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你為什么打我 揭東一小四年級 吳栩暢 小時候我身體虛弱,只要吃一些通便的東西就會拉肚子,只要被打過的地方就會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疤痕,因此,媽媽你對我呵護備至。 后來,我慢慢長大,身體也慢慢壯起來,媽媽你便忘記我以前的虛弱了。因為你的忘記,你就會無緣無故打我。我考試考砸了、不小心打碎杯子了,你都打我。 我做錯事,你打我,有原因,我認了。可為什么你有時候打弟弟,卻是朝我發脾氣?弟弟做錯了事,我只在旁邊當吃瓜群眾,為什么你打完弟弟,還要用衣架打我的腿來發泄呢?衣架被你打斷了(插評:這么夸張?),你眼都不眨一下。凡是與弟弟有關的,你每一次打我,都是沒有理由的。 ![]() 當弟弟不愿意寫作業,我在一旁讀課文,你卻因弟弟不寫作業而轉來打我;弟弟考砸了,我叫他下次要努力,你拿著雞毛撣子走過來,我以為你是要打弟弟,可你卻用洪荒之力來打我。我是真的很委屈!你打我的每一棒,都非常疼,猶如扒皮抽筋那樣疼痛難忍。 是啊,弟弟還小,太稚嫩,你只能在他面前打我,殺雞儆猴,讓他長記性,我也就忍了。但我不明白,為什么你總是因為一些與我無關的事來打我,僅僅是為了發泄氣惱嗎? 媽媽,你為什么要打我,你可不可以別再打我了! ![]() 老謝同學的話 字字血,聲聲淚,句句在控訴;情之深,意之切,全篇勝過畢淑敏的《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 真情實感的文章,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讀者。這篇作文,不寫自己做錯事被打,因為都知道是自己的錯。濃墨重彩的,在被殺雞儆猴,委屈了。字數不多,但將委屈展現得淋漓盡致,精彩! 對于很聽話的孩子,是不是父母在教育的時候,多給一個理由呢? 編后話 本文批改后,家長群內的栩暢媽媽、梓軒媽媽、冕桐媽媽與老謝同學的一段對話也發出來,饗讀者。 栩暢媽媽: 回家時我問栩暢,為啥把媽媽寫得跟惡魔一樣?他說讀看了《童年》,覺得很慘,就寫得夸張了一些。他也忘記具體情節,就藝術創作了,估計小時候打太多留下陰影。之前確實有用兒童衣架打過他,但那種衣架軟得還不如用手打。 小時候他想要什么東西,你不買給他,他就哭個撕心裂肺,嘔吐不止。這個行為如果不打他,現在估計也廢了。我們一家人除了他爸爸,沒有一個人同情他,都被他“除”到差點崩潰。 老謝同學: 藝術夸張也是寫作手法之一,作文或文學作品,都有創作的因素,只是藝術性真實,不一定全是作者自己現實生活發生的,切切不能對號入座。孩子寫自己,肯定要美化的,肯定都寫自己很乖,打人是媽媽不對,不可能寫自己不好。 栩暢媽媽: 媽媽打人肯定也有情緒在里面。小時候真的是相愛相殺,說多都是淚,直到現在都不能觸碰,一回憶就想哭。 我們是7歲前比較除人,上小學后就好很多了。7歲前主要還是家庭教育,如果太縱容,會越來越難教的。 梓軒媽媽: 劉梓軒小時候有試過“徒”買東西,然后就被我強制帶回家揍。過后幾天,我每天都帶他去逛商場看玩具,只看不買,跟他說如果還“徒”死,就每天都這樣,永遠不會買東西給他。一次之后,就改正了。 栩暢媽媽: 主要是一個人帶,大人都做生意,沒辦法幫忙。帶孩子,生活、學習、工作,每天24小時都要自己,實在是太累了。連坐月子都是自己一個人,可能是心里有陰影,不能觸碰到。栩暢從小就太好動,太人精了,每天都跟他斗智斗勇。 冕桐媽媽: 冕桐以前第一徒死哭,我告訴她愛買回家一頓打,不買不徒死哭回家獎勵別的。第一次硬愛,回家就打,以后也是住唔敢了。 栩暢媽媽: 仿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我還沒寫給他,估計三天三夜也寫不完。寫這個可能有負能量在里面,還在想要怎么避開。 老謝同學: 藝術性處理。到時如果不涉及太多隱私,就來公開發表,與畢淑敏比一比。 栩暢媽媽: 小學生如果不養成好習慣,一味縱容,初中以后再來教,就難了。 老謝同學: 肯定的。該打的時候,還是要打的。一次就要打疼,打到效果。不疼不怕的時候,就無價值了。 老謝同學: 希望在孩子教育上,打與不打,打要如何打,大家不妨留言參與討論。 鄭重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