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聞網 女兒問,為什么誰誰家有那么豪華的車子,為什么誰誰家在國外還有房子……誰誰家是不是很有錢?我們算不算是窮人? 問這個問題,并不說明孩子的物質敏感,只說明她在從自己的視角去對看到的世界和生活進行類比觀察。而一個人最初的價值判斷恰恰就是從這簡單的類比開始的。 當她看到自己與周圍的差異時,自然會產生好奇心。而我們回應的態度,也許就是孩子最初審視和解讀這個世界的角度,也意味著未來她對世界的認知態度。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財商”教育,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良好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如何理性認識財富,怎么進行科學消費……這些也決定了她未來的人生高度和生活品質,也是她過好這一生的要義之一。因此,我覺得到了可以和她談談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我告訴女兒,孩子,咱們家確實并不算富裕,但足夠讓你衣食無憂、前程無慮。我們家也不窮,因為我們什么也不缺,尤其不缺的是,家的溫暖和父母的愛。 其次,貧窮和富有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不同年代、地域和環境的參照下會有不同的結果。比如在我兒時,城鄉差距巨大,但左鄰右舍之間的差距卻很小。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城鄉間差距小了,但某些地方個體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隨之而來富人出現了不少,窮人也不在少數…… 再次,金錢對一個家庭、一個人確實很重要。它可以滿足一個人的很多愿望和虛榮,也可以讓一個人輕而易舉地實現不少夢想……但一定要記住的是,它可以讓一個幸福的人更幸福,但卻不會讓一個不幸的人變得幸福。貧窮不是萬惡之源,就像金錢也不是萬惡之源。萬惡之源是,一個人的內心不停地在貧富的漩渦里糾結打轉,從而導致對金錢無節制的迷戀和向往。如果一個人將自己的一切不幸都歸結為窮,那無論多少財富都拯救不了他。正如培根所說:“金錢是好的仆人,卻是不好的主人。”一個人很有錢了,那錢常常就不是他自己的了,就像一個人很有思想了,那命運有時也就“不由自主”了是一個道理。 另外,無論富有還是貧窮,不僅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心態。因此,面對貧富要坦蕩自然,既不羨慕富人,更不嫌棄窮人。再富的人,那錢也是他自己的;再窮的人,也有其獨一無二的人生和尊嚴。看富人,要學習他的聰明智慧和勤勞品格,而不是看他的萬貫錢財;看窮人,要看他咬緊牙關、拼盡全力卻過著平均線以下日子的辛酸和無奈,以及面對苦難時自強樂觀的平常心態和可敬精神。 你問我,現在上學是不是為了將來可以賺到錢?我說是,但也不盡然,因為努力學習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將來可以去自由選擇和從事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情,順便也把該賺的錢賺了。對一個實現“才能自由”的人來說,“財務自由”只是一個捎帶而已。因此要刻苦努力地學習,讓自己越來越有才干、有才能、有才華,這樣,未來的生活就會過得愈發隨心所欲,愈發自由自在。 還有,無論在年少之時,還是成人之后,都要養成節儉的習慣。就像傅雷對他的孩子們說的:“既然生活在金錢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錢,才不致為金錢所奴役。”所謂節儉不是要變成“守財奴”,不是要沒錢花或不舍得花錢,而是不亂花錢。勤儉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素質,這樣一個人就能守得住底線,耐得住平凡,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過著與自己實力相匹配的正常人的生活,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不去和他人做無謂的攀比,更不會在誘惑或虛榮面前迷失自我。這些年來,見過了身邊太多的寒門走出了紈绔子弟,我感覺,那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悲劇,令人無限唏噓。 最后要說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金錢和物質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豐富而強大的內心世界、高貴而有尊嚴的精神氣質。讀書行路、閱盡繁華,心懷格局、腳踩大地,將軍趕路,不追小兔,這樣,就會始終相信自己、相信明天,就會“貧賤易安、幽居靡夢”……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從骨子里滲透出來的自信和從容,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富有”。 對于世界,“到了黃金不起絕對支配作用的時候,那才是黃金時代的真正到來”。對于一個人,當物質起不到支配作用的時候,隨心所欲的生活就在眼前。 孔憲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