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消息稱,一顆名為7335(1989 JA)的小行星將于5月27日與地球“擦肩而過”。它將是今年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中,最大也是“最具潛在破壞力(Potentially Hazardous)”的一顆。 ![]()
距離多遠?威力幾何?
近地天體(NEO,Near Earth Objects)指距離地球軌道4800萬公里以內的天體,大部分都非常小,而7335(1989 JA)這顆小行星則“有些不同在身上”: ![]() “塊頭”大:直徑約為1.8公里,大過NASA跟蹤的99%的近地天體; “個子”高:相當于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的2倍; 速度快:飛行速度約為每秒21公里,相當于高速子彈空中速度的20倍。 距離近:與地球之間最近距離為400萬公里,相當于地球與月球平均距離的10倍,對于天體而言,這個距離已經非常接近。如果其軌道發生變化,撞上地球的話,可能會給地球造成巨大破壞。 ![]() 雖然只是極小概率事件,但天體撞擊地球事件在地球歷史上確實存在過。畢竟,科學家們普遍認為,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很可能就是因為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而將恐龍從地球上“抹去”。 不過別擔心!這顆小行星早就在科學家的監測掌控之中,在2055年6月23日之前,它不會再次近距離飛越地球。
為何“擦肩而過”這么多?
每年,科學家們都會發現數千顆小行星和幾十顆彗星,其中一些被稱為近地天體,沿著穿過太陽系內部的軌道運行。目前太空中的這些天體總數約為28,000多個,而且數量每天都在增加。天文學家會對這些天體進行仔細的跟蹤,以防其中任何一個天體對地球構成撞擊威脅。 ![]() 1998年,NASA啟動了最大規模的近地小行星搜索計劃,共找到超過2.5萬個近地小行星。2020年更是打破紀錄的一年。雖然新冠疫情擾亂了觀測的節奏,但是天文學家依舊記錄下了2958個前所未見的近地小行星。 僅在2019年10月18日當天,就有5顆小行星先后從地球附近掠過。幸好都安全路過,沒有對地球造成威脅。 ![]() 為什么總有這么多小行星靠近地球、掠過地球?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太空中這些小行星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雖然它們大部分都是從地球附近安全路過,撞擊的概率非常小,但由于小行星的數量基數比較大、有一些尺寸也不小,所以對地球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但目前隨著近地行星防御系統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有望通過結構等方式轉變行星軌道,避免對人類造成傷害。
小行星防御系統保護我們
近些年, 隨著功能不同的各類衛星和航天器數量不斷增多,所產生的空間碎片也越來越多。 我國正著手組建完善的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確保太空中的航天器安全穩定有序運行的同時,共同應對近地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為保護地球和人類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 除了我國,其他各國也在想方設法提高防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能力,減少“擦肩而過”的危險。2021年11月,NASA發射了名為“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的航天器,該航天器將于2022年秋季迎面撞向160米寬的名為Dimorphos的小行星。不過碰撞不會摧毀小行星,但可能會略微改變其飛行軌道。 (央視新聞綜合科技日報、環球科學等) 監制丨陸毅 制片人丨張奇斌 編輯丨宋云霄 |
|
來自: 小手空空 > 《小行星. 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