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1980年我和一些同學在單位告假,以保留工作,停發工資的條件為代價,從四面八方返回母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在“首屆工農兵學員提高班”(當時俗稱叫做“回爐”班)學習。 我們在長達一年多的回爐學習中,強補了外語、生物化學、臨床藥理、醫古文、植物化學和植物分類學等課程,大家拋家舍業和稚幼兒女,奮發學習,強化實習,常常打著手電筒在寢室的被窩里溫習功課。 有個周末,我給遠在內蒙古的我原來的工作單位呼倫貝爾盟的朋友寄一封掛號信,于是到南崗區奮斗路(現在叫果戈里大街)上的郵局去辦理手續。 把掛號信寄出之后,我又隨手買了兩張8分值的郵票。那一年正是農歷庚申猴年,我買的恰好是郵電部在年初發行了T46《庚申年》紅猴票。 其中一張當即貼在信封上,寄往了遠在東海之濱的寧波家里。沒想到多年之后,驚聞這種由黃永玉作畫、邵柏林設計的猴票,已經突破了萬元一枚,增值高達數萬倍! 于是我回到家里,一面讓夫人翻箱倒柜地找當年的那封“實寄封”,一方面自己把書房翻了個遍,找另外沒有用過的那一張。 結果,“實寄封”沒有找到,而另外那張沒有用過的,卻在我當年中醫臨床課的筆記本中發現了,真使我大喜過望。 看著這張絳紅底色的黑猴形象的郵票平靜地、平整地在這本標有“工農兵學員的課堂筆記”中“躺”了數十年而完整如新,怎能不令人感到意外? 不久,一些人就知道了我有一張猴票的消息,于是來觀賞者有之,來“以物易物”者有之,希望轉讓,不惜高價買者亦有不少,但都被我拒絕了。 最終,我的這張猴票還是靜靜地躺在了我的陳舊的筆記本中,因為這張8分錢的猴票見證了當年第一批“工農兵大學生”為了彌補“文革”造成的損失而“回爐”深造的艱辛。 就是那日以繼夜般的再學習,再提高,這才使得我們最終能與經濟改革為伍,與祖國發展同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