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選擇,你更愿意姓張王李趙,還是愿意姓南宮、慕容? 河南小伙“罵建行”因為名字被銀行拒絕錄用的消息剛被圍觀,四川姑娘“豹女狼”的任職通知又被網友熱議。 我國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有的姓氏人數多到以億計,也有的姓氏非常稀有、擁有者不過千百人。 每一個姓氏的都不是憑空而來,它們都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都是華夏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名字有著較為廣闊的操作余地,而姓氏往往只有一個來源——父親姓啥、你就姓啥。 張王李趙遍地劉,看著就俗氣 遙遠的中學時代,小編一度郁悶于自己的姓如此平平無奇。什么納蘭、慕容、軒轅等等的神秘高冷就無緣了,連林、蘇、黎、葉、喻、藍等等都值得羨慕,人家一看就跟聰敏、靈秀、美麗相生相伴。 那時候想,如果自己的姓不能很漂亮,哪怕少見一些也好:不那么常見,也就不那么庸俗。 事實證明小孩子總是太天真。擁有一個少見的姓,更多時候并不那么愉快。 網絡上有很多“獨特姓氏是種怎樣的體驗?”“自己姓氏罕見的感覺是怎樣的?”“姓氏奇怪給你帶來哪些困擾?”等討論,動輒上萬回復。“擁有稀少姓氏是一種什么體驗”還曾登上熱搜。 網友們的故事是一個歡樂/悲催的海洋: 姓運。反正就是沒人聽過,百家姓里也沒有,起什么名字都不好聽,每次自我介紹都要吐血,介紹三遍以上吧。 姓寸。聽說是原來的姓爨太難寫簡化成了寸,十個人里邊有九個人聽到都會講一句“第一次聽說這個姓”。 姓撒。在那個沒有撒貝寧的時代,介紹自己需要用各種各樣的成語:撒手人寰的撒,撒潑打滾的撒……其實這都不算什么,小時候同學跟爸媽介紹我是這么說的:她姓撒,撒尿的撒。 姓支。每次拿快遞,小哥不同但是都會問一句“你為什么不叫支付寶”。我想可能是因為我爸爸不叫馬云吧。 當別人第一次知道我的姓后都是一副“啊”的表情,再加一句不知道中國還有姓這個姓的人。哦對了我姓箭。 我也不知道我的姓是常見還是少見,沒錯小明同學就是我,我姓明。 姓雍,每次別人都會問我和雍正是什么關系。但雍正不是姓愛新覺羅嗎? 我姓顓孫,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比較“稀有”,但更多時候可能會感覺到自己有點不合群。 每次去取快遞都說以后不要寫網名。每次考試監考老師都要看半天準考證。每次別人存手機號都要檢查一遍名字。很煩好嗎?我姓羊舌。 我的名字是叫廖雪。聰明的你知道我姓什么了嗎?姓叫!雖然不是最稀有、最逗逼、最古怪的姓氏,但一定是最難做自我介紹的姓氏。 姓脫。影響也不大,就是走出去和陌生人交流,人家一聽到名字就看傻子似的看我。 我姓帖,很多人都會讀成粘,但老師也都會對我印象深刻。 我姓笪,老師上課必點,前提是他會念。 姓把。生命中從不缺被當猴看的感覺。 姓丑,就算我并不是那么清秀,但也不至于全世界都叫我小丑! 在下姓茍。從小被笑到大,都是淚啊…… ……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稀有少見的姓氏不要太多!祝福這些幸運擁有罕見姓氏的朋友都能擁有幸福的生活,反正小編再也不會為自己姓“李”感到遺憾。 考場上輸在起跑線的姓 每一個姓氏都值得珍惜 理論上所有的姓氏都是平等的,但總有些姓氏天然攜帶一些暗示。比如很難想象新四軍連指導員叫刁德一、而國民黨特務叫郭建光。 對一個新結識的人一無所知的時候,對方的名字就是第一個判斷信息。“林黛玉”,看名字透著“天寒翠袖薄”之意,很難換成“夏金桂”;而“卜世仁”,也絕難是“賈寶玉”的形象。 不久前網友們圍觀了一則消息:河南周口商水的一個小伙子,應聘保安,體檢通過臨入職了,招聘單位發現他名叫“罵建行”,最終被拒絕錄用,因為公司最主要的客戶就是建行。 當時媒體還到村里實地探訪,村里有一百多口人姓罵。對于小伙子的落選,網友們表示可愛又心疼。 作為姓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河南還有很多少見的姓氏。媒體還同時報道了焦作就有幾百戶“耍”家人。“真不是耍你,我們都姓耍”。村里有個72歲的耍大爺,名叫“耍螃蟹”,這個萌萌噠的名字也曾上過一波熱搜。 幾天前四川廣元市商務局發布了一則人事任命,辦公室副主任豹女狼的名字受到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猜測“這位女領導是不是超兇?” 對于網絡“走紅”,豹女狼本人起初表示自己和同事們都感到了困擾和壓力,但很快事情就變得積極愉快。 豹女狼的老家山西臨汾開始借力宣傳,“這就是山西臨汾!'豹女狼’的家鄉。”臨汾日報和臨汾市文旅局在微信公眾號上聯合發文章稱:在臨汾,你可以穿越時光,踏尋中華民族的血脈傳承……甭管多么稀有的姓氏,來臨汾都能找到出處。傳統祭祖的日子快到了,各地的朋友們,大家切記——所有的旅行都是出發,到了臨汾咱是回家,歡迎您到臨汾來。 豹女狼同志也由回避轉為正面回應,表示請大家多關注自己的第二故鄉——美麗廣元。 當然這一個罕見的姓氏也激發了大家對姓氏文化的新一波研究熱情。 其實逛知乎的朋友會發現,早在2016年就有人在知乎上提到,自己有個研究生同學叫豹女狼,是個溫柔勤奮的女生。當時就有人研究了豹這個古老姓的來源,主要有高辛氏、姜姓、姬姓等。其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未進前1000,人口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四川、海南等地。 不論常見如張、王、李,還是稀有如罵、耍、豹,每一個姓氏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們都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都是中國華夏文明姓氏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少見的姓氏讓人們感到新奇,正說明了中國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豐富多彩,值得認真探究。 有趣的姓氏萬里挑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從5000多年前伏羲起,就開始“正姓氏,別婚姻”。 最早的姓和氏有著嚴格區別,但到秦朝以后,宗法制度基本弱化,周朝貴族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基本宣告結束。西漢時姓和氏的區別已經不再顯現。司馬遷在作《史記》時,就干脆把姓氏統稱。 人人都知道咱們有個《百家姓》。但是國人的姓卻遠遠不止“百家”。即便是宋代的《百家姓》,收入的姓氏也有506個之多。明代《千家姓》則收入2398個姓氏。 1987年,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根據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相關抽樣數據資料,統計出中國的姓氏有12000個到13000個。 而就在上個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二〇二〇年全國姓名報告》,沿用了《中國姓氏大辭典》的說法,從古至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為2.4萬個,目前在用的為6000多個。其中“王”“李”“張”“劉”“陳”依舊名列前五,總數占全國戶籍總人口超過30%。 值得一提的還有復姓。復姓雖然少見,但因其常被武俠小說或影視作品“偏愛”,大家并不陌生。復姓大家庭里,“歐陽”的數量做頭把交椅,其他常見復姓依次為“上官” “皇甫”、“令狐”、“諸葛”等,較少的有 “慕容”、“尉遲”、“長孫”。這幾個姓氏一排,就是一部穿越修仙劇在向你走來! 根據《中華姓氏大辭典》,國人姓氏千奇百怪的冷知識有很多,比如除了單字姓和雙字姓,有記錄的還有三字姓,四字姓,六字直到九字姓(為什么沒有五字姓?);第一、第二、到第八,都是姓;柴米油鹽醬醋茶、紅橙黃綠青藍紫、十二生肖,都是姓。 2019年11月,福州召開了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倡導傳承和保護中華姓氏文化,推動中華姓氏申報“世界記憶遺產”。中國的姓氏大有文章可作。 如果你的姓很常見,祝賀你有萬億的同宗同人;如果你的姓不那么常見,祝賀你有萬里挑一的有趣體驗。不管姓啥,都是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員。就算姓得不那么好聽,都用不著不開心。那位因為“罵建行”招聘落選的小伙子,也不必有啥煩惱,是不是可以到農行應聘試試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