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引用失范已經成為學術期刊編校實踐中的普遍現象。 幾乎每一篇論文都存在著引用失范問題,不同的只是數量多少、程度深淺的差異。 特別是在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觀點、表述、數據、圖表、方法、公式等卻未注明來源的遺漏引用就會造成作者的學術不端,所以千萬要注意。 ![]() 搞混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 直接引用一般是引入原句、原始記錄、初始數據圖表、初始方式 、初始公式計算等。 間接引用是根據原句、原始記錄、初始數據圖表、初始方式 、初始公式計算等。 在編校中容易發覺,有一些創作者誤以直接引用為間接引用,引入時不應用冒號,不改變字體,不更改文段。 直接引用時,創作者非常容易發生的問題是少引入關系式、不正確引入關系式、冒號部位不正確、句點或分號部位不正確等。 間接引用時,創作者非常容易發生以偏概全、虛構、偽造等問題。 ![]() 引用了別人的內容但不加標注 這樣的問題一般分為兩類:一是作者無意為之,認為只要不是直接引用別人的原話就沒有關系。 二是作者有意為之,也就是明知道論文引用了別人的觀點,應該標注出來。 但是認為自己已經將這部分內容經過改頭換面的加工,可以瞞天過海,讓別人以為自己的論文是獨創的,完全是自己的創新。 這兩種情況無論哪一種造成的客觀后果都是一樣的,即都屬于學術不端。 ![]() 盲目性轉引有些作者不是在論文中直接引用原始文獻中的資料,而是在引用他人的論文時把別人引用的文獻也一起轉引過來。這樣的盲目轉引,因引用者沒有讀到原文獻,很容易出現斷章取義,曲解原文的現象,從而導致以訛傳訛,誤導讀者。此外,轉引的文獻也容易出現文獻著錄格式的錯誤或遺漏,在編輯部退回給作者修改時,作者往往因找不到原文獻而無法按要求補充修正,只好草草地換一個類似的文獻,敷衍了事。![]() ![]() 對多卷本文獻引用的混亂 古籍或地方志等圖書經常有多卷本,而現代人編著的一些書系或內容較多的著述也往往需要被分解為若干卷或冊。 對多卷本文獻的引用錯誤主要表現為錯引了卷或冊。 當不同時期對同一地方編著地方志時,引用時會誤引不同時期的地方志。 比如本來應該引用同治時期的地方志,卻誤引了道光時期的地方志。 對于編者而言,核對多卷本文獻也存在很大的困難。 一些多卷本文獻往往以孤本形式存在,一一購買這些孤本并不現實,因此,對于相關信息往往難以做到全面精準的核實。 ![]() 文獻引用帶有某種功利性 有些作者在論文撰寫中,并沒有把所有心思放在潛心提高科技論文的質量上,而是在參考文獻上下工夫。 比如向某個醫學期刊投稿,作者就專門將該期刊上發表的相關文章或者該刊編輯所撰寫的作品作為參考文獻,至于作者本人所撰寫的論文與參考文獻之間在內容上有什么必然聯系并沒有深究,或者說根本沒有參考其內容。 這種文獻引用方式,在醫學這樣一個特別崇尚嚴謹的學科面前,未免相形見絀,應該引起我們警醒。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