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金秋十月,坐落在黃河三角洲腹地的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舉行了隆重、莊嚴的李竹如烈士銅像落成儀式。 儀式上,省市縣的領導同志、烈士生前戰友及其親屬、家鄉父老,注視著紅色的花崗巖底座上,鐫刻著徐向前元帥題寫的“李竹如烈士”五個金色大字的銅像,心潮澎湃、思緒翻涌…… ![]() 李竹如烈士銅像 一、早期革命活動。 李竹如(1905年—1942年),利津縣莊科村人,自幼聰慧勤奮,志向高遠。1922年后,出外求學,探尋社會變革、發展之路。1927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時任南京中央大學地下黨支部書記的李竹如,組織領導南京地區的學生,會同北平(今北京)、上海等地的學生,搗毀了污蔑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央日報》館。 事后,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捕,李竹如回到山東,投身教育事業。隨之,他又借助課堂,大力宣講我黨的抗日主張,努力促進抗日救亡運動。 二、從事民運工作。 1937年,國共雙方達成合作共識,全國統一抗戰的局面形成后,當時身在上海的李竹如,引領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 李竹如同志(圖像) 10月10日,他們到達山西侯馬時,遇到了八路軍129師的先遣隊,被挽留在部隊,于和順一帶發動群眾,做民運工作。 1939年5月,八路軍第一縱隊奉中共中央的命令,在徐向前司令員、朱瑞政治委員的率領下,開赴山東,會同蘇北地區的八路軍各部隊,抗擊日寇。 這時,中共中央北方局考慮到工作出色的李竹如是山東人,熟悉山東的情況,就把他從129師先遣隊,調到徐向前的第一縱隊,負責民運工作。 到了山東后,能力出眾的李竹如,又被任命為中共山東分局民運部長。 為了把廣大人民群眾組織到抗日救亡的行列,李竹如的足跡遍布魯中、魯南、濱海等地域的農村。過程中,他善于抓住各種有利時機,教育動員群眾,團結一致,為民族的解放而斗爭。 三、領導宣傳工作。 1940年春天,因工作需要,加之其以前的工作、活動經歷,李竹如同志被改任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長。 走上宣傳工作的領導崗位后,李竹如特別重視報紙的出版發行工作。他常說,“一張報紙勝過一發炮彈”。 早年輾轉南京、上海等地時,李竹如曾先后參與創辦了宣傳進步思想的《競進》、《今報》、《新亞日報》、《文化報》等報刊,有著豐富的辦報經驗。 ![]() 李竹如參與創辦的《文化報》(圖像) 1938年1月,進入晉東南抗日根據地后,李竹如主持創辦了我黨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張報紙《中國人報》。 為了把中共山東分局的機關報《大眾日報》辦好,李竹如親自出任社長,親自抓編輯、記者隊伍的建設,抓報紙的改進。不久,他又兼任了新華社山東分社社長。 工作中,李竹如不僅統籌全盤,還把每天的工作運行計劃,明確地交代給同志們。到了晚上,他就逐項檢查工作的落實情況。 他這種高度負責、認真細致、務實嚴謹的工作作風,給和他一起共事的同志們,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 1940年至1942年,李竹如為《大眾日報》撰寫了大量內涵深邃、革命導向性強的文章及許多重要的社論、評論。 ![]() 工作中的李竹如同志(畫作) 其中,1940年9月1日,李竹如在《大眾日報》上發表了《光榮的歷史與光榮的任務》一文,以紀念記者節。
《大眾日報》的成功創辦,引起了毛主席的關注。《大眾日報》創刊一周年之際,毛主席從延安發來了賀電。此舉,使得李竹如及報社的全體同志深受鼓舞! 與此同時,李竹如還非常重視山東各地的報刊創辦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指導。 四、不幸壯烈犧牲。 時光荏苒,全民抗戰轉眼進入了第六個年頭——1942年。這年的秋末冬初,日本侵略者對我黨領導的山東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 ![]() “掃蕩”中的日寇(劇照) 山東分局及部分隊伍由濱海地區,向魯中轉移。向北渡過沂水后,突然遭遇了八千余敵軍。他們將我軍壓制在東西長約一里,南北不過半里的對崮峪上。 這種情況下,李竹如與黎玉、王建安、江華等領導同志一起,投入到了激烈的戰斗之中。 戰斗間隙,沉著勇敢、無畏無懼的李竹如,與大家互相鼓勵,充滿著必勝的信心。 我軍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猛烈進攻,堅守到天黑后,開始突圍。就在李竹如翻越山頂上的石墻時,突然射來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 五、不盡的追思,永遠的懷念。 李竹如同志壯烈犧牲后,徐帥親筆題詞,稱贊說:“李竹如同志是我黨宣傳新聞戰線上一位杰出的組織者和活動家。” ![]() 抗戰時期的徐向前元帥(圖像) 1943年5月3日,中共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同志,在《大眾日報》上發表了悼念李竹如烈士的文章。5月4日,山東抗日根據地各界舉行了追悼李竹如烈士的大會。延安的《解放日報》,轉發了追悼會的情況。 抗日戰爭勝利后,李竹如烈士的遺骨,從沂蒙山區遷回了生養他的故鄉——利津縣。 1985年清明節,在利津縣烈士陵園,利津縣委、縣府組織舉行了李竹如烈士墓落成儀式。墓碑正面,鐫刻著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李竹如烈士之墓”七個金色大字。 墓前,擺放著徐向前、黎玉、蕭華、谷牧等同志,以及山東省委、省政府等單位敬獻的花圈。 李竹如烈士,走的是一個優秀知識分子所走的革命之路。他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無私地貢獻了自己的一切! 主要參考文獻:《山東革命黨史稿之先烈傳》、《東津群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