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媽媽有乳汁分泌較少的困擾,除了乳房按摩,適當的中醫穴位按摩也有助于催奶。 膻中 位置: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功能:膻中為心包絡經氣聚集之處,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又是宗氣聚會之處。該穴具有調理人身氣機之功能,可用于一切氣機不暢之病變,具有寬胸理氣、通絡催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螺紋面著力,定在膻中穴上,其余四指輕扶體表或握空拳,腕關節輕輕擺動,或小幅度環旋轉動,使著力部分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作反復不間斷地、有節律的、輕柔緩和的回旋揉動。每次3~5分鐘,每日2次。 乳根 位置:位于胸部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功能:乳根穴是治療產后缺乳的要穴,按摩該穴有助于通經活絡、行氣解郁,可疏通局部氣血、促進乳汁分泌。 按摩方法:覆掌于乳房,大拇指在乳房上,其余四指在乳房下, 用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稍微用力按揉這個穴位,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約3~5分鐘。 少澤 位置:在小指末節尺側(外側),距指甲角0.l寸。 功能:少澤為手太陽小腸經之穴,《黃帝內經》中記載小腸經是“主液所生病”,“液”包括乳汁、白帶、精液及現代醫學所稱的腺液等。所以,凡與“液”有關的疾病,都可以先從小腸經來尋找解決辦法。刺激這個穴位可以使經脈里的水流動起來,乳汁也就順勢而出了。按摩此穴能疏通局部經氣,加上少澤穴的清潤之性,兩者共同作用可以加強溫經通乳之效。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尖或指腹向下按壓,并做圈狀按摩。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為度。每次3~5分鐘,每天2次。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或者站位彎腰,同側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其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處即為此穴。 功能:中醫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乳汁為氣血所化生。足三里穴作為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有促進乳汁生成和分泌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面著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等感覺,持續數秒后,漸漸放松,如此反復操作數次即可。每次3~5分鐘,每日2次。 期門 位置:位于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功能:期門穴為足太陰、足厥陰、陰維三經之會,屬肝經,為肝之募穴。該穴有化瘀解郁、通乳之功效,可治療乳痛、胸脅脹滿疼痛等。 按摩方法:按摩時取坐位或仰臥位,中指指腹按于期門穴,順時針方向按揉,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為度。每次2~3分鐘,每日2次。 需要注意的是,首次按摩應在專業中醫師或護師指導下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