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頭六連,作為一個唯一被國防部和中央軍委兩次授予榮譽稱號的英雄連隊,在他們身上都有著一些什么故事? 硬骨頭六連,又到底硬在哪里呢? 昔日血戰小尖山,硬骨頭六連犧牲7人,突擊隊長寧死不當俘虜。 硬骨頭六連硬骨頭六連,于1939年3月組建,誕生于抗日戰爭烽火硝煙中的一支連隊。 自組建之后的革命抗戰時期,硬骨頭六連先后挺身奮戰大小戰役高達138次,一次次的沖鋒上陣,一次次的馳騁戰場,用手中的刺刀向敵人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硬骨頭”。 英勇善戰的硬骨頭六連,出色完成了多場抗日解放戰役,先后涌現出“拼刺刀英雄”劉四虎、“孤膽英雄”尹玉芬、高家凱等15名戰斗英雄,榮獲“英勇善戰,殺敵先鋒”等獎旗以及“戰斗模范連”稱號。 1964年,中國國防部授予“鐵骨頭六連“榮譽稱號。 1985年,中央軍委授予“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 在硬骨頭六連先后經歷的多場戰役中,有一場戰役不得不提,那就是南疆保衛戰中血戰小尖山戰役。 血戰小尖山1984年,收到上級指示,為了攻克下越軍重軍把守的小尖山,最終挑選出16名勇士組成突擊隊,這十六名勇士分別是:林祖武、王健、劉亮華、王建新、荀為民、金德榮、秦德本、秦志榮、雷鳳鳴、陳剛、朱勇、田培芝、章曉松、李代林、魏躍輝、陳國平。 這16名勇士加上臨戰前增補的兩名勇士:歐陽林和邱訓華,組成了18勇士。 小尖山的地形很復雜,而且里面暗堡密布,為了攻克下小尖山,六連勇士們在戰前多次進行戰略部署,特別針對小尖山的地勢做戰略安排。 1985年3月,六連突擊隊向小尖山發起進攻,并順利占領了陣地,但是要防守住卻是個大考驗,六連一次次擊退越軍的反攻,前后共計打退了8次敵軍的反撲。 此次小尖山戰役,六連突擊隊用他們頑強的戰斗力和毅力,堅守住了陣地,殲敵199人,繳獲了敵軍火炮、火箭筒、沖鋒槍等作戰戰利品多部,取得了重大的戰果。 激烈的戰役中,6連突擊隊犧牲了7名勇士,分別是:突擊隊隊長林祖武、通訊員王健、勇士金德榮、勇士秦德本、衛生員歐陽林、副指導員謝關友、副班長謝曉富。 硬骨頭六連勇士,用他們的一次次義無反顧沖向戰場的精神,向我們很好地詮釋了什么是硬骨頭! 通訊員王健-最后一句話留給上級匯報勝利在這次的作戰計劃中,用敵軍聽不懂的語言進行溝通傳遞,是六連突擊隊的戰略之一。 王健,本次六連突擊隊的通訊員,在激戰過程中,利用自身上海人的優勢,用敵軍聽不懂的上海話給上級匯報傳遞戰場戰斗情況,傳遞過程很快捷且保密。 在向主峰發起沖鋒的時候,王健腿部被彈片擊中了,動脈血管破裂,進行簡單包扎后,他又義無反顧投入戰斗中,失血過多使他最后體力漸漸不支,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然堅守崗位,用虛弱的聲音向上級匯報了勝利消息,后被敵軍的槍榴彈再一次擊中,王健壯烈犧牲。 衛生員歐陽林-用自己身體為戰友擋子彈歐陽林,作為六連突擊隊的衛生員,受命后,拿起救助包,抓起沖鋒槍,就跟著突擊隊沖上前線。 小尖山之戰,戰況很慘烈,英勇無畏的六連勇士接連出現了傷亡,為了給戰友第一時間提供救助,歐陽林在一邊參與擊退敵軍過程中,還要一邊搶救受傷的戰友,為了搶救戰友,歐陽林總是背對著敵軍,用自己的身體給戰友們擋住敵軍投射的子彈。 一次次的擊退敵軍的進攻,一次次的用身體擋著給戰友搶救,歐陽林的生命還是沒能逃過敵軍猛烈的炮彈,壯烈犧牲了。 荀為民-用行動兌現硬骨頭諾言在激烈的應戰中,六連突擊勇士們為了取得戰役勝利,在戰場上常常不顧自己的生命狀況,把自己的生死拋擲腦后。 荀為民就是這其中一名勇士,在沖鋒上陣的時候,荀為民不幸被敵軍手榴彈炸傷,腿部和腹部嚴重受傷,腸子流出了腹外。 荀為民為了繼續戰斗,咬咬牙硬是把腸子塞了回去,之后又繼續投身戰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在請戰書中的諾言:“生做硬骨頭戰士,死做硬六連鬼雄“。 幸運的是,荀為民存活了下來,只是,體內留存的20多枚彈片,卻成了陪伴他余生的東西。 爆破組副班長謝曉富-奮力投擲向敵軍的最后一顆炸彈謝曉富,擔任本次突擊隊爆破組的副班長,這次血戰小尖山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離不開爆破組的彈藥支持。 在突擊隊勇士們和敵軍展開激烈攻擊戰的時候,隱藏的敵軍向勇士們發動了猛烈的射擊,戰友們接連倒下,突擊隊受阻 ,眼看爆破組一次兩次被敵軍的瘋狂掃射擊退下來,在這危急時刻,謝曉富挺身而出。 謝曉富抓起兩根爆破筒,敏捷地向敵軍沖過去,迅速找到了敵軍的火力點位置并將手中的爆破筒連接線后拉起導火索,奮力投擲進敵軍的暗堡里。 敵軍的暗堡當場被炸飛,少了瘋狂掃射的敵軍,突擊隊得以繼續進攻。 但是很快,正當謝富華準備回頭繼續取爆破筒的時候,另一組敵軍的炮彈和手榴彈又一次瞄準了他,靈活的謝富華以石縫為掩體躲避了過去,可是還沒等他發起反擊,敵軍又向他投擲來一發燃燒彈。 這次謝富華沒能幸運躲過燃燒彈,周身變成了一片火海,他身上的火苗越燒越旺,而眼前敵軍的火力點還在不斷對突擊隊發起猛烈掃射。 謝曉富從火海中艱難站了起來,他已經儼然成了一個火球,但是他已經無暇顧及自己了,他艱難地用自己已經幾近燒焦的手臂,抓起一顆顆加重手榴彈,向敵軍火力點猛砸過去。 眼看自己的火力點被謝曉富一步步炸毀的敵軍,再一次向謝曉富投擲來一發燃燒彈,謝曉富顧不上躲避,試圖再一次向敵軍投擲加重手榴彈,但是還是沒能躲避過敵軍打過來的燃燒彈。 燃燒彈的火苗把謝曉富背在身上的槍彈、手榴彈都引爆了,烈火很快把他年輕的軀體吞噬掉。 副指導員謝關友-只留下一封家書和84塊彈片謝關友,人如其名,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因為為了掩護戰友而倒下。 在激烈對戰中,在配合轉運傷員的時候,為了掩護戰友,謝關友被炮彈擊中,胸部、腹部都被嚴重炸裂,趕往來營救他的戰友,聽到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不行了,你們要注意… …”可是話還沒說完,就犧牲了。 在后來整理遺物的時候,戰友發現了遺物中有一份留給8歲大的兒子的家信,書信里面表達了謝關友對生為一名軍人對中國共產黨的一片忠誠之心,以及對兒子的寄望,這封書信至今仍被珍藏在硬骨頭六連的榮譽室。 除了這份家書,戰友們整理謝關友遺體時,還赫然發現存留在他身上的84塊彈片。 突擊隊長林祖武-誓死鎮守,寧死不當俘虜林祖武,作為硬骨頭六連突擊隊隊長,首當其沖帶領著硬骨頭六連突擊勇士們沖鋒上陣。 在一次次的沖鋒上陣中,林祖武的腿部和胸部都已被敵軍擊中多處,但是他卻無暇顧及搶救,毅然指揮隊員,帶著他們繼續往上沖鋒。 一次一次的擊退敵軍的進攻,敵軍一次次展開瘋狂的反撲,英勇的六連突擊隊勇士們都攻守住了,眼看著剛把反撲的敵軍擊斃完,最后一波反撲敵軍又上來了。 已經身負重傷的林祖武,堅守著陣地,直到這最后一刻,眼看著最后一波敵軍涌上來,林祖武用機槍拼盡全力瘋狂掃射敵軍,一個個敵軍應聲倒地,但是很快子彈就被用完了。 嚴重受傷的林祖武躺在地上,已經再無還手之力。 僅存的4名敵軍,眼看林祖武已無還手之力,一步步向他靠近,準備將他活抓當俘虜。 聽著耳邊向自己越來越靠近走來的腳步聲,躺在地上的林祖武,眼前又聯想起臨出戰時,他代表大家宣誓的場景,當時的宣誓詞還在耳邊回正:“哪怕戰斗到最后一人,也一定要拿下小尖山,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近了近了,敵軍的腳步更近了,終于進入了手雷的爆炸范圍,林祖武奮力拉響手中的手榴彈,和最后這四名敵軍一起同歸于盡。 硬骨頭,并不僅僅體現在英勇善戰的勇猛,更有無數留存的革命精神。 正是有了這些偉大的革命精神,才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無數革命壯士用生命打造留下的“硬骨頭六連”的精神,激勵了無數革命壯士投入偉大的革命事業當中,也指引培育了當今一代又一代的新官兵。 對于六連來說,時代會有變化,但是這骨頭的硬度,永遠不會變! |
|
來自: 冬不拉拉 > 《中國革命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