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史上最難就業季”,最近因為一則就業新聞而再次引發熱議——5月21日中午,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公布的《岳麓區2022年招聘警務協助人員報考審核通過名單公告》顯示,在通過“警務協助人員崗位二”審核的人員表格中,出現了眾多本科碩士人員,其中碩士研究生有10人。在數位高學歷人才中,最吸引人的是,一位1994年出生的女生,標注的學歷為“博士”,特長備注四個字:“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博士真的會去考協警嗎?”“為什么要在特長寫清華大學?”名單引發關注后,網友們疑問不斷。而后清華大學證實學籍“查無此人”,更是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疑惑。 今天凌晨(5月24日),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公安分局調查核實,表示當事人張某的“清華大學博士”身份是由其本人臆想、謊報。 官方通報看上去讓事情蓋棺定論,但其背后仍然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思考1:報考協警的“清華博士”身份從哪里來? 5月21日,這件事一度沖上熱搜第一。對此,長沙當地用人單位、有關部門和清華大學,分別對此進行了回應。 5月23日晚間,@清華大學回應:學籍庫查無此人。具體來說,校方根據該人員公示信息,在清華大學的在校生、應屆畢業生、往屆畢業生中均沒有查找到與之匹配的學生信息。 幾小時后,針對網傳“清華女博士報考長沙岳麓區協警”情況,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公安分局迅速開展調查核實并通報: 2022年5月,由岳麓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組織招聘70名警務協助人員,5月12日發布招聘公告。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本次招聘實行網上報名、網上資格初審,5月21日發布網上資格初審通過名單。5月下旬將進行體能測試,體測前要實質審查報名表、學歷證書等資料原件,之后進行考試、體檢、心理測試和考察等招聘流程。 經查,張某(女,28歲,山東省濟南市人)于2018年6月從山東一所二本學院本科畢業,一直夢想考入清華大學讀碩士、博士。近年,張某經常臆想在清華大學讀博士,并在多地民營企業求職時謊稱學歷,均以“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填報學歷學位。今年5月,張某在網上報名參加岳麓區警務協助人員招聘時,再次以“清華大學博士”填報。 目前,事情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所以這位女生的“清華博士”身份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完全由她臆想而來。這也不是她第一次謊報身份參加招聘、求職,只不過這次熱度太高,連清華大學官方也注意到,并作出了回應。 思考2:組織招聘單位的審核回應,合理嗎? 一方面,清華大學的回應簡潔、清晰、準確,基本不會讓人產生誤解。另一方面,當地用人單位的幾番回應,非但沒有打消外界的疑慮,反而進一步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具體來看,5月23日,岳麓區相關人員接受大眾網采訪時表示,該張姓博士系在校生,不符合招聘條件,因此遺憾未被錄取。 但是這種說法很快被指出不成立。 5月12日岳麓公安發布的《長沙市岳麓區2022年招聘警務協助人員的公告》中顯示,此次招聘按照報名和資格審查、體能測試、面試、體檢和心理測試、考察、公示等程序進行。 此前完成的只是第一個步驟“報名和資格審查”,體能測試將于5月28日進行。這就意味著,招聘的過程尚未結束,并不能直接判定一個人是否錄取。“張姓博士系在校生,不符合招聘條件,因此遺憾未被錄取”的說法,顯然與招聘程序有出入。 之后,上述媒體致電長沙市岳麓區公安分局。一名負責此事的民警回應稱,名單中的這名張姓女生符合報考條件,目前只是初審通過。同時,對于該女生特長一欄中出現“清華大學”的字樣,上述負責民警回應稱工作人員審核把關不嚴,存在一定工作失誤。 審核把關不嚴,可能不止于特長這一欄寫了什么。通常用人單位對于考生的學籍、學歷的審核把關,可以在學信網上求證,或者要求對方提供相應的學位和畢業證書,而不能流于形式。 事情在5月21日沖上熱搜后,很快出現了新版本的審核通過名單。這名張姓女生的學歷被修改為本科,并備注了“碩博連讀,在讀”,原來的“清華大學”已經不見。 岳麓分局工作人員對此回應稱,報考的女博士尚未畢業,是以本科身份報考,而名單中特長一項填寫的“清華大學”也為誤填。 該負責此事的民警表示,報考警務協助人員是這名考生的個人行為,建議媒體不要過度渲染、炒作此事。 如果情況屬實,這種說法是成立的,因為只有通過博士答辯,拿到博士學位證書,才能在最高學歷上寫“博士”。碩博連讀沒畢業,最高學歷的確只能寫本科。 但是這種說法和更新后的名單,隨著官方的調查通報而不攻自破。沒有女博士,沒有碩博連讀,清華大學也沒有這個人。用人單位此前對媒體的回應,回過頭看顯得“扭捏”。 思考3:為什么“清華博士報考協警”熱度這么高? “清華博士報考協警”一事,雖然被證實博士身份為假,但其熱度還是說明了一些問題。 如今又到一年一度畢業季,“高學歷人才報考基層編制”的話題近來不斷地被人們討論。 不久前,北京市朝陽區分兩個批次發布了2022年考試錄用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有人梳理發現,擬錄用的208人中,取得碩博士學位的人員為134人,占比約為三分之二。 其中,酒仙橋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執法崗”擬錄取人員為北京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更是引發關注和熱議。有網友笑稱,“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對此,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才理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姚凱接受《新民周刊》采訪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1076萬人,比上一年又增加了167萬人,規模和增量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一方面,人數上看,有明顯增長;另一方面,受全球疫情影響,中小企業市場活力有所下降。這種特殊時期的不確定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報考基層編制,追求確定,這是人的本能。” 姚凱認為,盡管近來時常有高學歷人才報考基層的新聞引發關注,但是否在未來是一種普遍趨勢,還有待觀察。 “個人的看法是,專業人才最好能和自己的專業人力資本匹配。我們不是要歧視,也不能歧視任何崗位。基層一些崗位也確實能鍛煉人,扎根基層不是壞事。但社會各界還是應當盡力去追求崗位和人才的匹配,發揮人才最大的價值。學校和社會,未來最好能夠在這一方面加強引導,盡量減少專業人才的浪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