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八年秋天,那是一個熱情激蕩的歲月,“一大二公”的風暴席卷大地。人民公社剛剛成立,一切都在瘋狂的折騰之中。原先的幾處小學,都被合并到我們的學校里。村上的群眾被搬遷到附近的村子里,騰出房子給學生居住,學校一下子擴大了十幾倍。學生集體吃飯,集體睡覺,集體勞動,參加耕作區的深翻土地,摘棉花,送公糧,吃飯不要錢。鑼鼓喧天,紅旗招展,一派“共產主義”的熱鬧氣象。 這天,學校操場上,兩千多名師生隆重舉行大煉鋼鐵誓師大會。趙校長在會上莊嚴宣布:“我命令你們,今天子夜十二點以前,一定要煉出我校第一爐鋼來!”煉鋼總指揮兼總工程師,也就是平時教我們上手工勞動課的王老師,一步跨到臺上,舉起右拳,莊嚴宣誓:“保證完成任務!” 學校后面的樹林子里,盤起了一座一米多高兩米見方的鐵匠爐,安上了一架鐵匠打鐵專用的大風箱。周圍堆放著周圍群眾獻出來的鐵鍋、鐵盆、鐵鎖、鐵鏈子、鐵門鼻子,備足了用斧頭劈開的從群眾家里拉來的桌椅板凳,還有衣箱衣柜木門窗。王老師手里的小旗一擺:“點火!”頓時烈焰滾滾,火苗子竄上去一丈多高。十幾個光著膀子的高年級彪形小伙子,輪番拉動著風箱,為“煉鋼爐”扇風助威。王老師神情專注地指揮著,一會兒續木柴,劈劈剝剝;一會兒放鐵器,叮叮當當。終于,天快黑了的時候,熾熱的鐵水順著爐子上的溝槽流進了預先擺在地上的一個大土盆里。 那天晚飯,參加煉鋼的同學,每人慰勞了兩個白面饃,還有八個人一盆的豬肉燉白菜。王老師沒顧上吃飯,就激動地去扣動有線廣播喇叭的舌簧片兒(當時沒有電話,是利用有線廣播線傳遞信息的土電話),忘記了報告校長,就直接向公社報告了我校成功煉出第一爐鋼的特大喜訊。 第二天上午,公社教育組組長,也就是成立公社后,從我們學校調到公社里的李校長,陪同公社里的幾位主要領導,騎著自行車,一路風塵仆仆,前來視察學校煉鋼的豐碩成果。教導處的案子上,鋪了一塊鮮艷的大紅綢子,上面擺放著一塊烏黑的饅頭狀的鐵塊子。公社領導們依次神情莊重的走到鋼鐵產品前,用眼看了看,用手摸了摸。李校長代表公社領導,向學校煉鋼成功表示熱烈地祝賀,向參加大煉鋼鐵的師生員工表示親切地慰問。隨后,李校長提出了一個疑問:“這塊鋼看起來有點不夠密實,也不夠光滑,有點像馬蜂窩,糝糝粒粒的。”總工程師王老師解釋說:“這只是一塊鋼鐵毛坯,不是千錘百煉才能成鋼嗎,還要經過反復鍛打,才能成為最終的鋼材。”他沒有說出這其實是一塊摻滿爐渣的鐵的混合物,他更不知道,合格的鋼鐵產品,其他的元素含量,應該控制在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以內,他甚至連鋼鐵冶煉的基本工藝都不知道。 |
|
來自: 后知后覺無所謂 > 《關于歷史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