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佬@豬霸蒼穹在5月26日深夜發布了一條視頻,內容是一名俄軍士兵正在用斧頭劈開一個反坦克地雷,不遠處還堆放著幾個反坦克地雷, 發布者表示深受震撼,而粉絲則留言表示果然北極熊,實在太猛了,一個敢劈,一個敢錄(視頻)。 反坦克地雷:真的斧劈也不會爆炸?在大家的印象中,地雷踩上去就會爆炸,別說是用斧頭劈了,當然也有大片中踩著地雷不爆炸,但抬起腳就會立即爆炸,也不能說錯,只是說引信的引爆方式有差異,有的是壓發雷,有的是松發雷。 ![]() 《集結號》劇照 地雷究竟有多少種,都是什么引信? 地雷種類其實很多,有按功能區分的反步兵地雷(人員殺傷)、反車輛與反坦克地雷,還有反直升機地雷等等,不過區分標準不一樣,地雷的種類繁多,還是看圖吧: 不過無論是哪種地雷,它都有一個引信,這就像是引爆炸藥的雷管一樣,這個引信就相當于炸藥的雷管,這個地雷的引信方式除了壓發和松發(拉發)等以外,還有磁場引爆或者聲音敏感(直升機特定頻譜等),也有某種振動引爆,甚至可以設置放過多輛車,在N輛駛過時引爆。 除了引信外還有外殼,現代地雷為了防止金屬探測,很多都是塑殼地雷,盡量減少金屬物品,還有裝藥不一樣等等,引信的種類很多,地雷也很多,無法對各種地雷一一討論,下文主要對反坦克地雷的壓發雷進行討論。 視頻中的反坦克地雷究竟是哪種 反坦克地雷其實有很多種,比如普通的壓發反坦克地雷,也有錐形裝藥反坦克地雷,可以埋地布置或者側面布置,等坦克經過時錐形裝藥起爆,每秒數千米的金屬射流從底部或者側面擊穿裝甲。 從視頻中的截圖來看,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反坦克地雷,沒有錐形裝藥,只有一個圓盤型的結構,內部都是黃褐色的大量裝藥。從這個角度看,還能看到表面有型號等信息: 筆者看了半天視頻,找了一個更好角度的視角,看到了這個字符串前面的前面的幾個字母: 看起來應該是TM-62M-XXXX-73的地雷,在從對比下目前俄羅斯和烏克蘭現役的反坦克地雷型號,基本上下面那一款應該比較你能對得上型號: 側面的角度看起來似乎更霸氣一點: TM-62系列反坦克地雷 TM-62是一個地雷的系列,主結構是7.5千克的炸藥和一個中央引信組成,可以手動布雷或者自動布雷,中央引信除了壓發引信外還可以安裝振動和磁性敏感的 MVN-72 和 MVN-80 引信(TM-72地雷的引信)。TM-62有如下系列:
上圖中顯然就是TM-62M,就是使用最廣泛的型號,其結構如下圖: 這張圖就包括了地雷體和引信結構,而且在圖中還有對引信結構的詳細圖解,由于一一翻譯實在繁瑣,就偷懶用了微信翻譯直接翻譯圖圖: 各位就湊合著看吧,也能看個八九不離十,介紹的就是如何解除引信,然后如何恢復到待引爆的安全狀態。 TM-62M壓發的引信工作條件是hi在150~550千克的壓力下可以將其壓發,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你人或者自行車路過時,即使壓到也不會引爆地雷,對人畜基本是安全的,不過像牛或者馬之類的大型家畜就不一定安全。 ![]() 大型拖拉機壓爆了反坦克地雷 當然像俄軍士兵用斧頭砍,或者大錘敲打撞擊,也是可以超過這個壓力閾值,可能將地雷引爆,7.5千克的炸藥可以將上百平方米之內的人員殺傷,其威力非常強大。 不過就上圖中的地雷而言已經拆除了中央引信,對于人員來說,目前地雷也算是“解除”了武裝,因為沒有引信,它目前和一塊鐵塊差了不大。 拆除了引信的地雷:真的火燒撞擊也不會爆炸?在博主視頻下的留言,有朋友直接真相了:該地雷已經拆除了引信,目前即使火燒捶打也不會起爆,所以是安全的!而點贊的人那是相當多,總的來說用來忽悠也不算錯,但要是用來實際操作,種花家還是勸各位千萬不可如此操作! 安全炸藥其實不安全 最早現代意義上的炸藥應該是硝酸甘油(C3H5N3O9),是甘油的三硝酸酯,這是一種爆炸能力極強的炸藥,都靈大學的化學家索布雷洛合成在1847年合成了這種物質,這種炸藥屬于接觸炸藥,在受熱、撞擊,甚至掉落等少量能量沖擊時會突然爆炸,非常危險: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于1866年在硝酸甘油炸藥上加入了吸附甘油的木屑和硅藻土,將其“鈍化”,使得引爆條件大幅度提升,一般的受熱已經撞擊再也無法引爆硝酸甘油炸藥,因此被譽為“安全炸藥”。 但所謂的安全是有限度的,比如輸入能量比較大,另外甘油炸藥受潮或者受壓時析出甘油后仍然可能引爆,盡管后來用膠質解決了這個問題,但甘油炸藥這種接觸類炸藥的安全性并沒有徹底解決。 TNT:更安全的炸藥? 當然TM-62M不會用硝酸甘油炸藥,它用的是TNT,但有時候也會用RDX /TNT/鋁或Amatol混合物,RDX就是黑索金,而Amatol則是TNT和硝酸銨的混合物,下文以TNT為例: TNT的全稱是Trinitrotoluene,是甲苯經硝化制成的炸藥,學名為三硝基甲苯,一般呈棕色晶體狀,TNT十分穩定,對于摩擦、震動不敏感,即使被槍擊,也不易爆炸。不過最早在1863 年由德國化學家 Julius Wilbrand發明時只是作為黃色燃料使用,其爆炸特性是1891年由另一位德國化學家Carl H?ussermann首次發現,而且還發現了其裝入炮彈填充時候非常安全。 早期用苦味酸(炸藥)在用作炮彈時往往在撞擊艦船的鋼板時就會發生爆炸,而TNT裝填的炮彈可以作為穿甲彈使用穿透鋼板后再由引信引爆,因此它甚至對槍擊也不太敏感,這個性能使得它在二十世紀初時被廣泛采用。 另外它還有一個優點是80℃時即可融化,因此對于廢棄彈藥的拆解可以采用熱水溶解,或者融化后裝填使得它的操作非常方便。 引爆TNT的活化能 引爆TNT需要能量,大部分時執行這個任務的是雷管,早期雷管用的是雷酸汞(化學式為Hg(CNO)),但雷酸汞與銅等接觸受潮后容易產生不穩定的雷酸鹽而發生事故,后來這個引爆藥換成了疊氮化鉛,這個性質穩定,更加安全,也有重氮基二硝基酚(DDNP, Diazodinitrophenol)以減少鉛污染,也有加入微量TNT、特屈兒(tetryl)增加引爆威力。 其中疊氮化鉛就是我們日常的汽車安全氣囊充氣引爆的物質,它引爆產生的氣體才能趕得上汽車撞擊后人體因為慣性向前沖的速度,在你撞擊到方向盤之前就已經完成充氣完成保護動作,不過其充氣速度實在太快,和一個巨人的耳刮子扇在你臉上差不多,所以還是綁上安全帶吧,要不然氣囊都能將你彈傷。 這個能將炸藥引爆的能量就是活化能,或者用這個解釋:讓化學反應產生所需的最低能量,大小高低在另一個方面表示了炸藥的敏感度:
顯然TNT更鈍感一些,混合炸藥的活化能,不過要降低炸藥的敏感性可以加入蠟、 硬脂酸和膠體石墨等鈍化劑后對撞機和高溫等更不敏感,這種炸藥會更加安全。 鈍感炸藥同樣危險 一般目前的炸藥都不敏感,拆除引信后會相當“安全”,但并不表示你可以胡亂處置炸藥,因為炸藥這種玩意兒可以在多個條件下達到起爆條件: 雷管除了可以用導線引爆以外,溫度也是可以的,大部分雷管只需100℃左右的溫度,針形雷管可能只有80℃,而特種耐熱型號電雷管能達到150℃,所以雷管這玩意兒真的比較危險。 一般的情況下火燒不會引爆炸藥,但也不見得,因為RDX(黑索金)的慢熱爆發點大概在150℃-170℃之間,5秒爆發點在326℃,TNT的5秒爆發點則在457℃左右,所以把它放在火力燒是非常危險的。 從本文所附帶動圖來看,俄軍士兵操作算不上危險,不過這是專業人士的操作,各位可千萬不要如此蠻干,畢竟拆除已經解除了保險的引信就是一件極端危險的事情。(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