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1928年初,南昌起義剩余部隊與廣州起義部分失散人員,被朱德、陳毅、王爾琢整編在一起退出廣東韶關,轉戰閩贛邊境,保存革命力量。 前有追兵,后有堵截,起義部隊不分晝夜連續行軍,加上物資匱乏,讓戰士們吃盡了苦頭。 作為起義部隊“三號首長”的王爾琢,為了保住這支革命武裝力量,他經常向指戰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在行軍途中,王爾琢還唱起京戲或家鄉小調,活躍氣氛。 由于王爾琢終日繁忙,根本顧不上理發,導致胡子長得很長。有一回,何長工對他開玩笑說:“你現在滿臉胡須,簡直像馬克思了。” 王爾琢笑著答道:“革命不成功,我就不剃頭,不刮胡子了!”雖然是玩笑話,卻表達了王爾琢鼓舞士氣的決心。 那么,這位起義部隊的“三號首長”,在井岡山會師中扮演了哪種角色呢? 1903年,王爾琢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官橋村一戶小康之家。家庭條件良好,王爾琢得以進入私塾和當地小學念書。 1920年,17歲的王爾琢考入湖南省甲種工業學校。1922年春,湖南省勞工聯合會負責人黃愛被軍閥殺害,中國共產黨領導長沙人民開展反對資本家壓榨工人的斗爭。 剛滿19歲的王爾琢積極響應號召,帶領同學們上街游行示威、散發傳單。 此次示威游行活動,給予王爾琢極大地震撼。他當即認識到:若想拯救全中國的勞苦大眾,就必須改變他們的思想。諸如實業救國、文能興邦的方式,根本不足以讓中國改天換地。 回到學校后,王爾琢如饑似渴地閱讀許多進步書籍。他深刻意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解放中國的“救命良藥”。 帶著這個信仰,王爾琢于1924年與同鄉好友鄭洞國一起離開湖南,奔赴廣州,報考黃埔軍校第一期。 王爾琢在校期間表現優異,時任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對其頗為賞識,經常勉勵王爾琢要不斷進步。 1924年秋,在周恩來的介紹下,王爾琢成功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1月,王爾琢、蔣先云、周逸群等人一起領導“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與國民黨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進行斗爭。 幾乎是同一時間,王爾琢參加了東征陳炯明,平定滇軍楊希敏,和桂軍劉震寰叛亂的戰斗。 1926年夏,王爾琢隨部參加北伐戰爭。先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三師黨代表、東路軍先遣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和二十六團團長。 9月,王爾琢率領二十六團經過數日激戰攻克桐廬縣城,為北伐軍進軍浙江開辟重要通道。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王爾琢奉黨組織命令,從上海秘密來到武漢從事地下工作。 在此期間,蔣介石向王爾琢拋出橄欖枝,聲稱:只要王爾琢脫離共產黨,來到自己身邊,至少能給他一個軍長當當。 王爾琢早已認識到蔣介石的丑惡嘴臉,斷然不會與國民黨狼狽為奸,在獲悉蔣介石將下毒手的密令后,帶領所部部分共產黨員一同出走。 1927年7月,王爾琢隨周恩來奔赴南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第七十四團參謀長,秘密從事南昌起義前的準備工作。 1927年8月1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王爾琢帶領第七十四團,在南昌郊外德安車站,繳獲了廣東軍閥張發奎下屬一個警衛營的全部槍支,將該警衛營部分士兵編入第七十四團。 南昌起義結束后,起義余部在大庾整編為一個縱隊,王爾琢被任命為縱隊參謀長,后王爾琢隨大部隊南下廣州,經歷三河壩戰斗。 在三河壩戰斗中,王爾琢率部隊與軍閥黃紹竑部惡戰三晝夜,然后突圍至饒平附近,受到周恩來和總指揮賀龍的夸獎。 這場戰役,雖然我方未能全殲敵人,但是王爾琢只用了少部分兵力拖住敵人的主力,掩護朱德、陳毅分路轉移。為中共黨組織保留了一批革命“火種”,奠定了紅軍發展壯大的堅實基礎。 1927年10月,王爾琢率剩余部隊,與朱德、陳毅的起義部隊隱藏在范石生的第十六軍中。 1928年1月,蔣介石命令范石生剿滅朱德、陳毅、王爾琢領導的起義部隊。范石生將此事通知給了朱德,朱德帶領大家離開廣東韶關,折向湘南,準備發動“宜章暴動”,并由此揭開湘南起義的序幕。 1月6日,湘南特委和宜章縣委等主要領導,來到部隊臨時駐地廣東樂昌縣楊家寨,向朱德、陳毅、王爾琢、蔡協民匯報情況。 1月13日,在胡少海等地方同志的幫助下,起義部隊不費一槍一彈,進入宜章城內。 朱德與王爾琢擺下“鴻門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解決了宜章縣團防局、警察局等烏合之眾,俘虜了400多人、繳獲300多支槍。 接著,朱德讓王爾琢打開監獄,放出被捕的革命者和無辜群眾,打開宜章縣城糧倉,將糧食全部分給貧苦群眾。 1928年1月13日上午,中共宜章縣委在城內西門廣場召開群眾大會。朱德根據廣東省委的指示,在會上宣布起義軍正式改名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 通過數次戰斗,朱德覺得王爾琢雖然年紀尚輕,但思想覺悟高,戰斗經驗豐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于是,朱德破格任命25歲的王爾琢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參謀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部隊指揮官之一。 1928年1月30日,經過嚴密調查后,朱德同陳毅、王爾琢連夜制定剿滅許克祥部的作戰計劃。 第二天,工農革命軍兵分兩路,王爾琢率領部隊在巖泉圩一帶全殲許克祥部兩個團共1000余人,繳獲了大批戰略物資。 之后,王爾琢帶領部隊相繼攻克郴縣、資興、永興、耒陽等城市。 就這樣,在朱德、陳毅、王爾琢等人的指揮下,中國工農革命軍在湘南地區站穩腳跟。他們積極發動農民建立革命政權和地方武裝,使得革命的浪潮席卷整個湘南。 1928年3月底,朱德在湖南耒陽完成了轉移準備,率領湘南起義部隊的主力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和新成立的第四師,在毛澤覃的帶領下,經過安仁到達了酃縣的沔渡,準備與毛澤東完成會師。 此時敵人像是發了瘋一般,對著朱德率領的主力部隊發起猛攻。 為了掩護朱德率主力上井岡山的重任,王爾琢主動請纓留在湘南,與敵人主力部隊周旋,掩護大部隊順利轉移。 1928年4月中旬,陳毅率領的工農革命軍主力余部和湘南農軍第三師、第七師到達沔渡,與朱德率領的主力部隊會合。 何長工此時接到毛澤東的指示,帶著第二團先回到井岡山籌辦兩軍會師有關工作。王爾琢率領剩余部隊來到江西寧岡的礱市,與朱德、陳毅順利會合。 4月26日,毛澤東與朱德在龍江書院久別重逢。 當毛澤東走進龍江書院時,與在場的朱德、陳毅、王爾琢等人熱烈握手,互相問候。 1928年4月28日,朱、毛順利會師。 1928年5月,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宣布成立,王爾琢擔任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 作為紅四軍的主要領導,王爾琢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率領二十八團輾轉于五斗江、永新、龍源口地區,與敵人展開戰斗。 有人稱贊王爾琢率領的二十八團是“飛兵天降永新城”,王爾琢也有著“飛兵團長”的美譽。 在井岡山時期,王爾琢取得了多次戰斗勝利,為保衛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作出重大貢獻。 1928年7月,二十八團在回井岡山的時候,遭到了敵人瘋狂的圍追堵截。此時紅軍形勢并不樂觀,導致部分指揮員也是信心全無。 當時剛編入二十八團的二營營長袁崇全,煽動其他士兵準備投奔國民黨。袁崇全與王爾琢是黃埔同學,二人同一期。 部分士兵識破了袁崇全的陰謀,選擇歸隊,但還是有不少人被袁崇全帶走。朱德、王爾琢當即召開會議,商量解決辦法。 會議中,朱德和陳毅選擇打,但王爾琢念及同學,也不希望兵戎相見,想和平解決,選擇喊回來。朱德和毛澤東擔心,讓他多帶點人,還告誡:袁崇全此人心狠,切莫心軟。 但王爾琢想最大程度上挽回損失,覺得自己是他們的團長,都是共過生死的兄弟,又是同學,不相信他們會開槍,于是就帶領一個警衛排,前去追趕,最終找到了他們。 在后邊大喊:“我是你們的團長,我來接你們回去的。”邊喊邊直奔袁崇全的指揮部。 誰料袁崇全這個可惡的叛徒,直接手持雙槍沖出來,對準王爾琢開了幾槍。王爾琢當即倒地不起,年僅25歲。陳毅得知王爾琢犧牲,萬分傷心,痛哭為紅軍的最大損失。朱德不得不心痛地兼起了二十八團團長,直到1928年年底,才將這副重擔交給了林彪,紅軍從此也就升起了一顆新星。 1928年10月中旬,在追悼王爾琢大會上一副由毛澤東起草、陳毅書寫的挽聯格外醒目: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后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值得一提的是,戰功赫赫的王爾琢,一生沒見過親生女兒一面,與家人相處的機會少之又少。他曾說: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如果他沒犧牲,開國元帥肯定會有他的一席之位。 在井岡山會師過程中,王爾琢是繼朱德、陳毅之后,中國工農革命軍的又一位重要領導人。他不僅要協助朱德制定作戰計劃,還要負責對官兵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王爾琢對于井岡山會師的重要性,就如同經典抗戰劇《亮劍》里,李云龍身邊的得力助手趙剛一樣。 王爾琢與趙剛一樣皆能文能武,在重大戰役與政治事件面前,有著獨當一面的能力。 如若沒有王爾琢在湘南地區掩護朱德與陳毅帶領大部隊迅速轉移,或許就沒有日后的朱、毛成功會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