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塞留對于法國海軍而言有著重要意義,法國海軍長期以來計劃建造黎塞留級航空母艦,問題是,一直在計劃,從來沒有實施...... 一直在計劃,從未有行動的黎塞留號航空母艦。![]() 為了取代60年代就服役的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法國計劃了,排水量為45,000噸級別的凡爾登級航空母艦,但是苦于財力有限,最后計劃宣告取消。 原計劃命名為黎塞留的戴高樂級航空母艦20世紀80年代,法國海軍考慮到克萊蒙梭級的退役,已經是無法避免的,畢竟艦載機大型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克萊蒙梭級航母已經力不從心。 再加上美國諸多核動力航母的下水,也讓法國有些羨慕。 所以說1980年的法國批準PAN計劃,計劃建造2艘核動力航母。 但是因為法國沒有建造過核動力大型水面艦艇,各式各樣的顧慮,設計定稿一再推遲,再加上政府換屆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下單一拖再拖 1987年pan計劃切割第一塊鋼板。在當時法國的核動力航母,一度考慮采用紅衣主教黎塞留為名,但是最終還是為了紀念最后戴高樂將軍,所以還是使用了戴高樂的名字。 但是難產的法國核動力航母戴高樂于1994年下水之后的4年之后的1998年才開始海試,直到2001年才正式加入法國海軍,也就是說戴高樂從下水到服役過了整整7年時間! ![]() 而且因為戴高樂級航母的建造計劃以及狀況頻出,導致戴高樂的服役時間一再延后,已經百病纏身,無法繼續服役的克萊蒙梭號航母,在1997年退役。 但是,即便如此,戴高樂依舊出現了大量問題,造成了資金缺口,為此,法國海軍不得不讓福熙號提前退役并以1400萬美元的低價轉賣巴西。事實證明,巴西特別能夠撿便宜的航母,無論是圣保羅號還是大西洋號,均屬此類 戴高樂級航空母艦二號艦黎塞留號。黎塞留級核動力航母的名字被搶走之后,作為補償,戴高樂級航空母艦二號艦被命名為黎塞留號。 黎塞留號航母原計劃于1992年開工并于2004年服役,但是因為90年代的法國海軍預算刪減,導致了項目擱置。 1994年,密特朗政府宣布,黎塞留號的建造工作將后延至1997年開 1995年,希拉克政府上臺,1996年宣布,無限期延長黎塞留號的建造工作 ![]() 讓本就前途不明朗的黎塞留雪上加霜(可以說任何在90年代和本世紀初終止的計劃,全部能歸功于一個原因,那就是蘇聯解體) 新黎塞留的計劃2000年重新設計,在新的航母計劃中,法國不再強制要求新的航空母艦使用核動力,主要原因其實也就是戴高樂號的服役實在太凄慘了,早知道就用4個常規的蒸汽輪機頂上去了,起碼不至于像戴高樂一樣航速最低,故障頻出,讓法國海軍苦不堪言。 畢竟為了戴高樂號,來來回回花了112個億?。ê侥傅慕ㄔ煲婕暗焦I鏈條的全方位,航母艦體設計鋼板加工,合金冶煉,再比如說艦載機的相關改型等等,全部要算到航母的頭上) 而且核動力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常規動力續航是短了點,但是又不是不能接受,畢竟法國海軍又不是美國海軍,整天追求全球布局的,實在不行給一艘常規動力航母配兩個高速補給艦。 英法合建航母計劃法國正在籌備新航母的階段,英國海軍也打算建造兩艘常規動力航母用于取代實在是不能用了的無敵。 所以說英國和法國瞅了一眼,哎呀,需求相同呀,兩國一拍即合,決定共同推進新的常規動力航母建造。 事實證明,法國哪怕被英國坑了兩個多世紀了,還是沒有看清楚英國的本性,在一起合作能有結果嗎? ![]() 2002年法國和英國開始進入實際需求探討與方案定位。 2004年,法國總統希拉克在聽取了拉法蘭總理的意見后決定放棄核動力,建造一艘常規動力航母。 2006年英法兩國簽訂合建航母協議。 在當時法國想的很好。英國建造兩艘,法國建造一艘,為此法國還付了1.12個億的歐元作為啟動資金。 ![]() 法國想的是兩國共同進行航母計劃,那么就能讓航母的那些需求進行融會貫通,同時采購也能夠利用規模效應降低產品單價。 共同設計能夠讓兩國都用更少的資金去設計完畢航母的艦體建造等等一系列的相關工作。 可能原先需要60億美元才能完成計劃,現在50億美元甚至40億就可以完成按照當初的預想。 ![]() 法國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在1991年由英國和法國牽頭所開始的AAAF計劃(意大利加入后改名為CNGF計劃),英國于1994年退出的相關事宜,但是畢竟吧,航空母艦和護衛艦是有區別的,對吧? 所以法國選擇再相信一次英國 英國在剛開始也考慮過使用彈射起飛攔阻著陸的CATOBAR方案,英國皇家海軍非常清楚CATOBAR全方位碾壓STOVL。 英國海軍也考慮將臺風戰斗機改裝成艦載版的計劃,或者說采購法國的陣風m,美國的F/A-18E/F.超級大黃蜂。 ![]() 而法國海軍在這一階段和英國皇家海軍那叫一個其樂融融.一再安利英國皇家海軍采購陣風。 再加上法國海軍自己也是CATOBAR航母的推崇者,原因也很能簡單,畢竟法國海軍有一艘戴高樂了,總不能一艘用陣風m,另一艘用海鷂??兩套艦載機維護體系,信不信海軍打人! 必須要考慮到兩艘航母的艦載機通用性問題,如果采用彈射方案的話,那么達索就能夠再獲得一筆陣風的銷售收入,從而讓陣風再改改,想想都覺得美滋滋。 ![]() 但是英國皇家海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問題是英國國會以及英國工黨表示我只想要一個省錢的,所以說英國海軍最后選擇了滑躍起飛短距著陸,搭載f35b的方案 而法國海軍則是繼續主張使用彈射起飛攔阻著陸并搭載陣風戰斗機的方案。 在動力設備,雷達設備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問題,畢竟這涉及到哪個公司能夠獲取更多利益的問題。 2008年,所以法國暫時終止了pa2型航空母艦的計劃 英國也考慮過將威爾士親王號航空母艦安裝彈射器與攔阻索的相關構想,但是英國海軍依舊是做了一場夢,威爾士親王號,一度傳出要服即封存的消息。 所以,再次分道揚鑣的英法繼續推進航母計劃,計劃分裂為了。 法國的PA-2型航母,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法國海軍在退出計劃之后,按照已有的相關框架,重新設計了PA2型航空母艦,整體來說依舊基于原來的設計,長280米,排水量為6.6-7.5萬噸。將搭載50架陣風M(補充一個薄弱點,哪怕同樣的航母,同樣的艦載機,不同國家所搭配的艦載機數量也是不同的,畢竟艦載機的具體配置方案還要涉及到各國的錢包厚度以及調度能力等,所以,航母本體比較,比較的應該是機庫大小,甲板面積,起飛方式與降落方式,雷達設備,而不是直接比較艦載機?。?/p> ![]() 3架E-2C'鷹眼'預警機,5架NH90直升機。 兩座8聯裝的席爾瓦,近防炮采用20毫米或者30毫米的防空炮,具體型號并沒有確定。 大致的設計方案已經完成,需要的僅僅是設計方案的進一步細化和藍圖化,問題就是法國政府沒錢呀。 所以,泰雷茲提供了 泰雷茲的CVF-FR方案,完全體的伊麗莎白女王而泰雷茲在這個階段也提出了航母的相關設計草案,整體來說就是女王的彈射版 ![]() 泰雷茲的CVF-FR方案,說穿了就是完全版的伊麗莎白女王級,無非就是更多的法國化設計,依舊是陣風m加E-2F鷹眼預警機,使用兩具美國產的C-13-3蒸汽彈射器。 滿載標準排水量在6萬噸到7萬噸之間,具體情況也要視航母的取舍而定(艦體夠大,增加0.5米的吃水深度增能增加幾千噸上萬噸的排水量) 動力方案則是燃氣輪機推進,或者燃氣輪機發電電動機推動的方案發動機采用艦島正下方的安裝方式(燃氣輪機需求特殊,進排氣要求量大)而使用燃氣輪機也就注定了,如果不希望看到航空母艦的艦島,非同一般的長的話只能使用兩個艦島,泰雷茲方案的黎塞留可以搭載共計50架的陣風能搭載4架E-2F鷹眼預警機。 ![]() 法國造艦局(DCN)的黎塞留級航空母艦方案,黎塞留級航母延期之后,由于法國造艦局(DCN),也是提出了新的航母模型(政府又沒說不造第2艘航母的,試試唄,萬一成了呢) 法國造艦局方案整體來說是戴高樂級航母的放大版,依舊使用核動力推進艦體放大,依舊使用兩具彈射器,但是彈射器的間距拉大了許多整體來說,中部的彈射器在其使用過程中不會影響到在斜角甲板上降落的艦載機。 長度280米,寬度72米。 法國造艦局非常驚悚的,發現法國政府有些傾向于泰雷茲的方案。 所以說法國造艦局極度難受,再加上在2003年法國造艦局已經成為了法國政府控股的法國造艦集團。 ![]() 法國造艦集團已經由原先的國有企業變成了現在的國家控股企業,不再是原先法國政府的親兒子。 2004年,法國政府有開始傾向于常規動力方案。 法國造艦集團非常難受的將他那個戴高樂Plus的方案改成了常規動力
在上文中提到的,2014年合作終止,但是在終止之前,就是前途一片黑暗, 2007年,法國的薩科齊政府對于航空母艦并沒有任何的興趣 2008年項目擱置,泰雷茲和法國造艦集團都蒙圈了,這個是要完啊
自救的法國造艦集團2009年,DCNS法國造艦集團,為了自救,趕緊公布了發展型航空母艦(DEAC RXX)但是法國政府同樣沒有表示什么興趣,畢竟薩科齊政府對航母不感興趣,所以說在2013年法國也向巴西推銷deac航母,但是巴西同樣不感興趣。 巴西人表示,我懂,你不是就是想找一個冤大頭么?巴西不合適,我看印度還行。 我這個圣保羅怎么來的,我很清楚,英國海軍到時候絕對要甩賣航母來換取資金。2018年,巴西人美滋滋的撿了一艘大西洋號 ![]() DEAC方案航母艦長約285米,排水量60,000噸。2010年英國和法國曾經計劃過兩國只建造兩艘航母,第1艘由英國使用,第2艘由法國使用,同時需要的時候兩國都可以使用對面的那艘航母用作訓練。 2014年法國徹底放棄了這個項目,為此花費了2.14億歐元也打了水漂。 PA-2計劃放棄 黎塞留再一次胎死腹中其實法國早在2015年公布了自己的未來航母設計方案,實際上法國海軍總想要航母,法國政府偶爾也會弄松口,問題是光說不練假把式。 限制法國新航母規模的因素: 布雷斯特造船廠,建造了克萊蒙梭級航母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戴高樂級核動力航母。 問題是布雷斯特造船廠的船塢只有270米想要再大一號,就得先對造船廠進行改裝。 主要原因還是蘇聯掛了。 再次出現的轉機2018年10月16年,法國政府和法國海軍跟美國討論未來的法國航母的電磁彈射器的采購問題。 沒辦法,畢竟戴高樂萬一出點啥事兒,法國就沒航母了,這誰扛得?。?/p> 新的航母計劃PA-NG。 ![]() 她的名字依舊是;黎塞留依舊采用凱旋級核潛艇上的k15反應堆的改進版,或者說在再加上兩臺反應堆。 但是也有說法是法國的新的黎塞留級航母會使用常規動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兩艘航母都會使用電磁彈射器作為艦載機的起飛模式。 ![]() 英法合建航母計劃失敗后的反思整體來說,在這個項目方案中,法國政府長期堅持使用彈射起飛攔阻著陸,而英國雖然說也傾向于彈射起飛兩組著陸,但是考慮到預算問題,英國最后還是選擇了,滑躍起飛短距著陸的方案,沸沸揚揚的彈射女王或者彈射親王也成為了泡影。 問題就是為什么兩個國家都沒有考慮過像蘇聯航母一樣使用?STOBAR的滑躍起飛攔阻著陸的起飛方式? 而且項目方案中第2具彈射器本身就是位于斜角甲板的,也就是說英國完全可以考慮使用全寬式的飛行甲板,而非只有飛行甲板一半寬度的飛行跳臺。 如果兩國在起飛方式的方面形成了共識,那么就算兩國存在降落方面的疑慮,英國依舊主張垂直降落法國依舊是堅持主張攔阻降落的降落模式,但是起碼那樣的話,項目不會崩潰的那么快。 至少,全幅的滑越甲板,也能夠允許陣風的降落,(滑躍起飛的方式主要限制也就是甲板風問題) 起飛f-35更是小菜一碟。 但是兩國都不認同這個方案,可能是因為這個方案太蘇維埃了。 如果兩國多多少少STOBAR為基礎設計過一段時間,項目崩潰以后的法國,也不會這么尷尬。 現如今法國已在計劃新的航母計劃在2030年開建,2040年服役,問題就是到時候服役的可能是穆罕默德號或者阿卜杜拉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