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推進“三全育人”,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做好新時代高職院?!叭恕惫ぷ?,要實施“全主體鏈”協同育人,打造“全成長鏈”貫通育人,深化“全資源鏈”融通育人,切實形成育人合力,提升育人質量。 一、實施“全主體鏈”協同育人,推進全員育人 高職院?!叭黧w鏈”協同育人是指打破傳統的單一育人主體格局,將高職院校從事教育、管理、服務的人員全員納入育人主體,建立全員主體育人機制,強調育人是首責,形成環環相扣的全員育人主體格局,以及環環相扣的全主體育人運行機制。高職院校要在機制協同和隊伍協同上下功夫,實施“全主體鏈”協同育人,推進全員育人。 1.健全“全主體鏈”協同育人機制 建立和完善“全主體鏈”協同育人機制,要推動育人主體有機協同。一是賦予輔導員、班主任、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教輔人員、科研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等育人主體育人之責和育人之權,將育人要求納入各崗位首要工作職責,將育人成效納入部門和個人年度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并作為評優評先首要條件,確保立德樹人人人有責、人人育人卓有成效。二是打破育人“孤島化”現象,改變傳統“各掃門前雪”的條塊分割式育人機制,構建“工作共商、資源共享、學生共育”的“三共”機制,圍繞共商共享共育出臺“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制訂“三全育人”發展規劃,明確年度“三全育人”工作要點和任務清單,推動各部門將部門工作與育人職責有機結合,推動學校與企業、學校與社會有機協同,實現部門之間、校企之間、校社之間育人有機聯動,發揮協同育人合力。 2.建立“全主體鏈”協同育人隊伍 推動建立一支“全主體鏈”的協同育人隊伍,要將育人工作作為各育人主體的首要職責,推動各育人主體為了達成育人目標協同推進、同向同行。一是建立一支由輔導員、班主任、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教輔人員、科研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以及家長等共同組成的育人工作隊伍,充分發揮各育人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各司其職,做好育人工作。二是推動各育人主體之間有機聯系、精準對接、協同育人,織密育人網絡。育人工作隊伍之間要做到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協同推進,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實時聯動,發揮“1+1>2”的育人成效。 二、打造“全成長鏈”貫通育人,推進全過程育人 “全成長鏈”貫通是指高職院校的育人工作要打通學生成長成才的各環節,構建學生從“入?!谛!x校”三年全周期全線貫通、全程提升的成長成才鏈。要打造“三全育人”的“全成長鏈”,必須通過制訂人才培養千日成長整體規劃、推動學生三年成才全貫通,實現質量監控三年不斷線、全程貫通。 1.實施“全成長鏈”人才培養全程貫通 高職院校要將育人作為一個持續的系統性工程,將立德樹人貫穿高職學生學習成長的全過程。具體而言,要將育人貫穿學生從入學到就業的全周期培養過程,從學生入學開始就對接學生特點和需求,對學習過程以及人生成長過程進行系統規劃和設計,做到育人三年不斷線,推動學生實現綜合素質螺旋式上升。高職院校要實施學生素質提升工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按照層層遞進的方式,整合各方資源,科學設計立德、立基、立職、立業、立標等“五立”課程體系,系統化培養學生思想素質、道德素質、人文素質、科學素質、職業素質、創新素質等,解決育人銜接不暢不持續的問題,實現學生從入校到離校的全過程、全周期、全成長鏈貫通培養。 2.實施“全成長鏈”質量診改全程貫通 高職院校推進全過程育人,質量是關鍵。建立學生“全成長鏈”育人質量監控體系,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診斷與改進為手段,全面系統梳理在學生成長鏈條上質量監測的項目、要素和監測點,按照“目標—標準—計劃—組織—實施—診斷—激勵—學習—創新—改進”的邏輯順序,營造“持續良性運行、上下左右聯動、自覺改進提升”的動力機制,推動全過程育人質量監控和診改,推動學生成長質量持續上升。育人質量的診斷與改進離不開大數據平臺的支撐,高職院校要建立大數據智慧育人平臺,適時獲取各種育人數據等,對學生成長過程循跡追蹤及監測,實時調整育人策略與方法,有效制定診斷與改進措施,提供智慧式、個性化育人服務,“一對一”精準服務學生成長,不斷提高育人質量。 三、深化“全資源鏈”融通育人,推進全方位育人 “全資源鏈”是指破除傳統育人資源調動不充分的局面,從大思政、大系統、大格局的視野出發,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資源有機融合,以增強育人成效為目標,充分挖掘資源內容、創新資源運用載體、完善資源運用機制,構建不同資源相互融合的,滿足大學生不同成長環節、不同成才需求的資源鏈。要將各種資源充分調動起來,深入挖掘育人元素、深度融合育人資源、營造育人環境,構建“全資源鏈”貫通育人體系,實現全方位育人。 1.深入挖掘“全資源鏈”育人元素 高職院校要立足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資助、組織、服務等十大方面的工作內容和要求,充分挖掘其育人元素。一是建設課程思政工坊,立項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圍繞每門課程提煉課程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課程教學;二是發揮科研育人的功能,大力弘揚愛國、嚴謹、規范、求實、進取、創新的精神;三是在實踐育人中增長才干,樹立家國情懷,深化實踐育人;四是充分發揮文化的育人力量,開展一系列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和文明創建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化人;五是將傳統的思政育人優勢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開發一系列既有教育意義學生又喜聞樂見的網絡作品,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六是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咨詢、危機干預實踐中融入育人元素,推動育心與育德有機結合,提升育人水平;七是把育人工作貫穿管理全過程,強化科學嚴格規范管理,在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育人效果;八是將育人融入資助工作,通過一系列資助育人活動,在“扶困”中“扶志”,增強育人效果;九是將育人貫穿黨組織、團組織、學生社團組織等建設之中,明確相關組織育人職責,圍繞育人開展一系列黨團活動、學生活動,推進組織育人;十是要結合專業所服務的區域和行業企業,充分挖掘校園文化資源、社團文化資源、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革命遺址遺存資源、紅色資源、改革開放偉大變遷資源、行業企業文化資源、工匠和勞模資源等育人資源,在服務區域的過程中發揮專業育人優勢。 2.深度融合“全資源鏈”育人資源 高職院校推動全方位育人,要深化“全資源鏈”育人載體的融合,將校內課堂和社會課堂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思政理論課和專業課的不同功能,充分發揮理論教學課堂、黨校課堂、班會課堂、實踐課堂、活動課堂的作用,將不同課程資源、不同課堂資源、不同環境資源、不同文化資源充分融入其中,使育人貫穿于課程教學、環境熏陶、情景體驗、生活養成的不同環節中,貫穿于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之中,貫穿于理論探究、專題研討、活動體驗、實踐踐行等不同教學形式之中,實現育人資源與資源間、與教學課堂、教學環節、教學形式間的相互滲透、有機嵌入、深度融合。 3.營造“全資源鏈”育人環境 “全資源鏈”育人環境和育人氛圍,形成全校上下全方位重視思政教育、全方位推進育人工作的良好育人氛圍。一要高度重視“三全育人”工作,從政策上、制度上、經費上、人員支持上,以及后勤保障上對育人工作予以切實支持,學校領導要帶頭上思政課、帶頭做好育人工作,發揮育人的引領示范作用。二要增強育人意識,從思政課教師到專業課教師、從管理人員到服務人員,校內每一名教職工都要樹立育人第一的意識,自覺做好教書育人工作。三要發揮好環境育人的功能,在硬環境和軟環境中全方位融入育人元素,切實使學生置身于育人的良好氛圍之中,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四要大力宣傳“三全育人”工作先進經驗,加強對育人工作的總結表彰。高職院校每年要召開“三全育人”工作總結表彰大會,總結成績和經驗做法,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助推育人工作質量提升。(節選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年第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