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來到這個世間,生活在這個精彩、美好的世界上,都是因為我們父母的養育。 他們教會了我們人生中的“N多個第一”,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說第一句話;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走的第一步;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認第一個字等等。 如果沒有父母,那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再優秀的父母,也會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 令人遺憾的是,一些人總是揪著這些不足不放,反而還成了他們不愿意孝順、感恩父母的借口。 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貌似父母為他們做的這些都是個錯。 像什么父母脾氣暴躁,父母厚此薄彼,父母愚笨貧窮,父母觀念落后,父母身體不健全。 尤其是當自己長大后,父母變老了,又什么頭腦不好用,好忘事,臟了臭了,生病后屎尿都拉床上了等等。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考慮,小時候父母是怎樣照顧你的,你所說的這些不足,即使你再加上些,再加上些,能抵得過父母對你的恩愛嗎?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如何面對,卻意義非凡。 當我們生病時,不管父母多忙,有多么累,不管白天黑夜、刮風下雨,他們會馬上放下手頭的一切。 趕緊帶著我們去看病,徹夜不眠地守護著我們,更有甚者遇到一些難治療的疾病,父母即使傾家蕩產也要去為你治療。 換個角度想想,當父母生病了,我們又做到了多少呢? 為人父母之后,才懂得父母的不易。 尤其是我們到了中年以后,父母都是老年人了,年紀大了,行動自然不便,切忌永遠不要嫌棄父母行動遲緩。 因為我們永遠想象不出,我們小的時候,是如何耐心地教我們走路。 在父母年輕時,可能比我們還意氣風發,是因為我們,父母才累彎了腰。 如果有一天,父母已變老,腿腳不利索了,我們要記住:趁父母還健在,孝順一定要及時。 俗語: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 沒有人是萬能的,也沒有人是完美的! 我們的父母也不例外,他們雖是普通的平凡人,但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費盡心力把我們養育成人,已經很不容易。 我們要感恩父母辛苦生養了我們。 不管父母如何,都應該真誠地說:“我有你們這樣的父母,真好”。 《弟子規》有言:“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意思就是說: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不是什么難事;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于嚴厲的時候,孝順父母才是難能可貴。 養兒方知娘辛苦,養女方知謝娘恩,父母的愛,就像一座山,博大而寬厚;父母的愛,就像那樹根,堅定而深沉;父母的愛,就像那蜂蜜,馨香而甜蜜。 無論父母如何,我們都要去愛父母、孝敬父母。 一個連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斤斤計較的人、睚眥必報的人,他的人品、人生會怎么樣。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不孝之人不可交”等等,都是在告誡我們要行孝。 記得畢淑敏曾說過:“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寫作是一種修行,渡人亦度己。如果寫的對你有所幫助,或者看完有所醒悟,感謝你的關注和分享,下一篇更精彩。有緣相識,愿我們一起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