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一兒童節 六一節是孩子們的節日,但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過的節日。 赤子之心,泰半天真。天真的孩子啥都會問,而且是持續地問,能問到大人愚蠢地打斷;而且在他們那一點點的知識下,他們會試圖給答案,窮其所知建立不合常規的互聯關系作答,如果答不了他們也會老實說不知道。孩子的持續提問、互聯作答、誠實坦白,才是人類真正驚天動地的力量。 “人若不能變成小孩子的樣式,就斷不能進天國”,天真是打開天國和天分的大門,所以一個年代長者最大的責任,在乎保全天真幼稚者的向往力、想象力、好奇心和嘗試欲。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以才有了超越經典、挑戰老成、顛覆既有的嶄新思路。 我們不用那么絕望,每個人的頭腦有1000億顆腦細胞,但現有的教育與訓練模式使得我們終生只能用其1/2000而已,我們大凡能多動點腦筋,多做點出軌出框出圈的探索,再多用1/2000的腦細胞,我們能夠創造的世界就可能完全不同,我們對于現在看到的困境和難題的解法和解決樂觀度也完全不同。 ![]() 孩子不懂抱怨,事情不懂就問,哪個地方部門的叔叔阿姨都愿意幫助他們,他們要是顯得聰明伶俐、懂事想事、就算做得不好愿意糾正再來都更受青睞。 自古以往,天下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唯奮斗者化怨為力。 生于底層,出頭很難;想考上北大,高考很難;想找個好工作,入門很難;找到了工作,勝任很難;自己創業做老板,生存很難;好不容易成就了規模,維持很難;沒成家的,找個理想的配偶很難;成了家的,當家養孩子照看老人很難。 遇難可以畏縮、可以退避、可以只管眼前,但也可能越避越累、自閉成疾;遇難勇敢面對者,拿得起放得下,就算沉沒也可重來,放手一搏或有新機,即使失敗也有了對付失敗的心理和教訓,抗爭者或未如理想,但也終究不會一無所得,江湖之上那些奮斗者更會得追隨、得同情、得欣賞、得機會,所以抗爭者不衰。 誰會愿意和一個不做事還整天發牢騷的人為伍呢?不少年輕人創業,雖直接成功者寥寥,那些失敗者所經歷的人事、得失、經驗和教訓,都會成為做其他事里的歷練、從容和能力。 ![]() 有特長和新知點,就讓一個孩子顯得與眾不同。 沒有哪個人能長期成功地抗衡體制,但當代的體制也有更多容納建設性奮斗者的空間。體制里面不都是聰明人,但太笨的人也在體制里混不下去;體制的政策面要考慮共性,總有一些特別的情況或者某些人群不在政策資源的聚光燈下;體制里面大部分人謹小慎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有人趁手里有權就謀點私利,但體制的基本面在朝向透明、規范和科學,畢竟那種辦啥手續都要錢,不是熟人免開口的現象是越來越少了。 我們雖然不喜歡后門做法、徇私舞弊,還不是有很多人自己也忙著給孩子找招生辦熟人、給同學打招呼招標傾斜、轉了八道人請法官吃飯就想自己的案件能網開一面。 我們今天的體制不完善,也有我們自己的不少作弊貢獻。所以面對體制的瑕疵,就事論事,就事處事,就事拼事,多長點做事的創新知識、實在本事和最佳性價比解決方案,那么就算你一個人也不認識,現在這種時代你抓住資源的機會還是越來越多的。 ![]() 不是所有孩子天生特別聰明,很多孩子也不懂得乖巧討喜,但那些勤快做事的孩子總會讓人另眼相看。 時代的塵埃落到誰的頭上都是一座個人很難扛起的大山,但就算到了人工智能的時代也依然需要愚公移山。 古人講笨鳥先飛,說的是如果不是天分好、成長條件特別好的人,至少我們可以更勤快點,更多嘗試點,更舍得出點力,更比其他人多點配合度和協作度。 一時的愚或者無力,架不住持續的勤快積累;當初的無知茫然,終歸為不斷增加的見識經驗和教訓煥然一新。我們不知道哪朵楊絮會鉆進你的鼻孔,我們也不知道哪些沙塵暴會到達你家,我們不知道新冠病毒哪一天會壽終正寢,我們更不知道哪一天你可能會遇到意外事件,但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持續的創新方法措施去阻擋、保護與管理。人類史,不就是挑戰與對策、災難與治理、爭戰與和平、絕望與希望交替延續的進步史么? 祝所有人六一節快樂!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