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內容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后臺授權 他曾是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 后留美成為世界頂級科學家。 而來自祖國的一聲召喚, 他努力八年, 放棄美國名校終身教授, 終于歸來, 就在剛剛,他干成了一件大事! 他,就是段路明。 ![]() 段路明,對于這個名字, 我們普通人聽都沒聽過, 但在業內可謂如雷貫耳, 他被稱為是“天賦異稟的原子上帝”, 大神中的大神。 他的人生履歷, 就是一段“遁地飛天”的開掛人生: 從小就表現出對物理學強烈的興趣, 與其年齡不相稱的學習能力, 多次獲得國家級物理大賽獎項, 成為了當地的“明星學子”。 高中考上國內最好的中學之一: 桐城中學, 這所學校曾培育出朱光潛等十名院士。 大學時他天才鋒芒畢露, 在中科大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領域, 提前一年完成博士學業, 發表了足足40篇論文, 攻克了多項業內難題。 別人大學畢業拿走一堆書, 他畢業是拿走一堆獎。 獲得研究生獎項含金量最高獎: “中科院院長特別獎”; 獲得中國本土培養的博士, 最大的科研褒獎: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獲第四屆中國饒毓泰基礎光學, 全國唯一的一等獎...... 能閃耀中華,更能閃耀世界, 他和導師郭光燦合作, 在全球率先提出量子避錯編碼, 在量子信息理論領域, 這一成就被世界稱為“段—郭”界限。 在中科大, 段路明留下了太多學神的傳說, 他的才華也令國際注目, 1999年, 他就是世界物理學頂級學術周刊: 《物理評論快報》特邀審稿人, 那時他27歲。 才27歲, 就可以評審其他科學家的論文, 這對于絕大部分物理研究生而言, 顯然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2000年,剛畢業兩年的他, 成為當時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 年僅28歲! ![]() 第二年,段路明赴美深造, 在多所大學交流學習期間, 他拿下了美國斯隆研究獎, 這一獎項, 被譽為“諾貝爾獎的敲門磚”, 史上曾有42位諾貝爾獲得者, 和16位菲爾茲獎得主都得過此獎。 而段路明,是其中唯一一位, 在中國取得博士學位的獲獎者, 也是中國本土培養的博士當中, 第一位獲得斯隆研究獎的科學家。 他的博士后研究一完成, 世界頂尖高校密歇根大學, 就迫不及待來搶人, 先給他助理教授的待遇, 短短四年, 又給了終身教職的超級待遇。 美國的終身教職通常是年過半百、 著作等身的教授才有機會獲得, 甚至很多人, 皓首窮經一輩子也拿不到。 尤其是密歇根這樣的名校, 100個學科在美國排名前十, 多少人想在這任職都求之不得, 而段路明, 一個背井離鄉漂洋過海的中國人, 在這里工作四年, 年僅35歲就是終身正教授, 只有一個原因, 他是真的強到令人望塵莫及。 ![]() 在密歇根, 段路明的科研順風順水, 更在國際上, 掀起了量子領域的狂瀾, 完成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 拿下了多個世界第一: 2006年, 他發表于世界頂級科刊: 《自然》的論文, 首次將當前物理學兩個熱門領域,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與量子信息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創造出一種新生代量子態的可能。 此研究, 可使現有的原子鐘精度提升1000倍, (原子鐘,一種達到每兩千萬年, 只誤差1秒的計時裝置) 相關媒體在報道此研究成果的同時, 稱段路明為“原子的上帝”。 2017年,段路明研究組, 刷新量子存儲容量的國際記錄, 首次實現具有225個存儲單元的, 原子量子存儲器; 2018年, 他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 將由加州理工學院保持的紀錄, 提高了近6倍; 并首次提出量子機器學習生成算法, 證明了量子計算機, 能引起人工智能算法的指數加速。 在世界量子領域, 段路明已經是公認的大神, 舉世矚目的人物, 還成為世界頂尖科刊: 《自然》的特約審稿人。 在科研界, 能在《自然》這種頂級科刊發表論文, 那絕對是必須具備相當強的實力, 也是無數科學家終其一生, 都夢寐以求的事情, 而能當上這一科刊的審稿人, 可見段路明的段位, 那一定是大神中的大神! ![]() 30來歲, 就成為世界量子科學領域前沿科學家, 40來歲, 就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論文48篇, 《自然》8篇,《科學》3篇, 《自然》、《科學》子刊10篇....... 發文多, 而且質量絲毫不因數量受到拖累, 高質量,高產出, 段路明在量子領域的杰出成就, 奏響了一個又一個“高音”。 然而來自祖國的一通電話, 就此改寫他的人生。 2011年, 段路明接到了姚期智的電話, 請他回國任教清華, 當時國內量子學剛剛興起, 基礎差,底子薄, 正是急需人才耕耘的時刻, 只是,段路明在美國高薪高職, 密歇根大學給他提供的條件相當闊綽, 獨立的辦公室、實驗室等基礎設施, 科研啟動資金是國內能提供的數倍, 還有更加完善的科研共同體, 做研究的支撐和依托。 又才當選美國物理會會士, 他肯回來嗎? 段路明用自己的行動, 回答了四個字:義不容辭。 僅僅兩個多月, 清華量子信息中心正式成立。 段路明擔任該中心的執行主任, 同時兼任清華大學姚期智講座教授, 負責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實現, 搭建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實驗平臺。 “科學家是高地,科學家是未來, 科學家是長期的回報?!?/p> 我們明白,國外同樣明白, 密歇根大學為了留住段路明, 授予他費米講席教授的榮譽稱號, 講席教授, 是美國大學中教職人員的最高榮譽, 密歇根大學可謂是誠意十足。 ![]() 但即便如此, 仍無法阻擋一位愛國科學家的歸心。 辭職不是易事, 一次次被以理由不充分擋了回來, 段路明只能兩頭跑, 完成國外的工作, 馬上飛回國內授課講學, 這樣奔波的日子, 一過就是八年。 ![]() 直到2018年, 段路明終于辭去在密歇根大學的教職, 回國全職擔任清華大學教授。 第二年,他成為了清華大學, 第一位受聘擔任, “基礎科學講席教授”的科學家。 ![]() 作為中國科學院, 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段路明的歸來, 為中國在量子研究領域的競爭力, 再添一把火焰, 近年來我國突破“九章”量子計算機, 發射“墨子號”量子衛星, 量子領域, 段路明貢獻了不少自己的才學。 此前,國內量子科學方面, 一直由段路明的母校中科大, 執全國之牛耳, 如今段路明帶領的清華團隊奮起直追, 成功和科大形成南北并立之勢。 而研究理論的段路明, 和實驗研究的潘建偉, 已經是我國量子領域公認的領軍人物。 就在2022年5月, 段路明研究組, 在離子阱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突破了兩個世界第一, 首次在實驗中借助離子阱平臺, 實現了拉比-哈伯德模型, 首次在離子阱系統, 實現超越現有經典超級計算機, 運算能力的量子模擬, 相關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讓我國邁出了, 通向未來大規模離子阱量子計算、 量子模擬的重要一步。 ![]() 天才之智, 讓段路明走出屬于自己人生的燦爛, 成為世界公認的量子領域大牛; 赤子之心, 讓段路明義無反顧奉獻祖國的輝煌, 推動中國量子研究, 帶動一個學科蓬勃發展。 大同爰躋,祖國以光, 立德立言,赤子情深。 科學家是高地,科學家是未來, 科學家是長期的回報。 段路明, 他是中國的驕傲, 希望中華民族, 能有越來越多像他這樣的英才, 助力我民族科研騰飛, 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