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往往忽視了一些自認為是小毛病的身體異常,任其自由發展,待到癥狀十分明顯時再去就醫早已為時過晚。 就好像一提脖子有病,多數人自動會聯想到勁椎病,其實除此之外脖子作為人體的“交通要道”一旦出現異常危害程度極大。例如前段時間科室接診的一位劉女士。 ![]() 40歲的劉女士就職于一家外資教育機構,由于頸部、腋下出現大片黑色乳頭樣增生遂來就醫,根據患者描述,其于大約一年前無故出現皮膚瘙癢、發黑癥狀,但當時剛好夏秋交界就以為和夏季暴曬、過敏有關,期間有涂一些抗過敏、保濕美白的身體乳等產品,但癥狀并未緩解。 接著在同事的提醒下劉女士發現自己的頸部特別是后面皮膚變得暗沉無光澤,且越來越黑并開始長出一些墜物,起初也是沒太在意就是開始穿高齡衣服了,直到今年春天發現不止是脖子,雙腋下褶皺處也開始變黑,但由于疫情和工作原因一直未就醫,直到現在有時間了才來看下。 ![]() 醫生初步判定她這是比較少見的黑棘皮病癥,并猜測已出現惡變的可能,更加既往經驗,建議她進行一次全身的檢查,看是否有其他器官出現了病變。 劉女士在聽到惡變的時候很緊張,但又聽醫生建議做全身檢查又對醫生產生了質疑,遂在離開后自行在網絡上搜索了一下黑棘皮病,自認為不可能是那罕見中的罕見部分,所以并沒有按醫生建議的去進行全身檢查,只是拿了一些針對黑棘皮的藥物。 ![]() 又過了一個月她的癥狀并未好轉,反而加劇了,所以她不得不又選擇就醫,在其他醫生那里她聽到了同樣的建議,而且醫生有順便詢問她是否有消化道相關疾病,經她回憶,在畢業以后做了幾年文職工作,后由于上升空間有限換部門就做了外聯,主要負責公司的一些大客戶維護。 加班熬夜應酬不斷,在七年前就曾有因急性胃出血就醫史,但當時年輕,在職場上的斗志較高,出院沒多久她又開始高強度的工作,在飲食、生活習慣上并未按醫生提醒改善,就認為胃病不算什么大問題,常年胃藥不離身,胃疼的時候就會吃一些。 ![]() 至此,醫生建議她進行胃鏡檢查,劉女士十分不解,不是來看脖子的嗎,怎么又和胃扯上關系了呢?醫生表示胃部疾病也可能會誘發黑棘皮病。 這次劉女士乖乖去做了檢查,幾天后結果出來,她絕望了,病理提示胃角低分化腺癌。 ![]() 其實,癌癥的到來并不是突然的,都是有跡可循的,只是多數患者經常由于癥狀不明顯而耽誤了就醫從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 俗語有云“體內有癌,脖子先知”,作為大腦與軀干的連接體,在我們的脖子中匯集了很多器官,包括一些動脈和靜脈、甲狀腺、扁桃體和喉部,以及一些神經靜脈等;同時食道、氣管等器官也是從頸部通過,可謂人體的重要“交通要道”。 因此,本期我們來探討下關于“癌”在脖子上的幾種異常表現,來提醒大家頸部若出現3種異常,可能是癌癥在靠近。 ![]() 異常一:脖子發黑皮膚黝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比如夏季陽光紫外線強烈,在室外待得久了皮膚就會被曬黑,但這類黑多數呈光澤的小麥色或是銅紅色。 但是如果短時間內皮膚突然變黑,且黑的毫無光澤,特別是頸部,這個時候就要警惕是不是身體內部器官發生了癌變。 就像上文提到的劉女士,臨床上將頸部皮膚與其他區域皮膚形成鮮明色差,出現不明原因的皮膚發暗發黑的癥狀稱為黑棘皮病。 ![]() 該類疾病具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良性病變多與一些代謝類基礎疾病或是藥物因素有關,比較常見的是代謝系統異常所引發的糖尿病、肥胖等人群,由于這部分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會較常人更高,而過多的胰島素會促使人體皮質增生、變厚,特別是那些基礎性代謝病合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的患者,同時高濃度的胰島素還會促進黑色素的分泌,造成頸部、腋窩等褶皺部位皮膚變黑。 同理,對于一部分內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癥)的患者,由于體內激素水平異常也會出現洗不掉的黑棘皮。 另外,一些藥物如蛋白酶抑制劑等,其藥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會誘發該類病癥的產生。 ![]() 與良性病變相比,惡性腫瘤所引發的病例比較罕見,但由于其病程短、發展快、治愈率低且呈進行性等特點,更加值得我們警惕。 數據顯示,黑棘皮病發生癌病多見于中老年群體,約有五分之一在癌前發現,而剩下的會伴隨癌變的發生而發展,通常與消化道、呼吸道器官癌變有關,如胃癌、肺癌等。 由于惡性腫瘤會導致皮膚色素沉淀,同時角質細胞異常增生與角化,不同于良性的病變,惡性的在特征方面往往更加顯著,除了頸部皮膚發黑之外,還會出現皮疹、皮贅等不同形態。 因此,關于頸部出現顏色加深、變黑,需要明確幾個問題:首先,這種皮膚黑是不會通過清潔皮膚來消除的;其次,雖然疾病的良性概率很高但也不能忽視其惡變得可能性,其治療的首選以控制代謝性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等為主; 最后,如果脖子上出現了天鵝絨樣的黑色絨毛狀的皮損,一定要盡快就醫,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皮損的病理檢查及胃腸鏡、胸片等檢查,來確認是否存在癌變。 ![]() 異常二:脖子腫物作為人體的“交通要道”,脖子關聯著我們的多器官組織,而其中某一個器官出現炎癥、感染等問題,都可能會表現在頸部,使其出現腫大問題。 因此,頸部腫塊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很常見,但其實這些腫塊中有5%與癌癥有關,例如比較常見的兩大癌癥——甲狀腺癌與淋巴癌。 首先來說甲狀腺癌。 ![]() 甲狀腺位于喉嚨的下部前方,是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內分泌系統腺體之一,其癌變癥狀之一便是頸前的不規則腫物,該類腫物手感發硬且形狀多為不規則。 數據顯示,在我國,甲狀腺癌的年確診增速已近20%,成為21世紀后增速最快的癌癥之一,而且約有85%發生在20-40歲人群中。 所以,一旦頸部出現該類腫物并伴有聲音嘶啞(腫瘤侵犯喉盤神經)、呼吸困難頻繁咳嗽(腫瘤侵犯支氣管)、吞咽困難(腫瘤壓迫食道)、淋巴結腫大等狀況要及時就醫。 目前從臨床上來說,甲狀腺癌的治愈率還是很高的,除了極小部分的惡性程度很高的未分化癌之外,剩下大部分的乳頭狀癌五年生存率幾乎都大于90%,所以頸部出現不明原因腫物切勿忽視,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十分關鍵。 ![]() 其次,除了甲狀腺之外出現頸部腫物最有可能就是淋巴出了問題。 作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淋巴系統如同一張嚴密的網遍及全身多部位,它承擔著清除細菌、重構免疫屏障的責任。 據統計,人體約有五分之二的淋巴結集中在頸部的淺表層,一旦人體遭受病毒及細菌的侵襲淋巴細胞就會產生抗體殺死致病因,此時淋巴結內淋巴細胞增生就會引起腫大,而在頸部則會表現為手可觸摸到的腫物。 不過引起淋巴結腫大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炎癥,感冒、扁桃體炎、牙齦炎等都有可能會感覺頸部腫大,稍微按壓就有痛感,但這類腫大通常隨著炎癥的痊愈會在一至兩周內逐漸消失,一般不需要采取治療措施。 ![]() 值得警惕的是那些一到兩周內快速增大,不痛不癢且在炎癥治愈后仍毫無消退跡象的頸部腫物,因為這很可能是癌癥發出的信號。 不止是惡性的淋巴癌,臨床發現大部分的癌癥偏好于向淋巴轉移,如鼻咽癌、喉癌、胃癌等,而這些癌癥所引發的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特征主要是表面光滑、位置固定與周圍組織粘連度高,質地堅硬活動性差,無痛感,同時隨著腫物的快速增長壓迫周圍神經及組織,患者會出現胸悶、發熱、盜汗等全身性癥狀。 因此,頸部如出現上述癥狀的淋巴結一定要及時就醫,切勿私自服藥或進行一些按壓理療之類的項目,以免耽誤病情。 ![]() 異常三:脖子長痣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痣,醫學上來說,痣其實是來源于神經嵴前體細胞,在他們向表皮移動的過程中偶然聚集而形成,所以痣其實就是一類包含痣細胞可以產生黑色素的的良性腫瘤。 雖然是它是一類良性的腫瘤,但也不排除會有惡變的可能性,比如數據顯示,在黑色素瘤的患者中有近三分之一都是由黑色素痣的惡化演變而來的,所以對于脖子上的痣我們同樣需要警惕。 通常,黑色素痣的形態、大小、數量都不是很一致,可謂千姿百態,而與良性的黑色素痣表征不同的是,惡性的黑色素痣一般直徑較大(>6mm),邊緣不是很清晰,呈不對稱性,顏色分布不均勻,且多為后天毫無征兆長出并突然長大,隨著病程的增加會出現瘙癢、痣中心潰瘍等情況。 通常,當你的痣出現以上特點時,就要注意是否是由腫瘤所引起的了,建議及時到專業的醫院就診,必要時進行切除手術。 此外,還有一種痣需要警惕,那就是以紅色原點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毛細血管并分支無數,形如蜘蛛一般的蜘蛛痣。此類痣其實是屬于一類小血管瘤,常見于面部及頸部,一般手在痣的中心點按壓就會消失,去除壓迫后又會復現,其形成主要與體內激素代謝水平異常有關。 多年來大量臨床研究發現,其與肝功能衰竭、肝癌等惡性肝部疾病的病情有關,約有一半以上的肝硬化患者身上會出現數量不等的蜘蛛痣,而且它的出現基本與病情的進展一致,當該痣增多的時候病情惡化程度嚴重,而當病情等到控制時它的數量又會相應的減少甚至消失,當肝細胞壞死程度高時它的面積相應的也會變大。因此,頸部一旦發現了蜘蛛痣一定要及時就醫。 ![]() 總而言之,脖子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包含了重要的器官及通路,一旦短時間內脖子出現異常,如顏色變黑、長出不明原因的腫物以及異常“痣”等都要警惕,有可能這些都是癌癥發出的信號。 我們要及時抓住這些信號,盡快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將疾病控制到穩定范圍內。除了一些必不可少的醫療器械的體檢之外,平時我們也可以對脖子做一些定期的自我檢查,時刻掌握它的變化。 這里給大家科普一個關于脖子粗細的國際健康標準,女性的頸圍要小于35cm,而男性的頸圍要小于38cm才算達標,當大于這個標準就要警惕一些代謝類疾病了。最后,為了健康,快從時刻關注我們的脖子開始吧。 參考文獻:
|
|
來自: 新用戶5998624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