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二、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三、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注釋】 1.十六字令:詞牌名,是一種只有十六字的小令,以全調字數而取名。“小令”,是一種短小的詞。 2.下鞍:從馬鞍上下來。 3.回首:回頭看。 4.離天三尺三:上離天只有三尺三,說明山很高。作者原注: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離天三尺三。” 5.巨瀾:大浪。 6.酣:酣暢,痛快 7.鍔:刀口、劍鋒。《莊子·說劍》:“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 8.拄:支撐。 9.其間:天地之間 【簡析】 這三首詞通過對山的險峻、廣闊,鋒利的描寫,塑造了紅軍在長征途中戰勝艱難險阻的英雄形象,歌頌了他們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表現了紅軍堅強的戰斗力。 1.“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山,險峻巍峨地矗立在面前,紅軍沒有從馬鞍上下來,而是快馬加鞭,飛馳而過;當翻越險峰之后,回頭一看,才驚嘆山之高,離天只有三尺三。 2.“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山,綿延起伏,像倒海翻江卷起的大浪一樣;山巒延伸出去,像奔騰的戰馬正進行激烈的戰斗。 3.“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高聳的山峰,像劍一樣刺破青天,而鋒刃卻沒有受到損傷;這巍峨的山峰,像頂天立地的支柱,當天要塌落時,全憑它來支撐。 這三首小令從三個不同側面描寫了山的高大險峻、山的波瀾壯闊和山的崇高品質,相對獨立,卻又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一幅群山萬里圖。第一首以山的高大偉岸襯托紅軍的高大形象。第二首用比喻手法寫山的形狀氣勢像滾滾巨浪,形容戰斗場面的激烈壯觀。第二首以高山頂天立地的品質象征黨和紅軍在中國革命的征途中表現出來的中流砥柱作用。詩人在詞中巧妙地把中國革命的艱險曲折與高山的起伏連綿及難以攻克的險峻結合起來,同時又把中國工農紅軍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剛毅品質與巍峨高山勇于擎天的崇高品格聯系起來。在詩人筆下,山,具有象征意味;而人,更具有山的雄健、陽剛之美。山與人,渾然一體,意境獨特。 三首詞是一個整體,毛澤東寫的是山,但是通過對山的描寫,毛澤東那博大的胸懷、宏偉的抱負和超凡的品格完全顯露了出來。 紅軍過雪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