向習慣睡懶覺的老爸會破例早起,親自打掃庭院,收拾茶室。雖然知道哥得下午才能到家,卻一遍一遍地問媽,他們啥時候能回來?其實爸心里清楚,我媽又能比他多知道多少呢?爸是有點耳背的,那天耳朵卻靈敏得不可思議,每每門口有車經過,他都興奮地說回來了回來了,小跑著出去看,連個影子都沒有。如此往返好幾次,不厭其煩,媽也被爸攪得希望和失望交疊著……終于聽見“嘭”關車門的聲音,爸樂顛顛地邊往外跑邊說,這回可是真來了!媽淡定地坐在那兒,歪著頭用懷疑的眼神往外看,當看見哥和嫂子拎著大包小包進得院子,媽笑著起身,說,這回是真的。 父母在家就在,只要每次回家門不是鎖著的,階前花園沒有雜草叢生,花季有盛開的花迎接,推開家門,院子里修竹滴翠,鳥語如歌;喊一聲媽,媽媽笑吟吟地應著,叫一聲爸,正在看書或是繪畫的老爸,一邊答應一邊從老花鏡的上方瞅你一眼,然后咧嘴笑著說,來家啦!這家就是溫馨的,心就會暖暖的! 趁父母在,常回家看看,做頓家常飯,圍桌共餐;老爸沏一壺好茶,一起品茗聊天。聽媽媽重復講述的陳年舊事別嫌煩,老爸侃侃而談的人生哲學,雖有異意也別反駁,只要虔誠地聽著就好。遇大事有分歧,不可強行否定,需用最柔軟的方式,讓他們慢慢理解并認同,無傷大局的事就順他們的意吧。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孝即順,順即孝。 常于父母膝下承歡,少留些許遺憾。兒女跟父母相處的時間一分一秒在減少,這道殘酷的減法題人人都懂,它不可逆轉地擺在每個人面前,誰都束手無策,我們能做的,只有盡量讓爸媽順心順意,快樂幸福。誰也不知道,究竟我們的父母,還能過多少個重陽,我們又能陪他們多少個時日? 親愛的老爸老媽,女兒在此跟您二老鄭重承諾,孩子永遠是你們的孩子,招之必回!兒女的家也永遠都是你們的家,若來則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