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以智慧之心,問道人生樂苦

     逍遙_書齋 2022-05-23 發布于河南

    《人生哲思錄》作者:周國平

    ?

    文章圖片1

    ?周國平:一位哲人的思索

    說起周國平老師,有些書友可能并不陌生。他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許多作品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比如他的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他的詩集和隨筆集《憂傷的情欲》《人與永恒》,等等。

    在這些文學作品中,周國平老師不斷地思考“人心如何安放”“我們應當怎樣生活”等人生重大的命題,和普通的文學相比,他的作品更有一種哲學的意味。

    而周國平老師的作品之所以形成如此特殊的哲學氣息,和他個人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除了作家這個身份,周國平本人,其實也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哲學研究者,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是國內研究大哲學家尼采的代表學者之一,曾經翻譯過《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著名作品,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今天,一直持續不斷地影響著好幾代中國讀者。

    既是作家,又是哲學學者,這兩重身份在同一個作者身上,合二為一,就使得周國平老師兼具了感性和理性這兩種特質。作家是感性地去感知世界,哲學家則更多地利用理性,分析解讀世界。二者相互交融,互相影響,構成了周國平老師作品的獨特風格,這也是他吸引眾多讀者、幾十年來一直享有盛譽的原因之一。

    不過,周國平老師并不是一位“神壇”上的大作家、大學者。他擁有很多讀者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的寫作往往是非常貼近生活、非?!敖拥貧狻钡?。在周國平老師的作品中,他記錄的都是自己的生活點滴、愛恨苦樂。因為真誠,所以動人。

    比如,周國平老師有一本書,叫《妞妞》,記錄的就是他作為父親,和自己的女兒妞妞共同成長的經歷,非常簡單、真誠,卻又那么的讓人感動。在這本書之后,周國平老師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女兒啾啾,又寫了一部《寶貝、寶貝》,同樣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強烈共鳴。

    那么現在,我們可以對周國平老師進行一次簡單的概括:他是一位作家,同時又是一位哲學研究者,身上兼具感性和理性兩種因素,對世界有著既感性又理性的把握。同時,他又是一位真誠的寫作者,和普通人一樣有著同樣的愛和恨,過著類似的生活、有著類似的煩惱和思考。

    本周我們要一起共讀的這本《人生哲思錄》,是周國平老師七十年哲思總結,堪稱是一本“集大成之作”。

    ?人生哲思:一本走心的代表作

    為什么說這本《人生哲思錄》是一本“集大成之作”呢?

    首先,這是作者周國平自己給這本書的定位。

    他說,這本書的初衷,是在他的全部非學術作品中,挑選出能夠代表他的思想而又表達精當的文字,按照主 題進行分類,讓讀者一冊在手,即可全豹在目。也就是說,這本書收集了周國平老師多年的思想精華。這樣的定位自然是非常特殊的,周國平老師自己甚至說:“如果你只想讀我的一本書,讓我推薦一本代表作,我就推薦這本書?!?/p>

    其次,從這本書的內容來看,《人生哲思錄》覆蓋的主題非常廣,人生的大事小事,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

    全書分成四個大的部分,分別是:生命感悟、情感體驗、人性觀察、精神家園。作者認為,這是“人生的四個大主題”。生命、情感、人性、精神生活,這些主題的確相當宏大,每一個主題都值得單獨寫一本書來討論,現在這四大主題匯集到了一起,當然會使得整本書討論的內容更加厚重、更有價值。

    那么,在今天的解讀中,我們將會把書中的四大主題概括成兩個維度為大家進行講解,它們分別是,“如何面對自我”以及“如何面對世界”。在這兩個維度中,幾乎包含了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生問題、每個人都試圖去解答的人生疑惑。

    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入手,為大家帶來本期的精華解讀。

    ?面對自我:觀照的人生哲學

    我們先來說說:“如何面對自我”。

    所謂的“面對自我”,就是如何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有一句現代心理學流行的話說,就是:處理好自己內心世界的秩序。

    內心世界的秩序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狀態,但是它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

    我們每天東奔西走、為了生活、為了家人、為了幸福,努力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希望把自己觸及到的世界,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車子、房子、孩子上學、老人養老,凡此種種,都是外在世界的秩序。

    但是內心世界的秩序呢?可能在你每天的忙碌中,被遺忘了,甚至,從來沒有引起過我們的思考。

    那么,內心世界的秩序,包含哪些內容呢?

    它包含的內容可以說非常廣,比如,你如何理解人性,你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比如,你如何理解幸福,什么樣的生活是你認為最有幸福感的?再比如,你是如何獨處的,你自己的精神世界是由哪些內容組成的呢?

    這些話題聽起來可能有點“玄之又玄”,似乎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其實仔細去想,它們其實都和我們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那么,接下來,我們一個一個地來聊一聊。

    第一個問題,你如何理解人性,人性是善還是惡呢?

    這個問題,不是只屬于哲學家的問題,而是擺在我們每個普通人面前的。從小到大,在有意無意之中,我們都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認為人性里善的比重大一些,可能就會更容易相信他人、對世界產生更多的溫情,自己也更容易守住底線,去做好事、做善事。相反,如果一個人從心底里認為人本來就是壞的,可能就更容易失去做人的底線,傷害他人、危害社會,同時也是放棄了自己。

    對于這個問題,本書作者周國平老師在書中是如何解答的呢?

    他說,人是情感動物、野獸理智動物,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人性是介于動物性和神性之間的一種性質,但它不一定是從動物性向神性的進步,也可能是逐步退化的,因為動物身上可能比人更單純。這意味著,人性本身是非常復雜的,很難用“善”或“惡”這樣簡單的一兩個字眼去概括。

    人性中,既有善的因素,也有惡的因素,二者可能是交融在一起的,難解難分,糾結成了一個巨大的秘密。而我們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的身上去探索它,去試圖解開這個人性的秘密,通過認識自己,來認識更加廣義的人和人性。

    這種探索人性奧秘的過程,在自己獨處的時候最容易發生。

    這就涉及前面提到的另外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獨處,以及我們應當如何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孔子說,“君子慎獨”,意思是說,在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需要更加謹慎,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這是因為,人性有它的弱點,往往容易松懈。換句話說,獨處可以被看作是對自我的一種考驗。

    無獨有偶,周國平老師在書中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說:“獨處的確是一個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的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的真正感覺?!?/p>

    在我們的現實生中,許多人并沒有把獨處當成一件放在心上的事情,日常生活里所謂的獨處只,大多是外在的時間和空間上的獨處,比如一個人躺著、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去旅行……事實上,這些寶貴的獨處時間并沒有被用好,因為沒有把它用來真正地和自己對話。

    在書中,周國平老師說,我們都經常和別人談話,但是,我們和自己談話的時候是十分稀少的,而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要直接面對自己,把自己剖開來,給自己看。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件難以忍受的事情,所以往往會想辦法逃避。逃避的方式,無非是要么讓自己徹底地“放空”,不去思考任何事情,要么是用其他的東西填滿自己的獨處時間,當下的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刷視頻、看八卦,大概就是出于這樣的心理需求。

    針對這種情況,周國平老師建議我們學著自己和自己相處,好好地把獨處的時間利用起來。比如,他為自己定下的一條原則,就可以供我們來學習借鑒。

    這條原則就是:每天夜晚,每個周末,每年年底,都只屬于自己。在這些時間里,絕不做任何對別人履約交差的事情,而只讀自己想讀的書、只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把這些獨處的時間,用來沉思,用來思考生命,用一種浪漫的比喻來說,就是:“獨自坐在壩上,看生命的河水洶涌流過。”

    好,說完了獨處這個話題,剛才我們還提到了“幸?!边@個關鍵詞。

    什么是幸福?我們應該怎樣獲得幸福?什么樣的生活是最有幸福感的?這些問題可以說是老生常談、經久不衰了。如果從哲學哲思的角度去看,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幸福呢?

    在書中,周國平老師就用自己的哲學眼光,對幸福做了精妙的解讀。

    首先,幸福是靈魂的事,靈魂是感受幸福的“器官”。我們的肉體可以感受到快樂、滿足、興奮,但這些感受不能等于幸福。任何類似的外在經歷和感覺,必須要有靈魂參與其中,才能說是真正的幸福。

    因此,幸福也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靈魂感知世界的能力。如果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豐富、敏感、活躍,那他就更容易感受到世界的變化、感受到自己內心的脈動,也就更容易接近幸福。相反,如果一個人內心冰冷、麻木、單調,那么,即便他的生活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變化,他也可能沒有太多的感受,錯過生命里那些原本可能閃光的幸福。

    在書中,周國平老師說,“人世間真實的幸福原是極簡單的”,它并不難找到。但是,人是奇怪的動物,往往會錯失和拒絕生命給的禮物,而偏要去到錯誤的地方尋找幸福,這就使得生活越來越復雜,生命也越來越不幸福。

    那么,如果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找到這些簡單的幸福,則需要從我們身邊的生活出發,學會珍惜這些最平凡的幸福。相愛的伴侶、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這些都是屬于你我的真實的幸福。這些幸福,因為一直陪伴著我們,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直到某一天某一刻失去了,我們才意識到它們的寶貴,但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往往會追悔莫及。

    所以,不要再猶豫,不要再懷疑,給自己身邊的朋友、家人一個溫暖的擁抱,別讓自己成為那些“身在福中不知?!钡娜?。

    從人性到獨處、再到幸福,這些都是在“如何面對自我”這個大的話題之下的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如果慢慢地從抽象的哲學思考,變成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去安排自己、安頓內心時,你會發現,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總是在和他人,和整個社會產生著聯系。

    這也就涉及了我們接下來要講的第二大維度:如何面對世界。

    ?面對世界:在人的江湖如魚得水

    面對世界是我們每個人面前的另外一個大的人生課題。它和“如何面對自我”同樣重要。

    如果說“面對自我”是向內的、自我觀照的,那么,“面對世界”,就是向外的、和無數個他人產生交集的。

    如果說,前者是可以一個人完成的使命,可以做到“獨善其身”,后者卻沒那么容易,因為它不是一個人的事兒。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和我們產生交集的他人,也都是獨立的個體,個體和個體之間的碰撞,可能會碰撞出無數的火花,但也可能會伴隨著無數的問題。

    比如,在這部分內容中,周國平老師首先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應當如何保持健康的人際關系?

    在書中,周國平老師說,社交是不可避免的,每個人都要社交,沒有人能夠完全脫離社會而生活。這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要把社交作為人生的一堂必修課。這門課,最基本的原則是什么呢?周國平老師把它概括為一句簡單的話:

    “保持適當的距離。”

    他說,在任何兩人的交往中,必有一個適合于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離,一旦越過了這個距離,就會引起雙方的反感。因此,無論是戀愛、婚姻,還是親密的友誼,都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不過,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保持距離不代表和人不親近,而是根據具體的情況,去設定兩個人之間交往的“度”,隨機應變、不斷調整,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磨合”。

    試想,同樣是一對好朋友,也總有關系好、關系差的時候,在兩個人情感親密、打得火熱的時候,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可能就稍微短一點,而如果兩個人因為一些事情產生了摩擦,正在“冷戰”,那么這個距離自然就會遠一點。

    同時,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并不代表著人與人之間豎起了一道高墻,兩邊老死不相往來。人與人之間有距離,但是這個距離是可以跨越的,跨越的工具就是溝通。

    在人際交往中,優秀的人、受人歡迎的人,一定是擅長溝通的。

    周國平老師說,人的靈魂中有自己的財富。如果這財富被另一顆靈魂發現了,這就有了溝通的快樂。

    也許你會說,我也希望和人溝通,但是人和人就是不一樣,大家不是同一個路子的人,就是驢唇不對馬嘴,怎么也溝通不到一起去,這能有什么辦法呢?

    對于這一點,其實我們不必鉆牛角尖,不能老是想著,他和我不一樣,我是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人,我們怎么可能真的互相理解,等等。

    要知道,人和人本身就是不一樣的,人的心境是不能溝通的。有一句古話說得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人能真的做到100%地了解別人的感受。

    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和人之間沒有溝通的余地,溝通的空間是要靠我們自己爭取的。

    因此,我們不妨轉化一下思路,換一個視角,先去接受“他和我不一樣”這個前提,不再去試圖改變別人,也不試圖去改變自己,而是在“他和我”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對方能夠理解到你想要什么,同時你也能更清楚地知道,對方的需求和痛點在哪里。

    比如,以友誼為例,周國平老師認為,成功的友誼是有它的特質的。好的友誼必定包含著三個因素,分別是默契、欣賞和寬容。

    這三個因素,分別對應著兩個人交往中的不同層次。

    其中,“默契”涉及到的是兩個人各自性格特質里比較接近的部分,所謂的“臭味相投”,兩個人都有的性格特征,或者是兩個人共同的興趣愛好、做人做事的方式,都屬于默契這個部分的內容。因為懂得,所以欣賞,自然也就容易互相理解。

    但是“欣賞”和“寬容”這兩點,關系到的內容可就有點不一樣了。它們更多的是和兩個人性格、愛好、生活方式之間的不同點有關,是處理一段友誼問題的關鍵所在。

    簡單來說,就是朋友之間,關系再好、性格再接近,也總有人和人之間不一樣的地方。兩個人,可能互相默契、互相接近的部分,占了80%,但剩下的部分,也還有20%,這就是兩個人的不同之處。

    那么,對于朋友身上和你不大一樣的特點,應該如何處理呢?周國平老師建議我們,要分情況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對于朋友身上那些和自己不一樣的習慣、愛好,如果它僅僅是兩個人選擇的不同,不存在是非對錯的區別,那我們就要學會去欣賞。

    而對于另外一種情況,朋友身上存在的某些習慣、愛好,可能和你的習慣、愛好完全不一樣,甚至是自己完全不認同、也不欣賞的。這時周國平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去寬容。

    除非對方的身上有著嚴重的錯誤,那這種情況要特殊對待,我們要勇于做一個諍友,幫助朋友改過自新、變成更好的人。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可以選擇用寬容去對待朋友和我們的不同之處。

    畢竟,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用友誼去包容對方,欣賞朋友身上的獨特之處、讓友誼關系中的每個人都過得自在,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下面,我們再以婚姻為例,看看如何掌握婚姻關系中的平衡之道。

    其實,婚姻和友誼一樣,都是以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為存在的基礎的。如果處理不好伴侶間的關系,造成的后果,往往比處理不好普通朋友之間的關系,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婚姻這件事,怎樣擁有幸福的婚姻呢?

    在這本書中,周國平老師從哲學思考的角度,為我們提供了他的見解。

    首先,不要對婚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沒有十全十美的婚姻,就像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樣。不要想著到婚姻中去尋找“天堂”,那樣你一定會感到失望的。

    但是我們也不必對婚姻感到太過悲觀,雖然糟糕的婚姻像是地獄,但幸福的婚姻仍然是人間美好,值得我們去投入自己的時間、精力,讓它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如同周國平老師所說,“人終究是要生活在人間的,而人間也自有人間的樂趣,這是為天堂所不具有的?!?/p>

    那我們可以怎樣區分“好的婚姻”和“壞的婚姻”呢?有兩個衡量的標準:

    一是婚姻的愛情基礎,要看它夠不夠堅實、能不能經得起歲月的風吹雨打。如果兩個人只是頭腦發熱,一時沖動,就走到了一起,等到時間一長,激情褪去,婚姻可能也就搖搖欲墜了;

    二是婚姻的穩固程度,這里指的是日常生活小事的和諧,也就是俗話說的,“兩個人能不能過到一起去”,如果兩個人只有感情的陽春白雪,而沒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磨煉,往往最后也會不歡而散。

    基于這兩點標準,一段好的婚姻,應當是既有比較牢固的感情基礎,又有日常生活的點滴和諧。在婚姻的契約關系里,雙方都要付出,也都需要或多或少地改變自己,然后一起為家庭幸福的共同目標,去過好每一天的日子、感受對方的付出、共同經營家庭、共同將這份真愛延續。

    ?

    周國平談讀書與寫作

    前面我們說過,《人生哲思錄》是一部內容相當豐富的書。那么,除了上面兩個方向的哲學思索之外,作者周國平老師還在書中討論了讀書和寫作這兩個話題。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他對于讀書和寫作有著怎樣的看法。

    首先是讀書這個話題。

    作為一位學者前輩,周國平老師給今天的青年人提出了一句忠告,叫:“多讀書,少上網?!?/p>

    他認為,我們可以做一個網民,但首先應該是一個讀者。如果不讀書,只上網,就真的成了一條網蟲了,整天掛在網上,看八卦、聊天、玩游戲,會造成精神營養的極度不良,真的從一個人變成了一條蟲。

    這段話不禁讓人醍醐灌頂。要知道,周國平老師最早寫下這段話的時候,互聯網在國內才剛剛興起,當時上網是件麻煩事,人們需要用調制解調器去辛苦地連接到網絡。可即使這樣,當時也有很多年輕人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

    沒想到過了一二十年,到了當下,隨著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網民對網絡的依賴有增無減。短視頻和游戲的時代里,上網變成我們當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讀書卻漸漸失去了它的“存在感”,讀書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小眾的愛好,慢慢地脫離了大眾、離開了年輕人的視線。

    這種現象顯然是值得我們擔憂和反思的。

    周國平老師在書中說:“書籍是人類經典文化的主要載體。電視和網絡更多地著眼于當下,力求信息傳播的新和快,不在乎文化的積淀。因此,一個人如果主要甚至僅僅看電視和上網,他基本就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他也許知道天下許多奇聞八卦,但這些與他的真實生活毫無關系,與他的精神生長更毫無關系?!?/p>

    因此,周國平老師認為,“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根的,他對人類文化傳統一無所知,本質上是疲乏和空虛的。”

    那么,為了避免這種疲乏和空虛,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一是好讀書,也就是愛好讀書,不要只顧著上網、打游戲,要把讀書提上日程來,時刻提醒自己,最近讀書了嗎?

    另外一條就是讀好書,也就是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去讀真正的有價值的好書,同時避免讀壞書。那么,什么是壞書呢?就是那些平庸的書。

    在這里,周國平老師總結出了兩句話,非常具有詩意和啟發意義:

    “讀永恒的書,做純粹的人。讀無用的書,做有夢的人。”

    也許,這就是讀書能夠帶給我們的意義,它讓我們更加純粹,也更加接近我們內心世界的圓滿,讓我們不再浮躁,更容易收獲內心的安穩、寧靜。

    說完讀書,接下來周國平老師就說到了寫作,他建議我們每個人都養成寫作的習慣。

    聽到這兒,有人可能會感到納悶了:自己又不是作家,為什么要寫作呢?

    對于這樣的疑問,作者在書中是這樣回答的,他說:“以為閱讀只是學者的事、寫作只是作家的事,這是極大的誤解。閱讀是與大師的靈魂交談,寫作是與自己的靈魂交談,二者都是精神生活的方式。本真意義的閱讀和寫作是非職業的,屬于每一個關注靈魂的人?!?/p>

    這里又提到了“靈魂”這個概念,也就是把寫作和精神生活關聯起來了。寫作,是為了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滿。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不是簡單地把外在世界的東西搬到了內在世界中,它更是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不過,對此,也許我們還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困擾: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學者,文筆也不好,可以寫點兒什么呢?

    對于這個問題,周國平老師建議,我們可以隨性地去寫作,為自己而寫。也就是說,你可以想到什么寫什么、看到什么寫什么、思考到什么就寫什么。日記、隨筆,甚至只是簡單的幾段話,也是在記錄你的生活、留下你的思考,都是對靈魂的滋養。

    好,關于《人生哲思錄》這本書的精華版講解,到這里就結束了。下面,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今天解讀的主要內容。

    首先我們介紹了作者周國平和這本書《人生哲思錄》的基本情況,對作者和他的思考有了簡單的了解。之后,我們把全書內容分成兩大維度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分別是“如何面對自我”和“如何面對世界”這兩個大的方向。

    在“面對自我”中,我們討論了人性的本原、愛的意義、生活觀和人生觀;在“面對世界”中,我們討論了人際交往的原則、愛情和婚姻的秘密,以及人性的善和惡。

    最后,我們一起跟著作者,思考了讀書和寫作的價值。原來,它們也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生哲思”的一個環節。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二区制服无码中字| 波多野结衣久久一区二区|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高清国产MV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国内永久福利在线视频图片|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爽到高潮嗷嗷嗷叫免费网站|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 国产免费无遮挡吃奶视频|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AV熟妇在线观看|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 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老师扒下内裤让我爽了一夜|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2021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国产|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日韩丝袜欧美人妻制服|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日本无遮挡吸乳视频|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十页|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玩弄漂亮少妇高潮白浆| 成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电影院97|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姬喷水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内永久福利在线视频图片|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A成人片在线播放|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