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關于公布廣東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據了解,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4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72項,其中,羅浮山國藥“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正式入選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醫藥名錄。 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遴選和評審自2021年初啟動。全省共有236項申報項目納入評審。名錄經過推薦申報、材料審核、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征求意見等程序產生。專家表示,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突出了嶺南文化特色,這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傳播能力強。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醫藥門類的陣容在第八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得到顯著加強。對于“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名錄”,專家認為,關鍵在于其繼承了數千年中醫藥理論及道家養生文化,同時代表著南藥中藥制劑的高質量水平。現存最早關于黑膏藥的文字記載是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的成膏方,這是葛洪在羅浮山進行科學醫藥學實踐并用于臨床的證據。羅浮山風濕膏藥是應用其一脈相傳的黑膏藥制作技藝所制成,沿用了古方和傳統的煉制技藝,經上千年傳承至今的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是研究中國古代膏方和傳統煉丹技藝的重要參考資料,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 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源自葛洪《肘后備急方》,經道士代代相傳。至明清,其處方由最初的幾味藥發展為大處方,制作工藝臻于完善。民國時期,該技藝由于戰亂而流落民間,后于20世紀70年代由羅浮山國藥的前身羅浮山制藥廠收集古方,以企業申報藥品并通過批量生產的方式實現制作技藝的保護和傳承,如今羅浮山國藥仍在繼承傳統制法精髓基礎上,不斷研究和優化關鍵工藝參數,以現代科學的手段發展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 羅浮山風濕膏藥內含41味道地中草藥,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配方藥味雖多,而“君臣佐使”法度嚴明,繁而不亂,經提取、煉油、下丹、去火毒等工藝,制作驅風除濕、消腫止痛黑膏藥的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其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以羅浮山道家醫藥為源頭,以嶺南醫藥學和道家煉丹技藝為支撐,所制成的外用貼劑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外傷腫痛等癥,長久以來在為人民群眾解除風濕骨病,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上發揮重大作用,暢銷嶺南,覆蓋全國,其所蘊含的古代醫藥學智慧日益受到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關注、認可,對于弘揚傳統醫藥,推動傳統中醫藥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目前該產品已被收錄于《外用中藥制劑基礎與用藥指南》、《風濕病中醫臨床診療叢書-骨關節炎分冊》、《中醫風濕病學臨床研究》。 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羅浮山國藥董事陳新泉表示,羅浮山國藥長期以來致力于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的保護、傳承與標準提升工作,高度重視挖掘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的歷史文化內涵,注重員工培訓,積極開展技藝傳承和傳播活動,用現代科技理論對傳統技藝進行研究,使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不斷煥發出新活力。 “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名錄,既是對羅浮山風濕膏藥歷史文化與社會價值的認可,也是對羅浮山國藥繼承與弘揚中醫藥文化成果的肯定,羅浮山國藥將以此為契機,繼續加大對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及嶺南中藥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展示推廣,推動傳統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讓傳統中醫藥產品造福更多的百姓。 官方微博:@羅浮山國藥 官方抖音:羅浮健康(ID:gdlfsgy) |
|
來自: 新用戶95657716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