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生按年齡段來分,可以粗略地分為四個階段:孩童期、青少年階段、不惑的中年和夕陽般的老年。從情感上來看,人們被關注最多的是孩童期和老年期。寶寶健康成長是父母和長輩們最大的心愿;父母安享晚年是子女們最大的心愿。能安享晚年,也是對辛苦一輩子的人最好的安慰和犒勞,匆匆幾十載,換個人間值得。因此,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一個人年老后怎么才能過得好,真正做到安享晚年。關于這個重要的問題,無論是作為子女的我們,還是作為父母的長輩,都應該花時間想一想,捋一捋。畢竟,人老了過得好,子女輕松,自己也不遭罪,是兩全其美的事。下面,分享一下我整理的人到老年后,能過得還不錯的四個基本前提,我也把它們稱作人老后最好的底牌。一、良好的身體狀況身體是革 命的本錢,良好的身體狀況,在我們人生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是最重要的,人到老年后,又尤為重要。身體健康,再大的困難我們都不怕。相反,經常三病兩痛的,不僅日子過得糟心,更別說為自己和家人積累財富了。所以,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應該珍惜自己的身體,不過度消耗勞累。特別是到了老年后,把打拼生活的接力棒交給年輕人,手中的活能放的就盡早放下。沒事釣釣魚,公園跳跳舞下下棋,辛勞一輩子了,可以活到老學到老,但沒有必要活到老勞累到老。人在放下后,得失心和功利心也隨之會被放下,生活轉而平靜,平靜的生活狀態會帶著我們進入平和的心態,心態好了情緒也就好了,身體狀態自然也隨之好起來。注重身體健康,這不僅是任何年齡階段都該擺在首位的問題,更是人在年老后過得好的最大底牌。
二、有良人相伴我們常聽人說“老伴”你知道為什么很多老人稱自己的另一半為老伴嗎?老來作伴。人老了,子女也都各自成家立業,如果沒有一個老伴,內心是孤獨的。從我自己身邊熟悉的人來看,老年人不管年紀多大,雙方都在世的時候,日子是過得不錯的,等到一方先走了以后,留下來的日子大多過得不好,且過不上幾年就會跟隨老伴的腳步而去。并不是因為老伴走了得不到照顧,哪怕子女也照顧得周周全全,老人大多還是會緊隨老伴而去。人老后連一個拌嘴的人都沒有了,聽不到任何“嘮叨”或者“責怪”了,心也就慢慢空了。心空了,生活也就失去了滋味。所以,不管任何年紀,都要好好珍惜自己的枕邊人。你在外面打拼,她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條的。年輕時是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也為了年老半夜不舒服時,能喝到另一半端來的那杯熱水。三、閑事少操心有人說,活得輕松通透的人有八字箴言:關我屁事,關你屁事。
我覺得用這8個字來應對生活中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很有必要,人生中不少煩惱,不是在乎別人的眼光太多就是操心別人的事太多。特別是人到老年,按自己認為舒適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很重要,沒有必要再去迎合誰、討好任何人。同時也沒有必要去摻和別人的生活,哪怕是子女的生活,也盡量不要去摻和。年老后要認清一個事實,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出發點可能是為了別人好,不管別人是親朋好友還是子女,很多時候,為別人好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給予的話,他們更多的時候是不能理解的,沒有必要費力不討好。
四、留有“余糧”在子女自食其力后,存點養老錢很重要。在年老后,自己手邊有點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不僅可以讓隔壁那對每月靠兒女定時給生活費的老頭老太太羨慕,更重要的是,自己卡里有錢,也為子女減輕不少負擔。現在社會節奏本來就快,中年人家庭,面臨職場危機,子女更是花錢的時候,對老人更多的會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人老了以后,自己留點錢,除了老伴,也別告訴別人自己有多少錢。至于幫襯自己的子女,年老時幫襯的前提應該是不影響老兩口的生活。并不是說人老就該薄情,就該自顧自的。有句老話說得好,一滴露水養一棵草,生而為人,其實都是有自己的謀生之道的。有些人,不管父母怎么幫襯,他就是富不起來,反倒拖垮了父母,一大家人一起受苦。何必呢?人到老年,手邊留點錢,心里別想著靠誰,靠自己最穩當,子女孝順懂得回饋,那是老年生活錦上添花。寫在最后:其實,生活與做成一件事是一樣的,我們做成一件有成就的事,都是無數個點滴積累出來的。而想要老年生活過得去,其實也需要至少從中年的時候,就慢慢積累起來:不斷調整自己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別活得太累,別讓壓力壓垮自己的身體,身體健康,人生才能更加的平順。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知冷知熱的老伴,不是到老的那一天突然就變成了好老伴,而是在攜手共進的路上,相互尊重、包容、理解,用一輩子醞釀出來的蜜糖。關我屁事,關你屁事。話有些粗糙,但真的可以解決我們80%不愉快的事情。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并且,這錢還得自己有才算真的有。不管你現在在什么年紀,我都希望你在明白人老后自己的四張底牌后,好好生活,不枉來世走一遭,在最后的日子里,發自內心認為人間值得,如果還有下輩子,一定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