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瓊聯(lián)語》 上潼人錄自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檔案館《李超瓊?cè)沼洝?/span> 學(xué)問真源根至性; 國家元氣在斯文。 ——代陳海珊觀察擬啟鳳書院聯(lián)一,光緒七年閏七月七日 七載事籌邊,幸粗定規(guī)模,維系人心資學(xué)校; 六經(jīng)堪取則,愿勉求根柢,恢宏實用答甄陶。 ——代陳海珊觀察擬啟鳳書院聯(lián)二,光緒七年閏七月七日 此地儼鳳翥龍蟠,抱水環(huán)山,鐘毓會看蒸杰士; 遺法仿鵝湖鹿洞,升堂入室,觀摩須共勵真材。 ——代陳海珊觀察擬啟鳳書院聯(lián)三,光緒七年閏七月七日 彩筆昔曾干氣象; 文昌新入有光輝。 ——代陶霖甫擬奎星閣聯(lián)(集唐),光緒七年八月四日 金護(hù)蔭庇平安竹; 銀秀香探及第花。 ——試筆聯(lián),光緒九年正月一日 有志竟成,試看先時種后時獲; 知過必改,譬如昨日死今日生。 ——自擬聯(lián),光緒十年十月一日 精義入神以致用; 進(jìn)德修業(yè)欲及時。 ——讀易集聯(lián),光緒十年十月十八日 廿載久相依,梓里偕來,蘭舟共濟(jì),更朱陳有約,締兒女因緣,何期中道摧殘,鶴唳華亭悲遠(yuǎn)宦; 一官方可補(bǔ),花封甫定,藥石難施,嘆倉扁無功,致形骸委化,愁說故山迢遞,猿啼巫峽送歸魂。 ——代敖季和司馬作挽王竹生大令,光緒十年十二月三日 誰信蓬萊上有不死方,百藥竟難施,回首音塵悲舊友; 人謂管城子無食肉相,一官方可補(bǔ),傷心命薄是書生。 ——挽王竹生大令一,光緒十年十二月三日 二十年始得補(bǔ)官,遽赴九京,真信書生命薄; 六千里同來作宦,又弱一個,最令我輩心酸。 ——挽王竹生大令二,光緒十年十二月三日 有子以清白吏稱名,祿養(yǎng)備壬林,杖國來看花滿縣; 知公與季黃輩為伍,古稀賡甲算,登堂欣見棗如瓜。 ——代敖季和司馬擬壽如皋縣令楊雨亭明府尊人七秩,光緒十一年二月二十日 一見如胏附至親,杖履相依,期望在文章事業(yè),羨遂初早賦,知公以抱璞全真,半畝近滄浪梓里,人欣瞻北斗; 再來已死生契闊,音容俱杳,凄涼問金石圖書,憶臨別贈言,薦士懼遺珠有誤,七旬羈建業(yè)棘闈,我竟哭西風(fēng)。 ——挽眉老(按,即李鴻裔),光緒十一年十月四日 詞章擷經(jīng)史膏腴,刮目風(fēng)檐,此地常欣文會友; 志節(jié)植功名根柢,奮身云路,初基勿愧士希賢。 ——溧陽平陵書院聯(lián),光緒十三年六月二日 拜石舊名軒,古意猶存,遷地不移貞介性; 蒔花新作圃,生機(jī)漸滿,治民可喻撫循方。 ——溧陽縣署西廳聯(lián),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五日 跋:獨立不懼石,有嘉靖乙丑銘,其來已久。嘉慶間,季葛峰景嶧攝縣事,為作拜石軒,一磴一峰,當(dāng)亦軒中無也。兵燹之余,委置非所,軒亦無存。丁亥秋,庭前花砌既成,并移于此。聯(lián)以志之。 六星主天下文明,廟貌常新,社入枌榆神降福; 二月憶兒時俎豆,書香共繼,門成鄒魯士希賢。 ——合江印子山文昌殿聯(lián),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六日 跋:帝君像初供前楹,超瓊總角時,恒以中春二日隨先生長者聿將祀事,自奔走南北垂二十年,此殿創(chuàng)成,尚未一預(yù)祭獻(xiàn)。回憶往時人士會集之盛、禮意之虔,依依如昨,而每執(zhí)鄉(xiāng)訊,知今不如昔,輒慨然久之。寄獻(xiàn)是聯(lián),敬祝神貺,亦愿與里中子弟共勉之矣。 民力念艱難,閏遇黃楊,三萬汙邪車未滿(本年閏四月民田水荒三萬余畝); 帝恩宏覆幬,陽旉綠野,九重蔭庇燭長調(diào)。 ——自撰大門春聯(lián),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此身從田間來,久與窮檐同疾苦; 盡職乃分內(nèi)事,愧無善政答升平; ——自撰儀門春聯(lián),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椒酒與民同,獻(xiàn)頌喜占終歲樂; 柳衙由我始,成蔭愿作萬家春。 ——儀門內(nèi)北向柱,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圣明與十堯九舜相參,世詠康衢,化溯八埏風(fēng)偃草; 此地占三江五湖之一,人敦古處,春回百里縣栽花。 ——大堂前楹,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綸綍煥青陽,舉孝興廉,大比多占榴有子; 郊原來紫氣,劭農(nóng)重本,屢豐更祝稻孫宜。 ——大堂內(nèi)楹,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與民相見以心,寬猛不私三尺法; 治事無暴其氣,平和常抱十分春。 ——二堂,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花事經(jīng)學(xué)通治理; 蘭言靜契得官箴。 ——花廳,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樓以謫仙名,一琖曉風(fēng),且莫問李唐舊治; 神宜東野配,雙橋落日,更來招草圣詩魂。 ——題溧陽太白酒樓,光緒十四年四月十九日 公僅以俸二千石終,遠(yuǎn)志未酬,三輔已看碑墮淚; 我乍為方五十里宰,官箴頻勖,八行猶幸篋存書。 ——挽富順蕭廉甫先生,光緒十四年六月二十七日 (按,出句第三字原漏,編者依句意揣測為俸字,對句為陳芷皋茂才作) 樂泮重賡芹沿,看孫枝正秀; 杖朝共祝荷觴,頌耄歲猶勤。 ——賀方子登(瀛)重游泮宮及幼孫入泮,光緒十五年六月十七日 廉吏可為而不可為,在浙有無妄災(zāi),來蘇以非罪去,含沙一射,我親見之,當(dāng)時援手末由,徒恨青蠅能害善; 吾輩相與于無相與,始晤若生平契,臨別締居停歡,判袂兩旬,公竟已矣,何日游蹤倦返,為登黃鶴賦招魂。 ——挽龔子材,光緒十六年秋 真知己不在感恩,手租竅一編,相對泫然,惜我竟無同志; 負(fù)重名宜膺大任,送行旌兩月,遽聞溘逝,哭公正為蒼生。 ——挽黃子,光緒十六年十二月九日 以隱君子著述終身,績學(xué)礪行,耄期不倦; 與賢夫人后先五日,生天成佛,白首同歸。 ——挽陶子春先生伉儷,光緒十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羨君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子有孫,鼎盛一門,何意忽驚琴響輟; 與我論證論文論人論詩論書論畫,過從兩載,那堪重傍酒壚行。 ——挽夏晴峰大令,光緒十八年八月七日 頌語復(fù)寒山,妙諦應(yīng)教龍下聽; 瓣香懷故里,新祠重奏鶴南飛。 ——題蘇文忠公祠,光緒十八年十月十二日 公多方外緣,心境兩奇,象地合依欽長老; 我亦蜀中產(chǎn),祠堂重葺,鶴山還念魏尚書。 ——代凌鏡之大令作蘇文忠公祠聯(lián),光緒十八年十月十二日 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 新詩美酒聊窮年。 ——集歐陽文忠公滄浪亭七古,光緒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芝草類無根,論性識純明,雖世族亦少此賢婦; 楝花方有信,嘆死生頃刻,致吾家都為汝傷神。 ——挽家人明福之婦,光緒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按,原文漏字,紅色字為編者所加) 平生以槃澗自樂為期,事業(yè)爛然,水竟云遲公意遠(yuǎn); 垂死有清明在躬之語,典型藐矣,楓青月黑我心悲。 ——挽魏槃仲司馬,光緒十九年十月十三日 李超瓊手札 當(dāng)代推第一流,文章比之燕許,政績比之龔黃,人更比之祥麟威鳳,溫飽非平生志,不愧家風(fēng),豈徒玉署名高,賦就梅羹膺首選; 移官才數(shù)十日,朝廷失此棟梁,閭閻失此父母,我亦失此德庇仁屏,追隨歷兩月余,真疑幻夢,竟使金閶淚墮,歌成薤露最心傷。 ——挽王可莊(仁勘)太守,光緒十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以同年誼,為道義交,何期九日相邀,來就黃花成永訣; 以經(jīng)世才,抱循良志,誰使卌齡遽盡,去從白下賦招魂。 ——挽陳素香(存志)同年,光緒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十載訂神交,每見皆肅若嚴(yán)師,常覺不言能啟我; 千秋綿絕學(xué),繼今訪粹然儒者,只愁所至更無人。 ——挽強(qiáng)賡廷先生,光緒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 麟鳳威儀,勛滿天下; 鴛鴦福祿,壽躋天年。 ——潘偉如中丞八十壽聯(lián),光緒二十年七月七日 江右數(shù)名家,本三館才,作五湖長,廿年平進(jìn),遷斗大一州,無妄災(zāi)生,偏驚破甑,正優(yōu)游自遂,忽教琴柱俄摧,廉吏可為而不可為,公有知乎?入地應(yīng)悲風(fēng)兩袖; 吳中聯(lián)摯誼,接疁城軫,追茂苑縱,百里同膺,直形忘二姓,過從日久,未忍分襟,念得喪何常,方以弓裘奉慰,我輩相與于無相與,今亦已矣,憑棺曷禁淚千行。 ——代王蕓莊作挽程序東直牧聯(lián),光緒二十一年八月十五日 解組已多年,側(cè)聞?wù)闼幩迹q悲手跡,況振荒浚瀆,功在梓桑,人皆仰之,感激分施欽駱統(tǒng); 識荊從隔歲,深幸毗陵利弊,不吝指陳,正爍石流金,驚歌蒿薤,我行去矣,凄涼臨殯哭龍邱。 ——吊惲紳竹坡(思贊)大令,光緒二十一年八月十八日 金忠潔像贊猶存,知契為殉節(jié),名臣古道,足高方伎傳; 惲大云壁銘可據(jù),表彰自立言,君子神功,合拜圣朝封。 ——題陽湖劉仙醫(yī)廟,光緒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有大功未陟封圻,帝猶念之,允武允文,尚幸蓋棺終不朽; 于善類自樂扶植,公恒言也,道消道長,只憐懷刺復(fù)何依。 ——挽陳舫公(湜),光緒二十二年七月十五日 時局賴英才,未知大造何心,偏摧正士? 吾門推畏友,長恐惡聲至耳,痛念斯人。 ——挽溧陽林生之祺,光緒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天柱衡湘,誕無量壽佛; 板輿吳越,看有腳陽春。 ——壽聶仲芳方伯之母張氏六十九歲生辰,光緒二十三年三月十七日 夙幸同官,識河洛正氣; 古稀此老,為仕宦完人。 ——壽王蕓莊七秩壽辰,光緒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自早歲為總角交,憶爵韚登堂,飫聞先烈,慟念吊黃樓下,百戰(zhàn)捐軀,大節(jié)壯山河,余蔭豈難邀八議; 為公家辦實心事,奈鸮音毀室,獨罹非辜,微聞削白簡時,一言肆毒,沉憂傷性命,瀕危猶復(fù)怨三褫。 ——吊馬藍(lán)村,光緒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讞獄同局,分校同事,治理同城,共臭味亦通性情,知己締交深,于我為十年以長; 坦白其心,伉直其行,寬厚其量,重然諾不計毀譽(yù),在官多善政,至今留眾母之稱。 ——吊吳耀堂大令,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 嬉笑怒罵皆文章,亦莊亦諧,公自有卓犖者在; 治劇理繁無畛域,可師可友,我故為慟哭而來。 ——挽王樹棻(筠莊),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交誼十年深,詩才清迥絕塵,許我可為元好問; 官聲千里播,荒政勤勞致疾,有人思報束長生。 ——挽葉大莊(臨恭)同年,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兩旬外,曾出聯(lián)語相商,為故人慷慨悲歌,泣數(shù)行下; 半日中,遽以微疴怛化,于佛經(jīng)夢幻泡影,作如是觀。 ——挽楊挺之大令,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十一日 王珪本公輔才,蚤年錦里偕游,設(shè)幔盛傳諸葛井; 陶母擅賢明譽(yù),此日麻衣歸路,罷舂愁過武昌城。 ——挽王雪澄觀察之母許夫人,光緒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孝悌力田,此其選也; 忠信為寶,庶乎近焉。 ——贈邑農(nóng)鄒根全,光緒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小隸竟能肩大義; 幽光重與報明禮。 ——題獎義祠,光緒二十五年二月初二日 先吾母迎養(yǎng)而來,后吾母棄養(yǎng)而去,十五年莊靜柔惠頗得歡心,黃泉倘及侍鸞驂,桃葉皈依卿有幸; 喜汝生男子者一,憐汝生女子者三,百千種況瘁劬勞終傾熱血,紫綍雖□承鳳誥,麻衣感悼我何堪。 ——挽妾陳潔蕓,光緒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九日 竺孝友而能曲致其誠,砥學(xué)行而能力持其正,著清操循績而能實副其名,迨病入膏肓舉萬金佐軍儲曾無恡色,賢者未易測,彼平時以公孫布被相誚,奚啻交臂失之,人生論定須蓋棺,君真大節(jié)觥觥,至死弗留遺憾; 登黃甲不以科目自憙,書丹扆不以卓薦自矜,遘赤虺青蠅不以誣劾自餒,憶初逢逆旅因一語同志趣遂訂神交,所好匪阿私,即邇?nèi)章勵£枀柟頂?shù)言,益信抗心遠(yuǎn)矣,滄海闌狂誰擊楫,我慟小祥冉冉,銜恤又哭良朋。 ——挽王芝蘭(伯芳)同年,光緒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 生得侍名丈夫,病中猶奮雄心,輸奉萬金新報國; 死可稱奇女子,地下應(yīng)同一笑,后先十日共流芬。 ——挽王芝蘭妾高氏,光緒二十六年七月四日 (按,此聯(lián)棄用。) 生不同樊素輩爭憐,有兒頭角森然,異日定看封絡(luò)秀; 死足與陰瑜妻比烈,今世綱常圮矣,何人似此報羲皇。 ——挽王伯芳妾高氏,光緒二十六年七月四日 相夫著英雄義烈,教子成鼎甲科名,一門忠孝板輿來,久看彤管揚徽,人稱賢母; 家運慨摧折頻仍,國步復(fù)阽危孔亟,兩載憂傷風(fēng)習(xí)變,最慘麻衣入哭,我亦孤兒。 ——挽趙以炯之母陳夫人,光緒二十六年閏八月八日 萲教重涪陵,欣傳啟視重明,近看由子及孫,俱從金馬玉堂而出; 麻衣過鄂渚,未忍登堂一拜,詎意故人與我,同抱枯魚風(fēng)木之悲。 ——挽施鶴笙母,光緒二十六年九月二十三日 名德如陳季方,往時親拜階除,卓犖清標(biāo)競爽,難兄原不忝; 畫意近徐昭法,節(jié)次為圖山水,淋漓巨幅愴懷,遺跡有余悲。 ——挽陶詒孫先生,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三日 與我訂深交,廿年相愛至深,何啻肺腑? 哭君有長言,一幅所懷不盡,只益神傷。 ——挽凌焯,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張憑以孝廉知名,始?xì)v諸侯客,繼除博士官,終作蘇臺令長,量移四邑,璽書親荷褒獎。詎青蠅赤虺之交攻,竟使浮云蔽日,幸沖懷澹定,只一笑置之。即今問柳燦安歸?貽禍等神州陸沉何?論夙清藻鑒,五載優(yōu)游,閑歲月鳴琴未寂,長標(biāo)遺愛雙碑,廉吏不可為而可為,行看欒社祠高,應(yīng)肖古稀留畫像; 華譚是鄉(xiāng)里后進(jìn),識面在禮闈,追蹤集吳會,遂教宦轍聯(lián)翩,荏苒廿年,墨綬飽更憂患,然直節(jié)清規(guī)之共礪,端期飲水盟心,自近政煩苛,吾兩人絀矣,迨我抱伯俞至痛,返葬隔巴山萬里致。苦盼法麻衣,重來驚變,皓須眉恤緯同傷,遽睹棲真八極,賢者隨大化而大化,只恨潼江路渺,獨吟舊雨吊黃廬。 ——挽凌焯,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樂備天倫,彩看繡豸; 績先官政,勛待圖麟。 ——壽沈佺(期仲)四十一歲,光緒二十七年正月十二日 節(jié)鉞樹鴻勛,何期山水方滋,易簀轉(zhuǎn)添憂國淚; 文章叨鶚?biāo)],長愧氋氃不舞,遺珠深瑑愛才心。 ——挽廖壽豐(谷士)師,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一日 死生聚散亦何常?甫經(jīng)半月暌違,回首竟成千古別; 兒女齊全原是福,敢為九泉告慰,蓋棺終未一塵驚。 ——挽程福五,光緒二十七年六月七日 君家在九折坂以南,萬里愁聞艱引轊; 壯游歷三神山而返,重逢恨未快談瀛。 ——挽郭孟鉞吏部同年,光緒二十七年十月十七日 俞樾致李超瓊手札 五大洲第一流,公真健者; 再造功曾幾日,誰其嗣之? ——挽李文忠公,光緒二十七年十月二十日 陸宣公擅文章經(jīng)濟(jì)盛名,官中偶輯方書,醫(yī)國心長驚止鵬; 曹修古著耿直清廉介節(jié),身后猶辭厚賻,型家道洽邁懸魚。 ——挽鄭肖彭大令,光緒三十年正月十日 (按,鵬字照錄原文,應(yīng)為鵩。) 故里頌丸熊,一門盡經(jīng)綸干濟(jì)之才,訓(xùn)誡常嚴(yán)先業(yè)振; 圣湖悲止鵩,幾日觸衣線桮棬之痛,期頤長恨我家難。 ——挽周元甫大令之母,光緒三十年三月十七日 半椽迮比蝸牛殼; 雙樹高棲鸞鳳雛。 ——題吳縣衙中書齋,光緒三十年三月二十六日 經(jīng)世有深心,一試未能,令我想毅力孤標(biāo)而泣; 蓋棺余隱痛,九原可作,問君念老親弱息何堪。 ——挽孫駿生大令,光緒三十年九月十八日 締交溯三十年前,白衣適館,蘭玉盈階,推襟送抱幾經(jīng)春,深知孝謹(jǐn)如石建,友愛如繆彤,糲食布袍如袁伯楚,又出青囊余伎,處方用意,胥于古人取之,落落具天真,有道碑獨無愧辭,即今哀誄皆征實; 訪舊從七千里外,墨絰歸山,笠車尋約,物換星移同感嘆,喜見矍鑠似付波,和平似叔度,鳳毛麟角似薛河?xùn)|,洎傳丹桂霏香,命子遠(yuǎn)游,遽報少微隕矣,茫茫悲世變,陳君死安知非福,行卜兒孫定熾昌。 ——挽溫江張斗垣四兄星奎,光緒三十一年二月 布愷遍炎荒,經(jīng)攀轅臥轍而歸,憶覘競秀雙珠,五桂燕山同禮重; 論交在吳苑,視厚貌深情迥別,近詫含砂一射,九京隨會足悲思。 ——挽吳碩卿,光緒三十一年七月十二日 所至綜戶版租庸,籌資借箸,正蛟龍作劇,鶴洲忽告驚蒼黃,荒政待咨謀,何意坐隅驚止鵩; 無端造明珠薏苡,射等含沙,看鬼蜮呈形,蜃市究難淆皂白,浮云供笑粲,已從塵外獨驂鸞。 ——挽錢谷席張受于,光緒三十一年八月二十日 吾兄廬墓云殂,孤女煢煢,寄生以長,何意追維先后,悔恨方多,他日九原,我復(fù)何顏相對; 聞汝夫喪未久,沈疴悒悒,獨活終枯,兼之暌隔迢遙,撫存幾絕,家山萬里,誰憐老淚難干。 ——挽侄女,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日 至室如遇澹臺,諤諤有古人風(fēng),備荒惠洽枌榆社; 宜家續(xù)迎德耀,邕邕只旬日事,哀逝悲深薤露歌。 ——挽南匯縣積谷總董潘樹百,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四日 梁溪惠麓共鳴琴,終歲相從,遂聯(lián)£異姓昆季之約,循聲犖犖,足副三稱,鶴沙即咸切去思,治譜漁陽猶在望; 茂苑筍灘頻致訊,初秋再訪,頓驚訝舊時精彩之非,同志寥寥,又弱一個,蠡浦竟空歌來暮,嘔心長吉最傷神。 ——挽張玉泉大令,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三日 當(dāng)重九節(jié)紀(jì)九重恩,憲法無私天廣大; 合萬千人呼千萬歲,教思弗替地文明。 ——題南匯縣慶賀立憲大典之一,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十日 君子所性根于心,砥礪躬行,社會從知薰德易; 匹夫之賤與有責(zé),保全國粹,憲章仍準(zhǔn)秉彝來。 ——題南匯縣慶賀立憲大典之二,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十日 曰古稀矍鑠如公,期頤操左券十年; 以長則兄事精誠,照我金石勵同心。 ——祝陶霖甫七秩之壽,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在官逾二十年,始終義命是依,講礪名,講要臉; 見客只一兩揖,彼此廉恥為重,不請安,不磕頭。 ——題南匯縣衙客廳,光緒三十三年正月二日 文章流布,疑屬古人,道望環(huán)球,□孫枝喜繼承明選; 枝履瞻依,自忘俗吏,私衷深感,緣史筆曾鐫有道碑。 ——挽俞曲園先生,光緒三十三年正月三日 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 有聞于時,有傳于后,微斯人誰與歸? ——集句挽俞曲園先生,光緒三十三年正月三日 賢聲夙播吳中,畫荻芳徽徙宅,卒成廊廟器; 令子名滿天下,錦衣故里傳經(jīng),新廢蓼莪詩。 ——挽章式之(鈺)比部母劉氏,光緒三十三年正月三日 老友語即定評,戇而好辯多真氣; 近人詩可移贈,死竟無錢是好官。 ——挽寶山縣令竇鎮(zhèn)山(殿皋),光緒三十三年七月九日 紹彥方遺烈,弗忝家規(guī),人不問于父母昆弟之言,孝友恂恂,豈獨文章推巨擘; 撰有道豐碑,幸無愧色,我相期以云霞金石為志,死生落落,敢因風(fēng)雨負(fù)同心。 ——挽江陰王家枚(吉臣)孝廉,光緒三十四年三月七日 締交自龍飛,甲子之處,沈水春酣,回首紅羊更幾劫? 隔歲猶魚腹,音書互答,云州露冷,愴懷白馬阻三吳。 ——挽存義公分號掌柜頡輯五,光緒三十四年三月七日 抱傅巖經(jīng)濟(jì),夢棗無期,公益遍鄉(xiāng)閭,工界偉人堪獨步; 育申浦英才,謀貽可久,熱心興學(xué)校,江關(guān)志士待追蹤。 ——吊楊斯盛(錦春),光緒三十四年六月四日 安石稱道韞雅人,晚歲嫠居,林下風(fēng)儀自嚴(yán)肅; 憲英為羊傳世母,夙心憂國,征南勛績賴裁成。 ——挽端午橋帥伯太夫人,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十七日 偉望震環(huán)球,志拯華僑,舍命不渝名益重; 危時勞借箸,力儲暹米,安民則惠我難忘。 ——挽曾少卿觀察,光緒三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附:友朋贈李超瓊聯(lián) 由一縣化三吳,竹馬爭迎父母母; 再廿年逢百歲,鳩杖圍繞子孫孫。 ——曾季碩(彥)女學(xué)士賀李超瓊母八十壽聯(lián),光緒十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鎖院研朱,遙為慈母壽; 萊衣戲彩,爭頌使君賢。 ——奎俊壽李超瓊母,光緒十九年八月十三日 壽母承歡,宰官著望; 五旬?dāng)堔瘢氖劳谩?/span> ——譚少柳(泰來)太守壽李超瓊五十歲,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九日 古來材大難為用; 老去詩名不厭低。 ——王少谷贈李超瓊,光緒二十二年七月六日 洛陽宮闕盡煙塵,兀兀何之?老我僧廬易生死; 吳下鶯花曾晤語,匆匆竟去。羨君泉路有晨昏。 ——喬樹楠挽李超瓊伯兄箸臣,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END |
|
來自: 泮溪別館 > 《今古聯(lián)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