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漢六郡的丟失對劉豫來說不啻是個沉重的打擊,本來已經在金國主人面前掙足了面子,沒想到又冒出來個岳飛,非但把自己一年來的勝利果實全部搶走,還順帶拿走了原本屬于齊國的唐州和信陽。 劉豫賠了夫人又折兵,但他是不會甘心就此認輸的,一來是為了討好自己的主人金國,二來是要報這一箭之仇。 這時,他手下的奉議郎羅誘向他進獻了破敵良策,這位羅誘乃是齊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狀元之一。 羅誘的策略是既然從襄漢地區無法打開岳飛這個口子,那就換個地方下手,從淮南一帶發動進攻,同時調集大小戰船從海上進攻南宋。 劉豫對羅誘的這個軍事計劃表示非常滿意,羅誘被封為行軍參謀共同出征。 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九月,劉豫在山東登、萊、沂、密、海五郡征集了二萬多民兵和五百多艘戰船,并任命不久前投靠自己的南宋水軍都統徐文為先鋒,準備從海上進攻定海。 不過對于這一路水軍劉豫是不抱多大希望的,畢竟齊國在海上作戰的能力遠非南宋可比,即使有了徐文這樣的名將也未必能討到什么便宜,最多也就是嚇唬下南宋。 劉豫將南征的主力放在了淮南一線的陸地上,不過劉豫也知道靠自己底下這幫出身流寇海盜的將士是不太可能打敗南宋的,關鍵還得讓“父親”金國出馬。 于是,劉豫再次在吳乞買面前開始了自己的作秀表演,他派樞密院使盧緯向吳乞買上了份奏折,大意是說現在南宋已經不堪一擊,只要金國肯出兵五萬,自己便能攻占淮南,然后在金國賢能之中選擇一位來擔任淮南地區的統治者,就可以保證金國沒有南宋的后顧之憂。 劉豫同志打仗治國不行,但忽悠吹牛的本事倒是挺厲害,不過這次他的忽悠產生的效果很差,因為金國的大部分高層領導都對他的借兵請求嗤之以鼻。 在吳乞買召開的軍事會議上,粘罕和撻賴等重量級人都不同意出兵幫助劉豫,由于金國最近幾次同南宋軍隊的交手記錄均很不理想,導致金國很多將領產生了厭戰情緒,其中以粘罕和撻賴為首,再加上劉豫的齊國自建立以來是好事沒有、壞事不斷,整天就是給金國添麻煩,很多金國將領都非常討厭劉豫。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反對出兵淮南,完顏宗輔就贊成出兵淮南。 但是否幫助劉豫的決定權還是掌握在吳乞買手中,作為“以漢制漢”政策的倡導者,吳乞買是很想把劉豫的齊國建設成為一個金國附屬下的模范國家,但事與愿違,劉豫這幾年來的表現只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 不過即使劉豫很不爭氣,吳乞買也不能就這樣無情地拋棄自己的“兒子”,不管怎么說都是自家人嗎? 于是,吳乞買決定再幫助劉豫一回,公元1134年九月,吳乞買調集五萬軍隊出征淮南,不過這支軍隊的主要成員不再是女真人,而是以渤海人和漢族人為主,因為吳乞買再傻也不會讓女真人去充當劉豫的炮灰了。 宗輔和撻賴分別擔任這支軍隊的左右副元帥,兀術由于到過江南,也被任命為右都監一同出征。 劉豫得到了吳乞買答應出兵的消息后興奮不已,立馬任命兒子劉麟為諸路大總管領東西道行臺尚書令,率領齊國的大軍同金兵共同作戰。 金齊聯軍的計劃是這樣的:大軍從順昌出發,騎兵從泗州進軍,經滁州到采石,步兵從楚州進軍,經承州(今江蘇高郵)到京口,雙方會師于與建康城下,共同攻擊建康城。 金齊聯軍共同出兵的消息傳到南宋首都臨安府后,整個南宋朝廷為之震驚,這時,南宋的某些文官們又開始重復他們前輩們經常干的一些事,勸趙構趕快遷都。 在北宋時期,這類勸君遷都的事文官們干過兩回,但都沒成功,這次文官集團們看到形勢非常嚇人,為替趙構著想,不過更多的是替自己著想,他們又一次拋出了遷都的“好方法”。 這下我們的趙構同志可不干了,幾年前他剛當皇帝時,便和金國的兀術來了個馬拉松式的長跑比賽,好旋沒把他給跑死,所以他是不太想干這種苦差事。 不過當時的形勢和現在無法相比,當時的中原局勢混亂,趙構手底下也沒幾個能人,而現在形勢大不相同了,一大批精兵強將脫穎而出,趙構完全沒有任何逃跑的理由。 張俊頭一個站出來反對“逃跑主義”,他認為目前的形勢逃避不是辦法,只有向前迎敵才是唯一的辦法,可以聚集全國的兵力到建康一帶同金齊聯軍決一死戰。 尚書右仆射趙鼎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張俊的觀點,并且這位仁兄居然成功的說服了趙構同志御駕親征,要知道能干成勸說皇帝親征的決非一般人所為。 當然,趙構答應親征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為自己作秀,多爭取點民心罷了。 趙鼎乘熱打鐵,還乘機和趙構約定日期,在十月七日正式出發親征。 南宋朝廷方面的問題解決了,那就要看他們前線將士們的表現了,在江淮附近的南宋軍隊一共有三支,淮東的韓世忠駐扎承州,淮西的劉光世駐扎廬州,江東的張俊在常州一帶駐扎。 南宋的“中興四大將”除了岳飛外全部到齊,三支軍隊成三足鼎立之勢,共同保衛著南宋的都城臨安府,同時趙構還任命剛從陜川回來的張浚為樞密院事和趙鼎一起負責監督整個戰局。 而在戰爭的初期,形勢對金齊聯軍相當有利,東路的步兵沒費吹灰之力便攻下了楚州,主要原因是南宋的楚州守將樊序還沒等金齊聯軍來到城下,很自覺的提前撤退了。 楚州的失守導致韓世忠的處境非常危險,老韓的選擇是退守他的福地鎮江。 西路方面金齊聯軍的主要對手是劉光世,不過這位劉將軍非常有愧于“中興四大將”的稱號,也不知道后人是如何定位這中興四大將的,自從十年前他放了郭藥師的鴿子后,他就沒有顯露過一個名將應有的風范。 不過這位劉將軍的運氣很不錯,靠著平定苗、劉兵變以及幾次鎮壓土匪的戰功,居然被他混到了節度使的位置,一度與韓世忠、岳飛、張俊等人齊名。 但劉光世還是繼續發揮著他恐金逃跑的一貫作風,看到金國的軍隊就害怕,基本上不和金國的軍隊發生正面交鋒,如果非要打,那就采取逃跑戰術。 所以身在廬州的劉光世還沒看到金兵的影子,便急忙向總督察張浚匯報,要求放棄廬州,退守太平州。 張浚看到劉光世的窩囊表現,快要氣瘋了,立即派手下的監軍呂祉去阻止劉光世的愚蠢行為。 但為時已晚,劉光世同志已經主動撤出了廬州,退到了太平一帶。 張浚看到劉光世的這種膽怯畏戰的表現后,勃然大怒,命令所有將士如有敢渡江者,格殺無論。 看到總督察發火了,劉光世再恐金,也得硬著頭皮上,他命令自己的部將酈瓊和王德出戰金兵,結果當然只有一個字,輸。 更要命的是劉光世的手下大將酈瓊由于對張浚派來的監軍呂祉不滿,居然殺死了呂祉,投靠劉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