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我們還在為新冠疫情所苦惱時,另一世界級的傳染病又悄然襲來。目前28個國家報告了近800例人類感染猴痘病毒病例。 細細說來,猴痘與早些年的天花還是“近親”,自1980年人類徹底消滅天花以來,猴痘病毒已成為對公共衛生影響最大的正痘病毒。 它同屬雙鏈DNA病毒,可同時感染猴子和人,屬于人畜共患病。但猴子和人的差距很小,猴痘病毒對人的殺傷力堪比小型天花,甚至在人體內繁殖后還可以再度傳播。 雖然是小型天花,但天花憑借它惡魔般的姿態,肆虐了人類歷史幾千年,足以令人聞風喪膽。紀錄片《戰疫》中,有關天花的描述這樣寫道:“ 它使白骨成堆,它讓可愛的嬰兒變丑,慈母見之心碎,它讓花季少女毀容,情人見之喪魂。” 下面隨小九一起來看看,我國古代是如何應對天花的。 01 東晉著名醫家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中記載:“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西,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后,瘡瘢紫黑,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以建武中于南陽擊虜所得,仍呼為房瘡。” 02 公元42年,光武帝劉秀派遣名將馬援為伏波將軍,率軍南下平叛。結合史料,馬援這一仗打了2年多,最終凱旋,在班師回朝的途中,有將士們染上“虜瘡”,先是和俘虜有接觸的士兵發病,隨后傳染整個軍中,引起整個東漢王朝的恐慌。發病者多出現寒戰、高熱等癥狀,皮膚出現痘疹。后人分析,這種傳染病,就是天花。 03 清朝時期,清朝皇室飽受天花之苦,康熙皇帝小時候就曾感染過天花。據法國傳教士洪若翰記載,康熙曾向太醫了解“人痘”接種術,并且咨詢過相關原理。康熙親自在宮女身上學習種痘,最終“非常成功”。于是,康熙才下令普遍推廣“人痘”接種術,甚至從清朝國庫撥款,來幫助民間種痘,可以說,天花到了康熙時期 ,真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辯證論治 種痘之后會有發熱、發疹、出痘等表現,中醫的辨證論治法也根據不同階段的表現做出相對治療。 前驅發熱期多用桑菊飲加減 組成:桑葉7.5g,菊花3g,杏仁6g,連翹5g,薄荷2.5g,桔梗6g,甘草2.5g,葦根6g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溫初起,邪客肺絡。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 甘草 發疹初期多用升麻葛根湯加減 組成:升麻、白芍、甘草各6g,葛根9g 功效: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疹發不出,身熱頭痛,咳嗽,目赤流淚,口渴,舌紅苔薄而干,脈浮數。 形成膿包后多用沙參麥冬湯加減 組成:沙參9g,玉竹6g,甘草3g,桑葉4.5g,麥冬9g,生扁豆4.5g,天花粉4.5g 功效:清肺養胃,生津潤燥 主治:燥傷肺胃陰分證,見咽干口燥,或身熱,或干咳,舌紅少苔,脈細數。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預防天花呢? 古書上記載了四種種痘方法。 一是“痘衣法” 取天花患兒貼身內衣,給健康未出痘的小兒穿兩三天,以達種痘之目的。一般在著衣9~11天時出現發熱則為種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 二是“痘漿法” 用棉花蘸天花患兒的新鮮痘漿,塞入被接種對象的鼻孔,以此引起發痘,達到預防接種的目的。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兒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代亦較少用。 三是“旱苗法” 取天花痘痂研極細末,置曲頸根管之一端,對準鼻孔吹入,以達種痘預防天花的目的。一般7天左右發熱則為種痘已成。此法因苗入刺激鼻黏膜導致鼻涕增多,往往沖去痘苗而無效,后多不用。 四是“水苗法” 取痘痂20~30粒研細末,和凈水或人乳三五滴調勻,用新棉攤薄片,裹所調痘苗在內,捏成棗核樣,以線拴之,塞入鼻孔內,12小時后取出。通常7天左右發熱見痘,為種痘成功。此法為我國古代人痘接種法中效果最好的,可達到預防天花的目的,即便發病亦可減輕病情。 后來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有人發現如果用接種多次的痘痂制作疫苗,則起效的同時毒性會減弱。 我國發明人痘接種,這是對人工特異性免疫法一項重大貢獻。伏爾泰曾在《哲學通訊》中寫道:“我聽說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由此可見我國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在當時世界影響之大。 天花的消滅,距離我們不過40年,但卻包含著幾千年來人們戰痘的血淚史。天花的覆滅,也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在這場無聲的戰疫中沖破陰霾。 |
|
來自: 順勢而為frfi8r > 《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