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重視恩情償還。昔日漢高祖劉邦戰敗,流亡延鄉,得翟母一頓飯才得以活下去。后來劉邦為了感念翟母的恩情,為她修祠封墓,樹碑立傳。
在歷史上同樣鼎鼎有名的伍子胥也曾經被一位漁夫救過性命,但是當他把一柄寶劍當作謝禮送給他之后,漁夫卻當場自刎。不僅如此,他后來被一位姑娘相救,后來姑娘卻投河自殺。

伍子胥究竟做了什么,讓兩位救命恩人都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甚至就連他自己,最終也是自盡而亡。
01 君王信讒言殺父兄,為復仇流落國外
春秋末年,楚國國內有兩位名聲頗高的大臣。一位是當時的太子太傅伍奢,另一位是大臣費無忌。費無忌是個奸佞之人,意圖謀害當時的太子,伍奢作為教導太子的太傅,也被他潛心構害。
當時費無忌給楚平王進獻讒言道:伍奢有兩個孩子,個個都是人中之龍,本領滔天。若是不除掉,將來肯定會成為危害社稷的人。
楚平王一聽這不得了啊,這可咋整?費無忌接著把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可以讓伍奢把倆孩子送過來當人質,這樣他們一家都不敢造反了。
楚平王頭腦一熱就答應了,當即找了伍奢說,你把兩個兒子送到宮里來,我饒你們不死,否則現在立刻馬上抄家滅門。
伍奢也不怕,他恭恭敬敬地行禮道:我家大兒子伍尚性格溫和,你叫他他肯定過來。但是二兒子伍員心眼多,還夠狠,他絕對會跑路。
楚平王不聽,堅持讓他叫倆孩子過來。伍奢只好照辦,果然,伍尚一聽父親叫他立馬進宮了,伍員卻覺得大事不妙,腳底抹油溜了。伍奢和伍尚父子進宮之后被殺掉了,伍員卻跑了出來。

伍員,字子胥,正是我們要說的主角,伍子胥。伍子胥聽聞父親大哥都被殺害,知道楚國是待不下去了,但是殺父殺兄之仇不得不報,他也不是一個沖動的人,就決定先離開楚國,尋找機會。
發現伍子胥跑了,費無忌是十分害怕。他又嚇唬楚平王:伍子胥將來有大前程啊,他如果跑掉了,那就是騰龍入云,將來要在咱們楚國上面下大雨的!
楚平王也害怕了,就派出重兵要追殺伍子胥,盡量在自己國家就把他給解決了。
且說伍子胥一邊跑,一邊盤算往哪里去。
他原本就想去吳國,但是吳國山高水遠,他恐怕撐不到那兒。于是想起自己父親以前教導過的太子還在宋國,就決定去宋國投奔太子。
伍子胥只以為可以抱到大腿了,沒想到找到了太子,一番哭訴,發現太子混的也不咋地。當時宋國內亂不止,太子在那也是有心無力,于是帶著伍子胥去了鄭國。
很快伍子胥就發現,這個太子走到哪,哪都是龍潭虎穴。鄭國也不平靜,更要命的是太子一到那里,就要作妖。他聯合晉國的一位大夫,想要把鄭國的國君給宰了,但是東窗事發,鄭國國君把這位楚國太子砍了。

伍子胥心里說不出的滋味,但也無可奈何,只好繼續逃竄。這一次他跑的時候,帶上了這位太子的兒子往吳國跑。
此時伍子胥說不出的后悔,早知道直接去吳國了,折騰了一圈,這位太子也是個靠不住的家伙,心想自己的父親那么有才華,偏偏教出來一個愣頭青!
伍子胥經過陳國的昭關,只要出了昭關就能進入吳國,不怕楚國的追兵了。伍子胥在昭關城內發現了追兵,十分害怕,連夜跑出了昭關,原以為可以一帆風順,卻被一條大江堵了去路。
這條大江頗寬且湍急,就算是再熟悉水性的人,恐怕也不能游過去。眼瞅著追兵就要刺到他的屁股了,伍子胥心里是焦急萬分。
02 贈劍予船夫,船夫自刎證氣節
就在這危難關頭,許是天不亡他伍子胥,竟然有一艘小船緩緩地劃了過來。伍子胥大喜過望,也顧不得其他的,急忙高聲呼喊,希望船夫能夠救他一命,這時候就算這只船是帶他去開發海外的,他也認了。
小船輕輕地靠岸,伍子胥一個箭步沖到船上:“先生快些劃船!后面有人要殺了我!”

船夫應了一聲,把著船出發了,不一會兒就到了對岸。伍子胥下了船,急忙向船夫行了大禮:“先生救命大恩,銘記在心!”
船夫卻摘下斗笠,笑瞇瞇地看著他,擺了擺手,準備上船離開。
突然,伍子胥攔住了船夫,他解下腰間佩劍,雙手捧著送給了船夫:“這把寶劍乃是先王賜給我的祖父的,起碼值一百兩金子,救命大恩無以為報,希望你能收下。”
船夫原本感到很奇怪,聽了這話才笑了:“你還不知道吧,就連我這個漁父都聽聞,楚平王未來抓你,要拿五萬兩黃金,大夫之位買你的人頭。我連這些高官厚祿都不貪圖,又怎么會貪圖你的寶劍?”
伍子胥聽完,臉色大變,更加堅持要船夫收下寶劍。
船夫接了寶劍,抽出來看了一眼,贊嘆一聲。轉身對伍子胥說:“你給我這把劍也不是為了感恩,而是堵住我的嘴,叫我不告發你。可是我剛剛救了你,你卻不信我。我之所以救你,是因為你是國家的忠良之人,我不忍心看你被害。如今我只能自刎以證清白了。”

說完,船夫就提了寶劍抹在喉嚨上,頓時血流如注。伍子胥一聽大吃一驚,急忙過去搶了劍,但是為時已晚,船夫已經氣絕而亡。
伍子胥萬分后悔自己的多疑,又怕追兵過來,背著船夫找了一處好地方,親手埋葬了他,連同那把寶劍也插在了墳前。
他將這處地方謹記在心,又踏上了逃亡的路。但是他跑了這么久,早已經身無分文,路上又得了病,只好沿街乞討。
伍子胥饑困交加,路過一個村子,見一位年輕姑娘在河邊洗衣服,就向她乞討吃食。這位姑娘得知此人就是伍子胥,心中既是欽慕,又是可憐,便匆匆跑回家拿了許多食物。
其中有一些食物就是荸薺,這位姑娘拿的荸薺清脆爽口,伍子胥十分喜歡吃。但是他身上患病,沒吃多少東西就暈倒在地。這位姑娘好心,把他背到家中,留他住下,還親自給他煎藥。

所幸伍子胥身強體壯,一兩天就恢復了。伍子胥陽剛健壯,名聲又好,這位姑娘對他也十分仰慕,但是他知道伍子胥心懷大志,不可能留下來,所以也沒有提出奢望。
等到伍子胥要走的那天,姑娘帶了一大包干荸薺,希望劃船去送他入吳國。
小船出了湖,伍子胥叮囑這位姑娘:“你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你見過伍子胥,你要對天發誓,我才能安心。”
姑娘聽了伍子胥的話,為了讓他沒有后顧之憂,竟然抱著一塊石頭投河自殺了。
伍子胥感到深深的愧疚,他感念這位姑娘的善良,就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寫在一塊石頭上: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后,千金報德!
寫完,伍子胥站起身來,就往吳國的方向去了。
寫得酣暢淋漓,痛快至極。可是他一介匹夫,究竟如何報得這般大仇?他要復仇的對象,可是一國之君。
03 隱居吳國熬出頭,掘墓鞭尸報大仇
當時吳國的國君是吳王僚,將軍是公子光,一定要記住這個人,一會兒要考的。
伍子胥到了吳國,先找到了公子光,與他相談甚歡,此后伍子胥提出希望他能為自己引薦一番,公子光一口氣答應了下來。

殊不知,公子光這爽快的應聲,究竟是讓吳國強大的助力,還是讓吳國最終破滅的根源。
吳王僚也曾經聽說過伍子胥的才干,又被公子光灌了一頓雞湯,格外賞識伍子胥,立馬給他找了個官當。
伍子胥就安心在吳國做差,順便等待時機的到來。
說來也是好笑。吳國和楚國都有養蠶的,兩個國家又有接壤的城。這城里養蠶的女子,到了季節,為了爭奪蠶葉大打出手,引得吳王僚和楚平王皆是大怒,兩國爆發了一次大戰。
吳王僚派公子光出兵攻打楚國,而楚國此前自己作妖把能臣猛將都作沒了,竟然沒人能夠擋得住公子光,被公子光連破兩座城池,面子上著實有點掛不住。
公子光也不是貪功冒進的人,拿下兩座城池之后,他就打算班師回朝。
伍子胥坐不住了,他急忙跟吳王僚說:“楚國都是一群土雞瓦狗,被嚇破了膽,現在趁勢而發,一定能活捉楚平王,一舉拿下偌大一個楚國。”
吳王僚也十分心動,就找公子光商量這件事情。公子光卻十分冷靜,他知道伍子胥的事情,便拒絕了這個決定:“伍子胥父親,兄長都被楚平王殺了,他勸你繼續打,是為了私仇啊!”

吳王僚也醒悟過來,如果真的吞了楚國,恐怕會引起大亂!
畢竟天底下不是吳國一家獨大,其他幾個國家若是見到吳國如此張狂,說不定會聯合起來攻打他。
伍子胥見挑唆失敗,對吳王僚有些失望,就決定找個村子務農。得虧他生得早,否則很難不懷疑,他在學諸葛亮,等識俊杰者三顧茅廬呢。
就在伍子胥養老的時候,他的大仇人楚平王竟然病死了!大仇未報,卻把他活活給拖死,得虧伍子胥當時還不知情,否則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楚平王死后,楚昭王繼位。當時吳王僚趁楚國內亂,派了兩位公子分路推進,想一舉吞并楚國。但是楚國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軟蛋,派了大軍生生把吳軍給截住了。
吳國把大部分兵力都派去攻打楚國,卻遲遲沒有效果,國內空虛。關鍵時刻,公子光站了出來。他派一位刺客,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專諸,把吳王僚給刺死了。
唐雎有言“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究竟有沒有彗星不知道,但是吳王僚卻是被殺死了。
專諸死后,把持著軍隊的公子光就順利繼位了,這位新王改頭換面,稱吳王闔閭。

闔閭稱王,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伍子胥接出來。他知道伍子胥是有才干的,先前被仇恨蒙蔽,所以不堪用。
如今楚平王也死了,復仇都沒得對象,他也可以放心用伍子胥了,殊不知,伍子胥的仇恨,絲毫沒有因為楚平王的死而有所緩解。
仇恨對他來說就是一壇酒,越是長久,就越是濃郁,讓他醉在其中,不知何時才能醒來。
在伍子胥等人的輔佐下,闔閭繼續攻打楚國,很快就攻破了楚國國都郢都。而就在郢都城破的前一天夜里,楚昭王就溜之大吉了。
郢都被攻破,伍子胥是大功臣。他懷著滿腔的怒火,要找到楚昭王泄憤。但是楚昭王早已經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去,只找到一個老朋友申包胥。
早先還在楚國的時候,伍子胥和申包胥就是好朋友。后來伍子胥出逃前,申包胥還幫助過他,但是伍子胥恨滿乾坤,臨走前對申包胥說:等著吧,我一定要毀了楚國。
申包胥對此不置可否:那我一定要保全它。
如今楚國沒了,申包胥卻還活著,他原本想勸伍子胥對楚國網開一面,但是伍子胥根本不愿意見他,一心想著復仇。

楚平王死了,楚昭王跑了。復仇找誰?伍子胥雙眼赤紅,帶著將士,竟把楚平王的墓給挖開,拋出楚平王的尸骨,生生抽打了三百鞭!
04 再遭讒言揮劍自盡,一生是非如何說清
伍子胥掘墓鞭尸的事情傳到了申包胥的耳朵里,他頓時覺得伍子胥已經瘋了。就托人告訴伍子胥:你這般做法實在大逆不道!
沒想到,伍子胥輕飄飄地說:我謝謝你啊申包胥,我就要逆天而行!
申包胥被氣得險些吐血,卻無計可施。無奈之下,申包胥跑到了秦國,希望秦國能夠出兵救救楚國。當時秦國是秦哀公在位,秦哀公不想蹚這趟渾水,沒有搭理申包胥。
沒想到申包胥跪在秦哀公的宮門前哀嚎哭泣,一哭就是七天七夜,哭得眼中泣血,口中吐血。
秦哀公也被申包胥感動了,他長嘆一口氣說:“楚平王一向殘暴,沒想到竟然有這樣忠誠的臣子,實在不應該讓其滅亡!”

于是秦哀公派了一支軍隊給申包胥,去救援楚國了。秦國軍隊強大,不久就把吳軍打敗,闔閭和伍子胥只好暫且撤退,楚國也得以保存下來,后來那個楚昭王,竟然沒臉沒皮地回來了,繼續當國君。
可憐申包胥如此忠臣,卻跟了這樣一個國君!
后來吳國和楚國繼續斗爭,楚國怕了吳國這個莽夫了,主動遷都退讓。吳國得了楚國許多疆土,又派伍子胥和孫武在北方鎮住齊國與晉國,往南攻打越人去了。
當時越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勾踐。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大戰,闔閭被越人射中,最后死去。臨死時,他把自己的兒子夫差托付給了伍子胥,把伍子胥封為國公。
伍子胥是很感激闔閭的,從一開始的肝膽相似,到這么多年君臣相依,所以他也下定決心要好好扶持夫差。
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吳王夫差一舉攻破越國,生生俘虜了勾踐。當時伍子胥勸說夫差殺了勾踐,一了百了。但是夫差聽信一位佞臣伯嚭的話,竟然接納了勾踐的投降。
伍子胥見自己說不動夫差,就提前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齊國,找夫差匯報去了。
伍子胥回去的路上,那位伯嚭就勸說夫差:“伍子胥有反心,一定要除掉他!”

夫差竟然真的聽信了伯嚭的鬼話,把自己父親的勸誡忘在了腦后。伍子胥回去剛見到夫差,夫差就丟給伍子胥一把劍:“你自刎吧!”
伍子胥當即也明白過來怎么回事,怒聲道:“我死了之后,你最好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城門上,我要親眼看著吳國是怎么被你玩死的!”
夫差聽了這話氣的不能行,等伍子胥死了之后,竟然把伍子胥的尸體沉到了錢塘江里。
再說伍子胥死后,這勾踐也了不得,臥薪嘗膽,最終一舉打敗了吳國。吳王夫差等到國都被攻破,才后悔聽信了伯嚭的鬼話,竟然活活逼死了最得力的能臣。
于是夫差給自己的雙眼蒙上白布,一劍自殺了。他蒙上白布,是因為羞于在九泉之下,再見到伍子胥啊!
伍子胥死后的數千年里,歷代人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知有親而不知有國,仇一人而戕一國。”也有人說他“絕孝純忠,驚天震地,楚之烈也”。
伍子胥是一個復雜的人,他既英勇,忠貞,孝順,又多疑,暴虐。關于他的事跡至今流傳甚廣,很難給他的一生下個結論。

但是無論如何,他的一生頗有些悲壯的色彩,其中穿插著許多無奈。他曾經因父兄被殺,流亡國外;他曾經因復仇無人,掘墓鞭尸;他也因為再被奸臣陷害,揮劍自刎。
歸根到底,伍子胥是一個有能力,有野心的人,他輸就輸在時運不濟。楚平王不信他,夫差也不信他,導致了他悲劇性的開頭,以及同樣悲劇性的結尾。
參考信源
1,《史記·伍子胥列傳》 司馬遷
2,《戰國策》 劉向
3,《伍子胥廟記》 王安石
4,《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 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