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二滋補肝腎、養血生發案。 劉某,女,28歲。 初診∶1988年8月14日。 主訴及病史∶患者于三個月前突然發現頭發呈片狀脫落,偶癢,自用鮮姜外擦效果不顯,后又外擦"生發水"多種并服中西藥物,效果均不明顯。現眉毛、睫毛也有脫落,不思飲食,失眠多夢,月經錯后。 診查∶頭頂、顳、枕部各有多塊片狀脫發,約占頭皮的2/3,脫發區頭皮光亮,部分區域有細軟毳毛,眉毛脫光。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緩。 辨證∶肝腎不足,血虛脫發。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生發。 處方∶熟地黃10g首烏藤30g黃芪15g當歸10g川芎10g丹參15g白芍10g女貞子30g黑桑椹30g黑芝麻15g天麻10g珍珠母30g石菖蒲30g鉤藤10g 二診∶服上方藥一個月飲食稍增,月經正常,睡眠好轉,有少量毳毛新生,未見新的脫發區。服藥兩個月后毛發大部長出,眉毛亦有生長。服藥期間隨癥加減;心悸時曾加合歡花、合歡皮、五味子、麥冬;納差腹瀉時加厚樸、扁豆。 【按語】中醫認為精血同源,精血互生,精足則血旺。"發為血之余",是說毛發的潤養來源于血;"發為腎之外候",則說明發雖由血滋養,但其生機則根源于腎氣。總之,毛發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均與腎的精氣盛衰和血的盈虧有關。斑禿、全禿、普禿多因精血不足、肝腎虛虧、心腎不交、血虛不能榮養,復因腠理不固,風邪乘虛而入,致使風盛血燥,發失所養所致。故患者多有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夜寐不安等癥狀。 本病治則為滋補肝腎、養血填精生發。方中熟地黃、首烏藤、桑椹、女貞子、菟絲子滋補肝腎、添精補髓;當歸、白芍、丹參養血活血;天麻、川芎活血祛風;黃芪、白術、茯芩健脾益氣,故可獲生發之效。 六、健脾益腎、活血通絡法治療皮肌炎二例 例一健脾益腎,活血通絡案。 龐某,女,48歲。 初診∶1990年1月22日。 主訴及病史∶八個月前眼周起紅斑,全身乏力,肌痛,在外院診為"皮肌炎"。給予日服強的松60mg治療,三個月后雖癥有減輕,但仍乏力納差、腰膝酸軟,肢體抬舉困難,曾在當地服"補肝腎湯藥"一個月,厭食等癥狀加重且口苦惡心,口舌生瘡,肌肉疼痛,臥床不起。 診查∶眼臉、額際、頭皮呈暗紅色水腫性紅斑,項背、上臂有類似皮損,四肢肌肉疼痛,肌力下降,活動受限,手足末端發涼呈青紫色。舌淡苔微黃膩,脈沉細。 辨證∶脾腎不足,經絡阻隔。 治法∶健脾益腎,活血通絡。 處方∶黃芪10g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女貞子15g菟絲子15g丹參15g雞血藤15g陳皮10g枳殼10g桂枝10g木香6g草河車15g白花蛇舌草30g 二診∶服上方藥14劑,精神食納好轉,惡心口干緩解,苔薄白。前方加當歸10g、秦艽30g,續服并減激素量。一個月后三診,病情顯著減輕,肌痛明顯緩解,手能舉過肩,激素減至每日15mg維持。繼以健脾益腎養血活血法調理。 例二健脾益腎、雙補氣血、解毒通絡案。 孟某,女,51歲。 初診∶1984年4月4日。 主訴及病史∶一年前面部出紅斑,稍癢,漸波及胸背,伴肌肉疼痛、活動受限,曾診為"皮肌炎"。給強的松每日30mg治療效果不明顯。 診查∶顏面潮紅,雙眼瞼腫脹,胸部"V"形區及肩背部散在紅斑呈異色征。舌暗苔薄白,脈沉細微數。 辨證∶脾腎不足,氣血兩虛,經絡瘀滯。 治法∶健脾益腎,雙補氣血,解毒通絡。 處方∶黃芪10g黨參10g黃精10g熟地黃10g當歸10g丹參15g雞血藤15g桂枝10g秦艽15g木香10g草河車15g白花蛇舌草15g 二診∶服上方藥14劑,癥狀減輕,精神、肌力好轉。續服藥一個月,肌痛明顯減輕,面部紅斑明顯消退,可自理家務。續服藥兩個月,強的松減至每日15mg維持,繼以人參歸脾丸、活血消炎丸調理。 【按語】皮肌炎中醫稱為"肌痹",多因七情內傷、外受風寒濕三氣雜至使氣隔血聚、瘀阻經絡、郁久化熱;或因腎陽虛衰、陰寒偏盛、風寒濕邪侵犯肌膚而致病。《素問·長刺節論》篇曾有"病在肌膚,肌膚盡痛,名曰肌痹,傷于寒濕"之說。本病為自身免疫性疾病,體內陰陽氣血失衡、氣滯血瘀、毒邪犯臟是根本病因。脾為后天之本,主肌肉;腎為先天之本。例二素體虛衰,脾胃虛寒,某醫家雖給予補肝腎之藥,但忽略了其病在脾的重要因素,故而取效不顯著。筆者著重健脾益腎,再加活血通絡之品,同時佐以桂枝、秦艽溫散寒濕,故收到較好效果。 方中黃芪、黨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熟地黃、當歸、女貞子、菟絲子養血益腎;雞血藤、丹參養血活血通絡;更用桂枝、秦艽、木香溫散寒濕;陳皮、枳殼疏通氣機;此外,此類疾病多與外受毒邪有關,故以草河車、白花蛇舌草解毒,從而收到良好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