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你是否直接去糾正孩子,指出他的錯誤和不足,有時還會講一大堆的道理。很多家長甚至天真的認為,只要我們這樣糾正了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可事實并非如此。問題出在哪里呢?為什么孩子就是聽不進去我們的話呢? 你覺得水果、蔬菜有營養,總是勸孩子多吃點,但你有沒有發現孩子根本不領情,不買單。因為當我們用命令、威脅、嘮叨等這些想要讓孩子聽話的方式對待他們時,他們是很難感受到我們的愛,反而會產生抗拒和距離。當孩子感受不到愛時,他的精力就會集中在尋求愛和關注這件事上,而不是和家長一起合作,所以,不論用什么辦法都會失去作用。魯道夫德雷克斯說,愛不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關系,父母通過傳遞愛的信息,建立起親密和信任的聯系,當父母和孩子之間有這種連接的時候,孩子就會明白,你不會因為某件事情或者他的某個缺點而不愛他,那么他在犯錯后就更愿意和你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會把注意力放到如何逃避懲罰上。 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正面管教工具卡中的第三個工具:糾正前先連接。也就是在糾正孩子錯誤之前先要跟孩子建立情感連接,建立良好的關系,再去積極的影響孩子。簡單的來說就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孩子想讓你給他買玩具,你不同意,他就大哭起來,你說我愛你,但是抱歉我不能給你買。孩子成績沒考好時,你給他說,對我來說,你比分數更加重要,那分數對你意味著什么?你和孩子之間發生矛盾,你告訴他,我愛你,我相信我們可以找到相互尊重的解決方法。以上這些處理方法都不是急切地去解決問題,而是先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與孩子之間建立親密和信任,最后尋求相互尊重的解決方法。如果試圖逃過連接這一步,在雙方的連接已經斷開的情況下去解決問題,就很可能陷入相互傷害和指責中。 我兒子還不到兩歲的時候,他把碗摔碎了,當時因為怕碎片劃到手,我趕緊跑過去給兒子說往后站,他當時一下愣住了,一副想哭的表情,我意識到我剛才的行為可能嚇到他了,趕緊蹲在孩子面前,抱著他說,媽媽剛才太著急了,嚇到你了是不是,他點了點頭,我告訴他,媽媽是怕碎片劃到你的手,你看這個碎片很鋒利,一不小心就把你手劃破了,媽媽沒有怪你,媽媽相信你肯定也不是故意的。下次我們端碗的時候把碗拿穩,走慢點,碗就不容易摔了,你站在這,媽媽去把碎片收拾一下,兒子好像聽懂了似的,點點頭,看著我收拾碎片。這時他沒有再表現出來害怕,而是靜靜地站在一旁看我收拾,我收拾完后他又開心地去玩耍了。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幾個傳遞愛的信息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允許雙方有一段時間的冷靜期,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恢復理智后再來解決問題。當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時,彼此的情緒就很容易不受控制,這時說出的話往往容易傷人,也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此時父母要做的是,先走開,讓彼此冷靜下來。當彼此都冷靜下來后,再尋找合適的時機,就剛才的問題和孩子進行討論,尋找解決的方法。 第二個方法,先認可孩子的感受,聽他說,孩子說完后,我們再說。很多時候,父母都是你自我的主觀意識去判斷孩子的行為。之前聽到這樣一個例子說,孩子早上起床總是磨磨唧唧,每天早上媽媽都要催促很多遍,有一天早上,媽媽依然像往常一樣叫孩子起床,然后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一會再來看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還躺在床上,媽媽立馬脾氣就上來了,大聲呵斥道,你怎么還沒起床,馬上要遲到了,誰知這時孩子一下子蹦了起來,原來孩子早都把衣服穿好了,想給媽媽一個驚喜。試想一下,如果媽媽當時先了解清楚情況,是不是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所以,當孩子做了一些你認為不合理,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事情時,不要著急去批評,先問問孩子為什么那樣做,或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三個方法,如果父母有錯,記得先道歉。很多家長是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也不愿意向孩子道歉,會覺得沒面子,但父母要認識到,這是你樹立良好榜樣的好機會,當你愿意為自己的錯誤向孩子道歉時,下次孩子犯錯時也會愿意主動向你道歉。 第四個方法,擁抱孩子。哪怕在孩子犯錯時,請記得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只有當孩子感覺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時,正面管教的工具才能起作用。所以,請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在糾正之前先連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