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西新聞網 下面這位 是多少你我這種 中年人的現狀! “我一直在考注冊電氣工程師,為此準備了很久?!痹谝患以O計院工作的吳楠告訴記者,近年來,職場中年人“考證熱”興起。這些考證的中年人,或為了職場晉升,或為了轉換職業跑道,每一個拖家帶口、拼搏在考證路上的中年人,他們為對抗中年危機、職場焦慮付出的努力,讓奮斗的底色上多了一抹倔強的絢麗。(5月18日《工人日報》) “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你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卻沒有你可以依靠的人……”現代作家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中的這句話,每次讀到都會感到有一種直至內心、力透紙背的“灼烈”。號:建工行人 某種程度上,中年人是活得最憋屈的人群之一,因為他們經不起折騰,也真的輸不起。尤其是職場人而言,固然個別人會迎來人生高光時刻,但不少中年人會被貼上“瓶頸”“困境”等標簽?!吧嫌欣?、下有小”的逼仄境遇,能力不足的恐慌,身體機能的漸漸退化,將很多中年人推向了“十字路口”——是勇于對抗,還是選擇和解?也許每個中年人都會進行慎重對待。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職場中年人“考證熱”逐步升溫,考證已經嵌入了他們的生活場景,成為他們擺脫平庸、對抗歲月、紓解焦慮、轉換跑道的重要籌碼。 拋棄“歲月靜好”的安逸,踏上“考證”這艘顛簸的航船,中年人考證熱的背后則是職業生涯的焦慮和危機,面對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面對知識庫存量不足的現實,面對繼續教育“有形無實”的煩惱,他們只能重新拿起課本,在考證的壓力下開始“三更燈火五更雞”“人不勤學枉'少年’”的修煉。 “人到三十不學藝”!考證的路途不會“風和日麗”,中年人不僅要對抗記憶力衰退,還需要合理分配時間,需要花費不小的金錢成本,這都讓我們對考證的中年人肅然起敬,也對他們的奮斗精神、奮進姿態欽佩有加。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印記。在生活狀態逐步由“固態”變為“液態”的背景下,每一個職場人都應心存憂患意識,真正學會終身學習,應對那些不可預知的未來。從這個層面分析,考證的中年人比起“躺平躺贏”“花式啃老”的青年,顯然更值得推崇和學習。 人到中年,承擔的社會角色越來越多,知識技能的迭代更新促使他們用自己的努力進行“自我救贖”“自我充電”,無論是直面生活的茍且,還是追求“詩和遠方”,能讓整個社會充滿活力。然而,我們也要從“中年考證熱”的歡喜中讀到那份心酸、那份悲愁,能用客觀辯證的態度看待這件事。 放到具體的職場中,“中年考證熱”其實是之前“35歲現象”的放大和延伸而已,理應引起勞動保障部門和用人單位的思考。毋庸諱言,即便中年人拿到了一些證書,他們的求職競爭力也不能和當下大學生“同日而語”,這個問題是自然存在、不可回避的。因此,政府、社會、用人單位要形成合力,統籌、整合資源對他們進行繼續教育,為他們個人發展提供良好條件,讓他們在職場上保持活力! “總有人年輕,但沒有人永遠年輕!”未雨綢繆總比亡羊補牢,要現實、可靠的多!(樊樹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