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 零妹妹被深深地暖到了。 杭州的深夜, 8歲的哥哥牽著4歲的弟弟在路邊撿瓶子。 路人擔心孩子們安危報警求助。 經詢問才發現, 原來孩子并非走失, 而是偷偷溜出家門, 撿瓶子想要換點錢。 ”想爸爸媽媽輕松一點, 多陪陪我們“ 一句稚嫩的心愿, 讓人瞬間心酸。 警察將孩子安全送回, 并提醒了孩子家長一些安全事宜。 記者后來聯系到孩子的父親謝先生, 提出了網友想要提供幫助的想法, 謝先生毫不猶豫地謝絕了: “謝謝大家的好意,雖然現在服裝廠不好做,但平常我會跑網約車補貼家用,趁年輕多賺點,現在吃點辛苦應該的。我們家里并沒有困難到需要接受幫助的地步。我們會一步步腳踏實地好好干,也會盡量多抽點時間陪孩子,會好好生活的。” 網友們紛紛點贊: ”懂事的孩子,有骨氣的父母。“ 一邊是生存,一邊是陪伴。 很多家庭,都面臨兩難。 抱起孩子,生活就難以為繼; 放下孩子, 又缺失了最珍貴的陪伴。 沒有誰的生活是容易的, 每個人都辛苦。 只不過有的人, 把生活的苦和累, 當成人生的磨礪。 當你無法改變一些事情的時候, 不如試著去嘗試接受它、享受它。 踏踏實實地努力, 努力平衡生存與生活。 就像撿瓶子的兄弟倆, 這份懂事, 離不開父母的教育。 孩子父親在生意不景氣的情況下, 沒有坐以待斃,沒有怨天尤人, 而是想盡辦法多謀一份出路, 多掙一份家用; 沒有投機倒把, 而是利用已有資源, 踏踏實實地干; 而且堅持無功不受祿, 沒有因為“天上掉餡餅”而去占那一份便宜。 在努力討生活的同時, 還想著盡量多抽點時間陪孩子。 他所想所圖, 不過是妻子少辛苦一點, 不過是孩子們多舒適一點, 不過是過得充實又坦蕩一點。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 有時候, 比家庭是清貧還是富有, 更加重要。 怕的不是讓孩子早早認識生活的真相, 怕是你眼中的“真相”, 并非生活的全部 有人說, 孩子無憂無慮的童年就那么幾年, 長大后再不會有孩提時代那份開心了, 給孩子營造一個完美的童話世界不好嗎? 為什么要讓孩子早早知道生活的殘酷, 為什么要讓孩子幼小的心靈早早承受那么多的負擔? 有人說, 孩子早點明白生活的真相, 早點明白父母養家的不容易, 早點明白世事無常、人心險惡, 就會早點懂事、早點獨立, 以后就會少走一點彎路。 其實, 沒有誰是誰非, 各有各的道理, 各有各的選擇。 把孩子養成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 對孩子而言并非完全是好事; 只告訴孩子人間險惡對孩子而言, 也是打擊。 這些都并非生活全部的真相。 孩子需要全面了解生活, 而不是只執著于生活的某一個點和面。 天真可愛,確實是美好, 但過于天真,過于單純, 只會增加被生活重創的可能。 生活確實不易, 但只要努力,也有收獲的機會; 人心確實難測, 但人心有險惡,亦有善良, 有奸佞,亦有正義, 有邪祟,亦有純良, 有蠅營狗茍者,亦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者。 生活確有陰影, 可大部分的地方,都是陽光。 不要因為一時的美好, 而忽略可能存在的風險; 更不可因為個別的陰影, 而忽略掉整個世界的溫暖。 就像文章開頭中, 兩名孩子的父親, 感動我們的, 不只是孩子的懂事, 不只是孩子父親的努力, 還有于艱難生活中 家人之間相互體諒的心; 還有于生活的苦澀中, 依然能苦中作樂、尋找更多糖的勇氣; 還有即便生活不易, 但依然踏踏實實地努力, 把吃苦當成人生一味的平常心。 可怕的不是生活的苦, 而是我們從百味里只嘗出了苦。 可怕的不是疫情, 而是疫情心態。 是我們覺得生活灰暗, 聽天由命不愿再努力的心態。 每一個普通家庭里, 都有著各自的故事。 希望, 在艱難時期, 我們都能心里多盛點陽光, 在疲憊和倦怠中, 多感受家人朋友的愛, 有所愛之人,有想守護之人, 就是人生拼下去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