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北大營的8000余名官兵在蔣介石和張學良的嚴令下執行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東北全境淪陷,而作為當事人的東北軍則備受國人的指責,唯有拼死殺敵才能洗刷屈辱,為此在14年抗戰中,有23位東北軍少將及以上的軍官犧牲在抗日戰場上。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這23位將軍們的英勇事跡。 1、韓家麟,時任黑龍江抗日義勇軍少將總參議韓家麟,吉林梨樹人,1914年16歲時就跟隨馬占山參加了東北軍,九一八事變后,堅決拒絕成為日本人的幫兇,冒死前往北平,被任命為第53軍上校副官長。 ![]() 韓家麟 1931年10月,韓家麟受張學良的委派回到東北,他聯系到馬占山的抗日義勇軍,擔任抗日義勇軍總部少將參議,而后跟隨部隊參加了江橋抗戰。1932年7月在黑龍江慶安與日寇作戰時,韓家麟率部拼死抵抗,激戰中身體多處受傷,最后壯烈殉國,他的頭顱被敵人懸于海倫城頭數日“示眾”,滿面血污慘不忍睹。 韓家麟是中國14年抗戰中第一個犧牲的將領,關于他的事跡,在《江橋抗戰》這部電視劇中有演繹,喜歡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2、龐泰峰,第63軍91師22旅少將副旅長龐泰峰,遼寧撫順人,早年曾在吉林省軍官教導處學習,畢業后到吉林省長官公署衛隊團擔任上尉參謀,期間深受團長馮占海的賞識。九一八事變后,他跟隨馮占海抗擊日寇,后來馮占海所部被編入第63軍,龐泰峰被提任為少將副官長兼91師272旅副旅長。 ![]() 龐泰峰 1937年七七事變后,龐泰峰奉命在河北寧晉阻擊日軍,激戰中龐泰峰率部與日寇展開肉搏戰,最后身負重傷,自戕殉國,時年32歲。 2015年8月,龐泰峰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3、鄧玉琢,第67軍107師少將參謀長遼寧安東人,東北講武堂畢業。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后,鄧部臨危受命,掩護主戰場撤退。在著名的“松江三日'中壯烈殉國。后被國民黨誣為“投敵叛變',蒙冤四十余截。1988年9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記敘鄧玉琢將軍犧牲經過的文章。1993年3月,遼寧省政府批準其為革命烈士。 ![]() 鄧玉琢 4、劉啟文,第67軍108師322旅少將旅長劉啟文,河南南陽人,1921年到陸軍大學學習,畢業后被分配到東北軍任職,1936年劉啟文已經是東北軍115師少將師長。1937年初蔣介石對東北軍進行整編,因為劉啟文曾在西安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蔣介石借整編之際將劉啟文降為67軍108師322旅旅長。 ![]() 劉啟文 淞滬會戰爆發后,劉啟文于11月初奉命馳援上海右翼松江防線,11月8日劉啟文受命駐防松江縣南口陣地,然而當時在此陣地的守軍奉陳誠的命令秘密撤退,天降大雨加上日軍密集的火力攻擊,劉部傷亡慘重,但是他仍然堅持守在陣地上。在石湖蕩,劉啟文被日軍一梭子子彈打中胸部,壯烈犧牲,時年39歲。 然而由于他與國民黨上層集團之間的政治矛盾,導致他生前死后都遭到不公正的待遇。2015年8月24日,劉啟文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5、吳克仁,第67軍中將軍長吳克仁,吉林寧安(今黑龍江牡丹江)人,1933年率部參加了長城抗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吳克仁通電請纓抗戰,當年10月奉命開往淞滬戰場,駐防青浦一帶。11月,奉命率部抵達松江,在黃浦江北岸阻擊日軍谷壽夫師團,他親臨第一線督戰,屢次擊退日軍進攻。而后日軍調集重兵合圍吳克仁部,為掩護大部隊撤退,67軍死戰不退。在完成阻敵任務后,吳克仁率部突圍,在蘇州河架設浮橋時,不幸中彈殉國,時年43歲。 ![]() 吳克仁 2014年9月1日,吳克仁將軍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他也是此次淞滬會戰中國軍陣亡的最高將領。 6、吳桐崗,第67軍少將參謀長吳桐崗,遼寧人,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松江與日軍激戰中與軍長吳克仁一同犧牲。 7、李蘭池,第57軍112師336旅少將副師長李蘭池是遼寧錦西人,1926年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五期步兵科,畢業后進入奉軍擔任下級軍官。之后李蘭池因作戰勇敢職位也是不斷的高升,西安事變后,東北軍被整編,李蘭池被任命為第57軍112師336旅672團的上校團長。 ![]() 李蘭池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李蘭池率部跟隨部隊參加了淞滬會戰,淞滬會戰失利后,李蘭池率部退守到江蘇靖江一帶,參加了江陰保衛戰,不久李蘭池部又被調到南京參加南京保衛戰,在保衛南京時,李蘭池作戰犧牲,終年39歲。 8、劉震東,第五戰區高參兼第二路抗日游擊縱隊司令劉震東,山東沂水人,1918年闖關東到東北,后經人介紹投入到奉軍擔任上士文書,后被保送到東北陸軍講武堂學習,與張學良是同一期學生,畢業后仍在東北軍任職。 之后劉震東的職位不斷的上升,先后擔任過郭松齡部第五旅旅長、東北陸軍步兵第15師中將師長、東北陸軍軍事訓練委員會中將主任參事、抗日義勇軍第五軍團總指揮等職。 ![]() 劉震東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劉震東請纓抗日,被派到第五戰區李宗仁部擔任第五戰區高參兼第二路抗日游擊縱隊司令,但是只撥給了他少量的手雷、飯盒,人員由他自己募集。面對如此困境,劉震東沒有泄氣,他毅然接受了這一任命。 1938年2月18日于日軍板垣師團從青島登陸,分兩路進攻欲占領臨沂,直取徐州。在山東莒縣城墻督戰時,被日軍擊中頭部,身亡殉國。后被追贈中將軍銜。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9、扈先梅,第51軍114師340旅少將旅長扈先梅,河南安陽人,早年曾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學習,畢業后 被分配到東北軍任職,先后擔任過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務,后升任第51軍第102師第306旅少將旅長。 ![]() 扈先梅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扈先梅請纓上陣,決心把數年對侵略者的仇恨化成力量,狠狠打擊侵略者,收復東北大好河山。1938年臺兒莊戰役時,扈先梅率部死戰不退,激戰中,雙方損失慘重,尸橫遍野,扈先梅將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時年42歲。 10、江惟仁,第九軍第108師少將師長江惟仁,安徽廬江人,17歲便參軍入伍,1933年擔任東北軍第53軍116師副師長時,率部駐防山海關一帶,期間擊退了日軍的數次進攻,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然指揮部隊作戰。之后被調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受訓,畢業后被任命為何柱國的第九軍第108師師長。 ![]() 江惟仁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江惟仁請纓赴前線作戰,在從家返回部隊的途中與日軍遭遇,激戰中江惟仁身中數彈,最終壯烈殉國,時年53歲。2015年8月,江惟仁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因受時間所限,本文先介紹這10位東北軍將領,余下的13位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東北軍將領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