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永遠的成紀

     hnhksyf 2022-05-29 發布于海南

    成紀,古老而神奇,充滿魅力。成紀因伏羲而不朽,伏羲因成紀而輝煌。永遠的伏羲,永遠的成紀。

    圖片

    近些年,爭“圣人”而搶里居,故而伏羲而搶“成紀”,搞得沸沸揚揚,振振有詞,文章層出不窮,但所持論據大同小異,因為古代史就那么幾本,能引用的論據就那幾條,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差異。大多數人自然是“屁股決定腦袋”,吃誰的飯,自然為誰說話,無非是爭所謂的“旅游資源”。成紀問題的討論似乎越來越混亂,爭論聲越來越大。只有少數搞歷史研究的人在探討、苦尋,寫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文章。但是,平涼人似乎漸漸陷入迷惑:真正的成紀故里在哪里?我們當地一些領導不敢理直氣壯地講成紀,不善于發掘成紀文化,沒有自信的還反問,“人家天水有江澤民的題字,羲故里已經擺在那兒,我們還爭什么爭?”不錯,天水稱羲皇故里沒有問題,因為成紀屬于天水郡管轄,天水的伏羲文化搞得好,首先是領導的重視,把最早的民間祭祀官方化,而且不斷升級,現在成了國家祭祀。可我們的宣傳推介前幾年熱過一陣子后,漸漸降溫了,一些該做的工作遠遠滯后。歷史學家把辭書詞典都正本清源改過來了,我們的底氣似乎還不足。領導全心全意抓經濟,百姓一門心思種莊稼、務蘋果,我們搞歷史文化的人,沒有很好地梳理。現就我的一些理解刊出,供大家參考,以拋磚引玉。

    一、為什么叫“成紀

    成紀,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最初就與人文始祖伏羲有直接的聯系。

    成紀的得名,有三種說法:一說是華胥氏懷孕十二年而生伏羲,古人以十二年為一紀,所以,以伏羲出生地命名成紀。另一說是伏羲始畫八卦,以成綱紀,后人為了紀念伏羲,把伏羲的出生地命名為成紀。還有一說認為,伏羲以木德而王,古人以木星紀年,木星的公轉周期為11.84年,約等于十二年,所以成紀的得名,很可能與伏羲所創的天文歷法有關。

    圖片

    這里,我們引用古籍一些原文,就能看清三種說法各自的依據。《尚書·畢命》曰;“十二年曰紀”。《大宋重修廣韻》載:“紀,十二年曰紀”。《左傳哀公七年》:“周之王也,制禮上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后漢書》:“成紀古帝庖犧氏,所生之地。《遁甲開山圖》:“伏羲生成紀,徒治陳倉”。《晉書》:“昔庖犧氏生于成紀,而為天子,都于陳”。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云:成紀“以庖羲氏孕十二歲生得名,漢其地建縣”。酈道元《水經注》“成紀縣,故帝太嗥庖羲所生之處也,漢以為天水郡縣”。司馬貞《補史記?三本紀》:“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李吉甫《元和郡縣志》:“伏羲母華胥,履大人跡,生伏羲于成紀,即此也”。樂史《太平寰宇記》曰:“成紀……古庖犧氏所生之地”。歐陽《輿地廣記》“成紀縣,庖羲氏生于此”。李贄《史綱評要》:太昊庖羲氏“生于成紀,以木德之,改風姓”。吳乘權《綱鑒易知錄》:“太昊之母居于華胥之渚,生帝于成紀”。清乾隆《御批歷代通鑒輯賢》云:“伏羲生于成紀”。《古今圖書集成》:“伏羲生于成紀”

    一年有十二個月,人有十二生肖。十二是天之大數,把十二年作為一紀,以一紀傳說伏羲之育成,以區別凡人,充分反映出先民對伏羲的崇敬。伏羲生于成紀的觀點還有許多,無須多引。

    伏羲把天、地、人之間復雜的、互相依賴的矛盾,既對立又相輔相成的關系,用陰陽兩種號表示,“一畫開天”,創立了伏羲八卦,開創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周文王根據伏羲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形成了儒家經典《周易》,奠定了中華民族乃至東方世界思想和文化特征的基礎。《周易楚辭》有:“原始及終,故知死生說。陰陽交合,物之始;陰陽分離,物之終”。

    伏羲八卦、伏羲所創的天文歷法,奠定了現代科學基礎。

    二、“成紀”什么時候出現

    成紀見于史籍很早,有人認為在商代小乙二十六年,就有“成紀盡為戎侵”的記載。于是今人就提出一個“古成紀”的概念,把誕生伏羲的成紀與置縣的成紀割裂開來,那么,以“其地建縣”怎么解釋?“其地”是什么地方?

    郭彥龍先生《有關成紀地名始于商代的若干側考》指出“從甫謐在《帝王世紀》和王嘉《拾遺記》里的記載可以知道,成紀一名來源于伏羲之母華胥懷胎歷十二年而生伏羲的古老傳說,這也是目前許多學者普遍認同的觀點”。“我在《隴西與隴西成紀簡考》與《再探伏羲生成紀之成紀》兩篇拙作中也做過論述,成紀之名早于成紀這一地方建立行政建制的時間,或許成紀之名始于商代,但由于各種因素沒有文字記載,不見于同時期史料,也有可能是商王朝對西北戎人領地管理松弛,沒有進行有效的統治,對成紀這一地方的管理亦不是很有效,所有沒有相關的記載,這些都不是沒有可能。然而,在沒有相關史料能充分說明之前,我這一家之言也不是不可說的,或許可以從側面說明一定的歷史現實依據”。

    “古成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西北師范大學的陳守忠教授在《河隴史地考述》中提出:“成紀這塊地方,古時包括地區相當大,甘肅的靜寧、通渭、秦安、天水、甘谷等縣均為成紀地方”。此后,一些人附和并開始發揮。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張先堂研究員在《論伏羲神話傳說的歷史文化內涵及其與天水地區的關系》一文中說:“所謂伏羲生于成紀,其實是表明古成紀包括的廣大地區都是伏羲氏最初興起的地域。而古成紀的中心地帶,當屬今秦安縣一帶。大概伏羲的傳說在西漢初很流行,故西漢王朝就在傳說的中心地帶設置了成紀縣”。

    這種觀點似乎有道理其實站不住腳,因為“生地”和“最初興起的地域”是兩個概念,其實,誕生伏羲的成紀,就是以后建縣的成紀,建縣的成紀正是用誕生伏羲的成紀。況且,中心地帶拋開成紀只說是“當屬今秦安縣一帶”,后邊“傳說的中心地帶設置了成紀縣”,更值得研究商榷。這個中心到底在哪里?

    因此,成紀的稱謂自伏羲誕生以后就有了,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名,到商代已見諸于文字記載。

    三、何時置“成紀縣”

    正史上“成紀”作為縣一級行政建制,最早見于《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紀”。通俗點說:李廣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時任將軍,就是追獲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將軍。他的家原來在槐里縣,后來遷到成紀縣。唐李白《贈張相鎬》: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云上。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壯。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

    這里的隴西都指隴西郡,成紀即成紀縣。李信徙成紀,說明成紀已存在,司馬遷寫成紀縣時,成紀縣依然存在。現在,大多數人以為,成紀是漢初所建。上世紀八十年代我主編《靜寧縣志》(全國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一等獎,19936月甘肅人民出版社)在大事記條,大膽地以“縣境南部的成紀縣(古城在今治平鄉劉河與李店鄉五方河二村之間),據考證,在戰國時已經形成。”我們翻閱戰國時周顯王十九年即公元前350年這段歷史,秦商鞅筑冀闕宮廷于咸陽,遷都時“凡三十一縣”。

    按《周禮》百家之內曰鄉,五鄙為縣,縣兩千五百家。那么秦并天下,置三十六郡。我們要問,31縣的名字叫什么?

    秦史中在公元前305年的一些史注文字中,知道“雍州涇陽本秦舊縣”,前257年的“遷之陰密”注中知道有陰密縣,再到秦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置烏氏縣,雖沒有見到成紀縣的記載,但成紀縣應該已存在。聯系分析《史記李將軍列傳》:“隴西成紀人”一句,證明成紀為秦時舊縣。進一步考證,你會發現戰國秦時,成紀縣是十二縣之一,具體位置記得很清楚。到從隴西郡分置天水郡后,成紀也成為天水的屬縣。《漢書地理志》:天水郡轄十六縣,其中就有成紀縣。《漢書文帝紀第四》所載“十五年春,黃龍見于成紀”。應該都是指成紀縣。這個觀點與秦史專家馬非百《秦集史》觀點不謀而合,他將成紀定為秦時故縣。可惜,這一觀點沒有引起更多史學界的重視與研究。

    所以,秦時置成紀縣,漢代相沿。初屬隴西郡,后屬天水郡。

    四、成紀縣的位置在哪里

    成紀縣的具體位置本來很清楚,但是被一些人“發揮”亂了。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瓦亭水又南,經成紀縣東。歷長離川謂之長離水,右與成紀水合。水導源西北當亭川,東流出破石峽,津流遂斷,故瀆東經成紀縣故城東。故帝太皓庖羲所生之處也,漢以為天水郡郡縣,王莽之阿陽郡治也”。

    這里說清了位置、具體地方。“漢以為天水郡郡縣”,意思是漢代時是天水郡下的一個縣。

    查驗山脈水向,“瓦亭水”即今流經靜寧縣的葫蘆河,其支流“成紀水”應是發源通渭流經靜寧治平、李店河。漢成紀縣城就是今治平鄉劉河村與李店鄉五方河村、王溝村交界處的古城。

    小坑川在什么地方?小坑川也叫“廣爺川”,人們為了紀念李廣世代稱之,民國時建廣盈鄉,屬莊浪縣管轄,直到1942年劃歸靜寧,1959年人民公社化時,將永和公社改稱李店公社,一直延續到今。因為,過雷大梁后地勢低下,河谷川區平均海拔1447米,是真正的“小坑”,以西是幾個稱“溝”的村子,再西便是叫“深溝”的鄉。這一帶因水質好,是全國蘋果優質生產基地。蘋果色澤鮮艷、個大形正,果面光潔、質細汁多,酸甜適度,口感脆甜、硬度強、貨架期長、極耐儲藏和長途運輸。200694日,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靜寧蘋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廣爺川”或“小坑川”這個小地方,就這樣漸漸地被歷史淡忘了。

    《舊唐書地理志》曰:“成紀,漢源縣,屬天水郡,舊治小坑川,開元二十二年移治敬親川。成紀亦徙新城”。

    1979年出版的《辭海》:“李廣,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古城遺址尚未發現時只能這樣寫。隨著考古及全國地名普查的發現,成紀故城找到了,而且被省內外歷史學家肯定,具體位置在今日之靜寧,以前的舊說必須改過來。

    1999出版的新版《辭海》:“李廣,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人。”“李白,自稱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2009版、2019版也是這樣記。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所標的兩漢至三國成紀縣在治平鄉劉河村與李店鄉五方河村、王溝村交界處,即東經10535',北緯3518。譚先生無法標出成紀到底有多大,只能按酈道元《水經注》水系寫明成紀縣城的位置。

    1999年版《辭海》:漢李廣直接注成“今甘肅靜寧西南”,而對唐高祖李淵“自稱西涼李嵩后裔,懸遠祖出自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詩仙李白“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

    圖片

    2000年版《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鄭天挺、李學勤等主編):“成紀縣,西漢置,治今甘肅靜寧縣西南,西漢初屬隴西郡,元光時改屬天水郡,唐屬秦州。開元二十二年(734)移治今秦安縣西北。北宋又移上邽鎮,即今天水市。元末廢”。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編《中國歷史地名辭典(19868月版)、史為樂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注成紀縣位置基本一致。

    五、成紀古城遺址有哪些文物

    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現了成紀古城遺址,1981年,在全國地名大普查時,蘭州大學教授馮繩武講甘肅地名重大發現時,第一次講到成紀三遷,與會者大為震驚。于是,考證發掘工作全面展開。

    甘肅文物專家通過發掘的古遺址斷定,成紀縣城城址總面積25萬平方米,城址為正方形,今存約14萬平方米,西北部和東北部殘留城墻長490米。遺址文化層堆積深厚,整個故城址壓在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址上,在道旁、河灘和城址內,到處散布大量秦漢時期的板瓦、筒瓦、回紋鋪地磚和灰陶器物殘片,還有部分唐、宋瓷片。瓦當紋飾有“長樂未央”“大禾美帛”字樣。

    城中和西南斷面上,發現五口相似的筒形水井,其中一口井底有戰國和西漢陶罐,文物專家斷定,“故城址不晚于戰國”。

    城外四周山坡上秦漢墓葬眾多,出土了大量文物。19741987年在王溝村清理的4處漢墓葬中出土了銅、玉、鐵、漆等類文物500多件,珍品不少,如蟠螭紋青玉璧、變體云紋漆耳杯等。

    圖片

    在故城西南1000米處王家溝廟兒坪西漢墓葬區,先后發掘秦漢墓葬5處,車馬坑1處。

    唐開元二十二年(734),隴右大地震,成紀縣被毀,縣治南移至秦安顯親川,這就是成紀的第一次遷徙。

    宋治平四年(1067),名將郭逵又在寨主。此后雖然經歷過無數次地震,治平寨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在成立李店、治平鄉鎮時,治平鄉西移,原成紀址反倒距李店近。

    2006年,在故城附近五方河村村東魚池側出土一件泥質灰陶陶壺,通高13.5厘米,口徑5.75厘米,底徑5.8厘米,最大腹徑13.5厘米。器物肩部刻有2行小篆體“成紀容三升”5字銘文。其中,“成紀”即漢代的成紀縣,“容三升”標明容積。這件有“成紀”刻銘的漢代陶器在全省乃至全國屬首次發現,證明秦漢至唐開元二十二年間的成紀縣治,確在靜寧縣西南的治平川。

    1987年至1992年的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結束后,根據各方面專家學者的考察和考證,19933月,甘肅省政府行文公布全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5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成紀故城遺址名列其中,時代標明為秦至宋。

    首先,看看唐李賢《后漢書隗囂傳》注:“成紀,縣名,故城在今秦州隴城西北”。隴城,即漢略陽道,隋改名隴城,地點在今秦安縣城西北45公里處的隴城鎮。即便是以后,全國出版物大都以成紀在“秦安北”為準,歷史人物是成紀的,大多采用“秦安北”或“天水”。

    清道光年間,秦安縣令嚴長宦主持、張思誠(江西進士)纂修的《秦安縣志》中指出:“成紀縣治初在今靜寧州西南八十里之治平川,繼在今秦安北三十里之顯親川,最后乃入于秦州。不知成紀之在治平,則并大圣人里居而失之矣,是烏可以不辨”!

    現代著名史地專家馮繩武先生堅持這個觀點,在《甘肅地理概論》中:“葫蘆河南支流南河(古名成紀水或當亭川),谷地在治平鄉與李店交界處的劉家河與五方河二村間(南距李店二里),南岸二級臺地上,有治平古城(即:治平成紀,東距大地灣28公里),長方形、東南二面已被河水沖毀。西北兩面尚殘存各200米與300米的城垣,厚12米。附近有戰國至秦代的墓葬及陶片、板瓦、筒瓦與瓦當等遺物。《水經注》云:'長離水(葫蘆河舊名)右與成紀水合、水導源西北當亭川,東流出破石峽(今名鞍子山峽)津流遂斷,故瀆東經成紀縣。故帝太嗥庖羲所生之處也’,漢代以為天水縣,王莽之阿陽郡治也。”他認為“作為縣治的成紀,從漢以來至少遷移過三次”:一是“治平成紀”,位于今靜寧縣西南葫蘆河西岸支流南河上游的治平鄉,酈道元《水經注》稱此地為故帝太嗥庖犧所生之處也;二是“顯親成紀”,位于今秦安城北葫蘆河西岸支流郭嘉河谷地的金城里;三是“秦州成紀”,成紀縣治南遷倚州。

    圖片

    以上說“遷移過三次”似乎不太準確,置縣后真正遷徙過兩次。

    不計伏羲誕生的數千年,從秦到中唐有地方行政建制,三個地方,兩度遷徙。秦漢成紀縣治,因為唐開元二十二年(734)發生的一場大地震而遷徙,初置縣至遷徙約1000年時間在今靜寧。從遷徙至宋初的200余年,在今秦安。天水伏羲文化研究專家劉雁翔認為,成紀縣治移置的具體位置是“今秦安縣西北的葉堡鄉金城村。晚唐,成紀又遷至秦州之上邽鎮,治所在今天水市區。”以前,基本都是“宋初到元末的約400年”唐末與宋初,差不了多少。

    蘭州大學教授魏晉賢說:“古成紀在靜寧這個結論,久為學人共識”。其實,“共識”的時間并不久,大概約200年左右。雖然還有討論的聲音,但歷史學家及辭書編纂者都能吸收新成果,正其本而清其源,令人欣慰。

    圖片

    關于“成紀”的位置,以前有個不同意見,而沒有人進行爭論。現在分歧較大,天水說、靜寧說、秦安說等五六種,而靜寧說、秦安說是最后的焦點。

    秦安一些學人認為“治平成紀”是“臆說”,總是不愿承認變遷,即便遷徙,總以為東漢顯親故城,在今秦安蓮花和莊浪徐家城一帶,而成紀治平仍在秦安陽兀川,晉時成紀轄區應仍為秦安縣北。他們譏笑靜寧“把一個地理概念換成行政區劃,從探尋成紀縣地名入手,試圖爭取這個文化品牌”。他們認為,古成紀是一個地理概念,包括甘肅省東南部和東部的渭河上游流域。古成紀雖然區域廣大,但核心區域在天水市的秦安縣和秦州區、麥積區、甘谷縣。

    靜寧的研究者比較冷靜,事實在那兒,沒有必要去爭。清代秦安人笑靜寧人“不知大圣人里居”,現代秦安人急靜寧“搶走了成紀”。靜寧、秦安原本都曾由天水郡管轄,古代同屬一個文化圈,古代不存在爭議,“天水北”是靜寧,“靜寧南”是天水。現在雖然行政建制的轄屬關系有了變化,一個縣歸天水市,一個縣歸平涼市,但風俗習慣、生活喜好都很接近,連基本方言也是相通,同在一條葫蘆河生活。明天靜寧劃歸天水,或者秦安劃歸平涼,這些爭論便會自然消失。

    敬親川在哪里?敬親川,即顯親川,原屬于成紀縣的一部分,今屬秦安縣安伏鄉。

    “顯親”“敬親”不是一般的地名,“顯親”“褒顯竇氏之親”,此為一說,《秦安縣志》采用此說。另一說以此地有伏羲、女媧滾石磨相合而婚之傳說,故有顯親峽。盛唐時,將顯親川直接更名為敬親川,有人認為是紀念伏羲這個人文始祖才改的,其實不對,是避帝諱而改。

    圖片

    一些人喜歡引《清一統志》的觀點,成紀故城“在今秦安縣北”。一點沒錯,成紀故城就在今秦安縣北。

    為了進一步開發利用成紀文化資源,加強文化基礎設施,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按照“越窮越要重精神,越窮越要辦文化”的思路,在反復論證、集思廣益的基礎上,1996年靜寧縣決定在縣城中心修建成紀文化城。邀請中國著名工程設計大師任震英和高級建筑師左國保等專家設計建設規劃,整體建筑為秦漢風格,氣勢宏偉,古樸典雅。文化城總面積66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總投資3000多萬元。1996年,投資470萬元,拓寬改造商業街,建成了長600米、建筑面積3934平方米的仿古式成紀文化街,拉運土方15萬方回填原市場坑,完成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于199710月奠基動工,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緊張施工,建成了伏羲紀念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文化局、旅游局、檔案局“五館三局”等主要建筑物。2001年,在搞好綠化美化的同時,集中力量,強化調度,加快實施三期工程,搬遷居民100戶,拓開場地33畝,建成了八卦壇、圍墻、碑廊和南大門,于當年10月底完成了成紀文化城總體建設規劃。并先后成功地舉辦了“首屆成紀文化節暨果品交易會”等一系列商貿、文化活動。2004年,又投資300多萬元,對伏羲紀念館進行了裝飾,塑有伏羲圣像、頂繪《河圖》等彩繪、壁刻伏羲圣跡圖,陳列九鼎八簋等禮器。成紀文化城的成功建設,實踐了“窮縣辦大文化、促大發展”的理念,已成為該縣城的標志和主題性建筑,既解決了縣城文化旅游設施短缺的問題,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也為研究開發成紀文化提供了理想的載體。

    (魏柏樹,原平涼市市志辦主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 人妻激情乱人伦视频|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视频| 丰满爆乳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线二线三线|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A| 高清有码国产一区二区| 特级欧美AAAAAAA免费观看| 国产AV无区亚洲AV麻豆| 奇米777四色成人影视|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日韩一区在线中文字幕|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奶水| 老师扒下内裤让我爽了一夜|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激情艳情在线看视频|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国产一级av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少妇粗大进出白浆嘿嘿视频|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欧美人成精品网站播放|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69天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2020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丰满少妇人妻HD高清大乳在线|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 美女裸体18禁免费网站|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国产福利萌白酱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