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分享的第142本書 | 第2464期豆瓣評分9.4分,2443人評價 「內容簡介」 蘇東坡,天賦異稟的大文豪,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他的標簽很多,卻難以被標簽定義。居高處為翰林學士,落低谷為獄中囚犯,一生波瀾曲折都在詩里見。本書即以東坡詩詞為主線,兼及東坡文集、后人筆記等百余種資料,以堅實的考訂和熱情的筆觸,呈現出一個立體的東坡形象。 「著者介紹」 李一冰(1912—1991),原名李振華,以“一片冰心在玉壺”之意取筆名“李一冰”,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畢業于浙江私立之江大學經濟系,后留學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陸續于新文學重要刊物發表白話散文。 李一冰熟讀蘇軾詩作,同時整理《東坡事類》等重要書籍并編訂《蘇軾年譜》,歷時 八年,寫成《蘇東坡新傳》,共計七十余萬字,于1983年以筆名出版。另著有《明末孤臣張蒼水傳》,后增補成《張蒼水傳》。 「原文節摘」 1.蘇洵的祖父蘇杲以孝友著名鄉里,頗善治生,遂使家道殷富,有余財可以施舍別人,曾言:“多財而不施,吾恐他人謀我;然施而使人知之,人將以我為好名。”所以總是偷偷摸摸地幫助窮人。因為樂善好施而散財,終其身,田不滿二頃,屋敝陋而不葺。 2.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3.中國的知識分子,望能有用于世,則與政治的關系,密切得像骨和肌肉一樣,非但不能分割,甚至無可選擇,只有這一條通道。所以他進一步說:“我非田農家,安能事耝耰。又非將帥種,不慣揮戈矛。平生負壯氣,豈可遂爾休。” 「悅讀者薦」 林語堂先生這樣評價:“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后世的那種心靈的喜悅,那種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東坡先生總共寫了300多首詩,每一首都包含著他那時的心緒,這是文學的魅力。 通過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李一冰先生的《蘇東坡新傳》認識到了豐富的東坡先生,人生當學蘇東坡,縱不能如愿,亦安之若素。 《蘇東坡新傳》里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東坡先生,還有作者李一冰先生及其家人,還有寫《尋找李一冰》的張輝誠,還有書里提到的范滂,還有出版這個版本的后浪。怎么說呢,他們身上都有一團燃燒的火,正是這個共性讓他們共同創作了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這部作品。這里只說我從東坡先生身上學到的幾點,并打算進行實踐,相信可以有效增加疫情常態化大背景下的愉悅。 1.讀書要學以致用。 2.生活要注重秩序。 蘇軾平常生活很有秩序,講究養生之道。他在家晨興夜寢,各有一定的方法:每天五更初起床,梳頭數百遍,盥洗后,就和衣還臥另一干凈榻上,假寐數刻,直到天色平明,他即起身入宮早朝。晚上躺床上后讓身體躺平,如身體有任何倦痛,則略自按摩,然后閉目,靜聽自己的呼吸,直到呼吸平勻,呼呼入睡。 給我的啟示是休息很重要,要保證規律作息,要有自己的方法,要嚴格執行自己的秩序。尤其是居家辦公,其實更需要注重規律作息,保證自己的狀態和效率。 3.要學會給自己找樂子。 在沉重的現實壓力下,蘇軾并不完全沮喪,仍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現實,遵從自己的興趣,將時間投注到讀書、著作、寫字、畫畫和閑游上。蘇軾很喜歡喝酒,雖然并無酒量,即使看人喝酒,也一樣過癮。 他的族叔慎言,是個道士,住在蟆山下的道觀里,他常和堂兄不疑(子明)同到道觀去,三人一起喝酒。子明是個海量,一口氣喝個二十大杯也不醉,他們傳杯遞盞地喝個夠,便大聲歌唱。“當此時也,”蘇軾說,“其豪氣逸韻,豈知天地之大,秋毫之小?” 雖然居家,雖然隔離,但物資供應是充足的,小酌怡情,五色酒已經走起~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只要內心安定,不管是在什么境遇下,依然可以開出花來。五色圖書,五彩人生,周日繽紛日快樂!
此心安處是吾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