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期內容為大家介紹了日本、朝鮮和韓國的歷史,大家會發現這三個國家的歷史長河中存在著許多中國的影子。但如果要論起哪一個國家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最像中國的話,日、朝、韓這三個國家都比不上在中國西南方的越南。 ![]() 越南的國旗和國徽 越南自從有史料可查開始,就一直處于中國的影響之下,而且今天的越南在經濟發展上也是效仿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甚至兩個國家連國旗和國徽都很相似。因此,越南也一度被西方稱之為“小中國”。 那咱們今天就一起走進這個最像中國的國家,看看越南的前世今生都和中國有著哪些數不清、道不明的愛恨糾葛。 越南國家的起源和神話傳說在越南神話傳說中,中國炎帝神農氏的重孫名叫祿續,被封為涇陽王,掌管著洞庭湖一帶的南方土地,并在這里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名叫“赤鬼國”。 祿續當上國王后,又迎娶了洞庭湖龍王的女兒,生下一個兒子名叫雒龍君。 長大后的雒龍君迎娶了一名來自北方山上的仙女,兩人一共生下了一百個兒子。 后來有一天,雒龍君突然對妻子說:“你是仙,我是龍,我們出身不同,以后不會幸福的,不如就分手吧!” 雒龍君就以這樣一個渣男借口和嫗姬分了手,他們其中的五十個兒子隨母親回去了北方,另外五十個兒子隨雒龍君繼續居住在南方。 所以,雒龍君和他的這五十個兒子被越南人和今天中國廣東、廣西地區的部分民族稱之為“百粵之祖”和“仙龍子孫”,成為了越南人的祖先。 ![]() 穿著奧戴服飾的越南民族 以上這段故事就是越南的始祖起源傳說,其中很明顯地將自己的民族歸為了炎帝后裔。雖然在日本、朝鮮和韓國的始祖起源傳說中有更出名的“徐福東渡”和“箕子北遷”的說法,但是在今天的日、韓主流歷史學界都在否認這些傳說,而越南歷史學界不僅承認越南人始祖為炎帝后裔,并且還不斷尋找有關證據來證明。 到了公元前2879年,雒龍君的長子雄王繼位后,改國號為“文郎國”,建立了一個東臨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接占婆的一個龐大奴隸王國,也就是越南歷史上的鴻龐氏王朝。 公元2070年,商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在越南的歷史和神話傳說中記載,此時的商朝還派出了一支部隊來征討文郎國,當時第六代雄王為了能退敵,派人在全國征尋能用之才。 這個時候有一個三歲的孩童前來拜見雄王,說只要給他一口劍、一匹馬就能退敵。雄王見這個孩子覺得甚是驚奇便滿足了他的要求。 后來,這個三歲神童還真的在武寧山腳下打敗了商軍,而且就在戰爭結束的時候,這個神童就騰空而去,消失得無影無蹤。 雄王為了紀念這位三歲神童,給他立廟祭祀,封他為扶董天王,成為了今天越南人最喜愛的一個神話傳說人物。 ![]() 扶董天王像 到了中國戰國末年,文朗國的鄰居蜀國開始慢慢強大起來,蜀王向文郎國公主求婚被拒絕,兩國為此結下了仇恨。 這里特別說明一下,越南歷史上記載的這個蜀國并不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川古蜀王國,而是在公元前316年秦國滅亡古蜀王國后,古蜀王國的部分后裔南遷到云南和廣西地區重新建立的一個蜀國。 到了公元前257年,蜀國安陽王滅亡了文郎國,改國號為甌雒國,并將首都遷到了今天的越南河內東英縣,越南的歷史也就進入了短暫的蜀氏王朝時期。 為什么說蜀氏王朝是短暫的,因為此時正值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代,所以就在歐雒國建國后的第43年,秦軍攻克百越,安陽王只能向強大的秦國投降。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中國后,正式在百越地區設置象郡、桂林和南海三郡,自此越南的歷史進入了長達150多年的第一次北屬時期。 中國統治時期的越南百越地區成為秦國治下的三郡之后,秦朝對三郡推行移民實邊的政策,將中原內陸的民眾遷徙到這里,讓他們與百越雜處,這個時期也是越南北部和中國兩廣地區經濟開發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 秦國疆域 到了秦朝末年,政局動蕩,南海郡尉趙佗在公元前203年趁機割據百越三郡,自立為南越武王,建立了南越國。 南越國在中國歷史上被認作為一個短期的割據政權,因為就在劉邦統一中國建立西漢后,趙佗就對西漢王朝稱臣納貢,又在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發兵十萬直接攻滅了南越國。 但是這個僅僅存在了93年,共歷五代君主的南越國卻在越南歷史中被當做一個正統王朝來看待,稱之為趙朝。 就在南越國滅亡后,漢武帝在其故地設立了交州,治下分為九個郡,其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就位于今天的越南地區。 并且西漢朝廷還選派一些懂民耕桑種的官吏前去管理這三郡,中國的各種禮儀文明也正是這一時期開始傳入越南地區,越南歷史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化”步伐。 ![]() 漢朝的交州九郡 公元前40年,雒越部落的一名首領名叫詩索,他因為反對漢朝官吏對當地人民實行的漢化政策,被交趾郡守逮捕處死。 詩索的妻子征側不服,與妹妹征貳一同率領部落人民起事反抗,越南史稱“二征起義”,兩姐妹率軍一度攻下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六十五城。 東漢朝廷得知此事后,派出了那位“馬革裹尸還”的東漢名將——馬援,率軍前去鎮壓。 最終在公元43年,馬援殲滅了征氏姊妹軍,越北地區再度穩定下來,越南的歷史也進入了第二次北屬時期。 馬援平定三郡之后,為了宣揚東漢王朝的國威以威嚇越南人,還在交趾郡樹立了著名的“馬援銅柱”,以表示這里是屬于漢朝國界的最南端,并對天祈禱:“銅柱折,交趾滅。” 后來,越南人害怕銅柱折斷,就在銅柱邊上不斷填埋石塊,久而久之形成了兩座丘陵。此后的中國歷代王朝為了將版圖擴充到越南北部,都在極力尋找馬援銅柱所在位置,但是都沒有找到,每個朝代也只能在馬援銅柱的大概位置上重新豎立新的銅柱和國界碑。 ![]() 馬援和馬援銅柱雕塑 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之后,各地州牧以鎮壓黃巾軍為由,紛紛招兵買馬,以壯大自己的勢力。 這一期間,交趾太守士燮也趁機控制了整個交州,交州治下九個郡縣的重要官吏全都由他的胞族兄弟出任,士燮一族嫣然成為了兩廣和越北地區的“土皇帝”。 再加上士燮是當時東漢末年著名的儒學大家,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吸引了許多中原名士前來投靠,儒學也開始廣泛在越南地區傳播。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過后,東吳孫家逐漸強大起來,士燮在名義上歸順了孫權,得到了東吳朝廷給予的獨立保證。因此交州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環境相對和平,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也正是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士燮的名聲在越南史書上一直很好,一些越南歷史學家還把士燮當做越南君主來看待,稱他為“士王”。 公元226年,士燮死后,吳主孫權打算削弱士氏家族在交州的勢力,但遭到了士燮的兒子士徽等人的反抗,雙方關系開始惡化,戰爭一觸爆發。 ![]() 士燮割據交州 最終,士徽六兄弟中了吳將呂岱的誘降計,六兄弟全被俘虜,士氏一族被貶為了庶人,交州正式歸入東吳的直接管轄。 此后,越南的歷史就跟著中國的歷史一起更迭,先后經過了東吳、西晉、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幾個朝代。 公元541年,因為南梁交州刺史蕭咨為政苛刻殘暴,逐漸失去了人心,交州人民在黎族人李賁的帶領下起兵趕走了蕭咨,控制了越南北部。又在三年后,李賁自立為王建立了萬春國,越南歷史稱之為前李朝,而李賁也就是越南歷史上著名的“李南帝”。 之后,萬春國和南梁以及后來的南陳之間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雖然在中國歷史上記載,南陳開國皇帝陳霸先在位時期就已經攻滅了萬春國。 但在越南歷史中記載萬春國直到公元602年的時候,李家的繼業者李佛子投降隋朝,前李朝才宣告的滅亡,越南的歷史就進入了第三次北屬時期。 成為中國藩屬國的越南公元602年,殘余的萬春國投降隋朝之后,越南又跟著中國的歷史一起同步渡過了最繁榮的隋唐時期。這個時期,越南這塊地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安南都護府。 直到公元905年,越南地區有個叫曲承裕的人,他憑借著待人寬和的性格以及地方豪族的身份,受到當地人的支持,控制了交州的軍政大權,并自稱交州節度使。 ![]() 唐末藩鎮割據形勢 而此時的中國正處于唐朝末年,地方藩鎮割據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中央朝廷的權力越來越小,根本控制不了各地勢力的崛起,也只能無奈地承認了曲承裕的節度使身份。 曲承裕雖然在名義上仍然屬于唐朝的地方官員,但實際上已經建立起了自主政權,為日后越南的獨立建國打下了基礎。 唐朝滅亡后,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戰亂時期,交州地區與十國政權中的南漢比鄰而居,雙方之間一直上演著吞并和反吞并的戰爭游戲。 直到公元939年,交州地區的軍閥吳權擊退了南漢軍隊,完全占據了交州地區,建立了吳朝。但此時的吳朝政權并沒有得到南漢和其他中原政權的認可,中國史書中也認為吳權只能算是割據軍閥而已。 吳權在位六年后就去世了,越南國內發生了內訌,最終演變成了十二使君割據的局面。 這種動蕩持續了二十多年,直到公元968年,越南豪族出身的丁部領擊敗了各地割據勢力,統一了越南,隨即稱帝建國,國號為“大瞿越”,史稱丁朝。 此時的丁朝才真正得到了南漢的認可,承認了越南獨立的事實。因此在中國官方史書上把丁部領算作越南的第一個國王,丁朝算作越南的第一個封建王朝。 ![]() 丁部領 正當丁部領平定十二使君的時候,在中國這邊也正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的時期。 在趙匡胤穩定政權后,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統一政策,于是就在越南丁朝建立的兩年后,宋兵開始攻打南漢。 丁部領很害怕北宋會順道一起滅了大瞿越,所以就主動遣使去開封向北宋進貢。宋太祖趙匡胤覺得丁部領很識大體,便冊封了丁部領為交趾郡王,越南也從此成為了中國的藩屬國。 后來,丁部領效仿北宋的一系列政策,把國家治理得還很不錯,但是丁朝卻很快就滅亡了。好好的丁朝怎么就這么快滅亡了呢?這還得從一個夢開始說起。 丁朝有個宦官名叫杜釋,有天他在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流星掉到了自己的嘴巴里,杜釋醒來覺得這是個大吉之兆,認為自己未來要當皇帝。于是在一次丁部領醉酒睡覺的時候,杜釋就趁機謀殺了丁部領和皇太子。 ![]() 丁朝疆域 可想而知,杜釋這種狗血操作肯定是當不上皇帝的。最終,杜釋被大臣們抓住處死了,群臣一同擁立了丁部領的另一個兒子丁璿為帝。 但是這個丁璿還是個小孩子,所以,當時丁朝的政權就掌握在了大將軍黎桓的手里。 而宋朝這邊,聽說越南新君年幼,丁朝內亂,當時的宋太宗趙光義認為正是收復交州的好機會,于是北宋就開始出兵越南。 越南大臣們聽說北宋大軍殺到,一是擔心皇帝年幼掌控不了局面,二是為了向掌權的黎桓獻忠心,所以紛紛支持黎桓稱帝以抵抗宋軍。 于是,公元980年,黎桓在群臣的擁護下登基稱帝,將丁朝取而代之,建立了前黎朝。 黎桓稱帝之后的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抗擊宋朝的軍隊,雖然在第二年黎恒戰勝了宋軍,但是打勝的黎桓還是對未來充滿了深深的擔憂。 為了避免與中國的長期對抗,黎桓仍然向北宋進行朝貢和稱臣。最終,黎桓的態度使得宋朝放棄了軍事入侵的打算,轉而冊封黎桓為新的交趾郡王,雙方關系得以緩和。 ![]() 黎桓 中越雙方關系正常化后,佛教開始在越南盛行,黎朝政府不僅派遣大量僧人去宋朝求取佛教,而且還任用了許多高級僧侶參政,修建了大量佛寺,寺廟因此獲得了許多田產和佃農,僧侶也成為了越南最大的地主階級。 在黎桓死后,他的長子黎中宗在位才幾天,就被黎桓的另一個兒子黎龍鋌給殺了。這個李龍鋌是越南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暴掠,無惡不作,而且他特別喜歡殺人,為了殺人還煞費苦心發明了很多酷刑。 到了公元1009年的時候,暴君李龍鋌去世,他的兒子年幼繼位。一般這種情況下,朝內一定會發生點什么事情。 果然,朝中的將領李公蘊就趁機取代了黎氏,自立為帝,開創了李朝。 李朝建國之后,歷經九代君主,共兩百多年,采取了唐朝和宋朝的中央政治模式,特別是在前四代君主的百余年間,越南進入了中央集權、國家統一、國勢強盛的時期。 因此在李朝時期,越南多次與周邊的國家發生戰爭,占領了大片領土,還一度滅亡了位于今天越南中南部地區的占婆國,奠定了今天越南版圖的初步雛形。 ![]() 李朝疆域 公元1054年的時候,李朝第三位國君李圣宗改國號為“大越”,此后“大越”成為了越南數個朝代的國號。 到了第六代君主李英宗的時候,又獲得北宋冊封為安南國王。從此,越南被中原各朝代稱作為“安南國”,越南皇帝也只能對內稱帝,對外稱王,成為中國朝貢體系中的重要一員。 面臨再次亡國的危機:元和明的入侵李朝到了中期之后開始衰落了,國內諸侯開始相互交戰,爭奪權利。到了李朝晚期,政局更加的混亂,什么外戚干政、權臣掌朝、諸侯割據等等衰落跡象和套路全部都出現了。 李朝第八個皇帝惠宗的時候,因為身體不好沒有兒子,所以就立了自己的女兒李佛金為皇太女。 后來,惠宗在手握大權的外戚重臣陳守度的壓力下,讓位給了只有七歲的李佛金,而陳守度則被任為輔國太尉,完全接管了朝政大權。 陳守度為了篡位篡得合情合理,他讓自己八歲的侄子陳煚和李佛金結婚。不久之后的1225年,陳守度又逼迫李佛金讓位給了自己的丈夫陳煚。至此,李朝滅亡,越南陳朝建立。 ![]() 陳朝升龍古王宮遺址 陳煚雖然是陳朝的開國之君,但他還只是個孩子,所以朝中大小事情都是由陳守度處理。而陳守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算李氏宗親,對前朝李氏大開殺戒,為了不讓后人記起李氏,還強行讓國內姓李的人全部改姓阮。 對于李氏來說,陳守度的確是個大奸大惡的人,但是對整個國家來說,陳守度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因為在李朝末期,政局動蕩,國內多個地方都發生了叛亂,陳朝建立之后,陳守度輔佐成太宗陳煚平定了各地的叛亂,讓大越國又重新歸于一統。 另外,陳守度針對當時的朝政變換,制定了一系列新的中央集權制度,使得當時越南在衰微的時候又強盛了起來。而再度強盛對越南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在不久之后,蒙古大軍就來了。 1257年,蒙古將領兀良合臺領兵侵入大越國境。戰爭初期,越軍完全被碾壓,太宗陳煚已經沒了底氣,準備放棄抵抗,還好在陳守度的鼓舞下,太宗重拾信心,再次竭力抵抗,最終擊敗了蒙古軍隊,戰事告一段落。 ![]() 蒙古帝國的崛起 蒙古大軍撤退之后,陳朝繼續在陳守度和陳煚兩叔侄的帶領下繼續向前發展,儒學文化也在越南梅開二度,再次興盛起來,并誕生了許多文學藝術品,比如越南第一部史書《大越史記》就是在這一期間誕生的。 但在二十七年后的1285年,陳朝文化發展的小高潮期被迫中斷,因為在這一年蒙古滅亡了南宋,蒙古大汗忽必烈以陳朝皇帝不親自入貢為由,讓皇子脫歡率領十萬大軍對越出兵。 結果,蒙古再次大敗,脫歡跑回了中國。當時蒙古人又多又能打,橫掃了整個亞歐大陸,為何兩度攻不下越南呢?這里稍微說一下原因。 因為當時元軍來到越南,山高路遠,道路崎嶇,大軍開到越南的時候,已經是兵困馬乏的狀態了。再加上越南當地炎熱的天氣,北方蒙古人的體質本來就不耐熱,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中暑染病。 所以當元軍剛到越南的時候,還能趁著士氣高漲打幾場勝仗,但是時間一長就不行了,士兵們累得累,病得病,又在這多山的地形環境下,無法發揮出蒙古騎兵的優勢。 另外,越南在陳朝前期的治理下政局穩定,大家齊心抗敵,當時越南又出了像陳國峻這樣的大才將領統兵作戰。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元朝戰敗也并不是偶然。 ![]() 1285年的蒙越戰爭 1287年的時候,脫歡再次統兵南下,又一次失敗而歸。雖然越南陳朝三次打敗蒙古大軍,但是陳朝也知道他們只不過是個小國,并不是實力雄厚的大元對手,如果雙方長期開戰,對越方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當時的皇帝陳仁宗就派使者出使元朝,希望能夠停止戰爭,恢復對元的朝貢關系。而元朝這邊也因為忽必烈的去世,取消了第四次入侵計劃,轉而同意了越南的朝貢要求。 后來元朝滅亡,大明建立,明太祖朱元璋與陳朝互派使節通好,明朝還冊封了當時的陳裕宗為安南國王,雙方建立了藩屬關系。 但是這時候的陳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朝政渙散,奸臣當道,農民起義不斷,陳朝王室之間的奪權斗爭也是輪番上演。 再加上南邊的老對手占婆國開始興起,連番攻打陳朝,并在1377年的時候,占婆國的軍隊還擊斃了當時的陳朝皇帝陳睿宗。 陳睿宗死后,皇室奪權斗爭更加激烈,最終在1400年,陳朝外戚黎季犛廢除了陳朝末代君主少帝,建立了胡朝。 ![]() 黎季犛 黎季犛建立的國家為什么不叫黎朝,叫胡朝呢?因為黎季犛祖上姓胡,就在他登基之后就恢復了胡姓,所以他建立的國家也就被稱之為了胡朝。 黎季犛即位才一年,就退位給了自己的兒子胡漢蒼,自稱為太上皇,但實際上仍然掌握著越南的朝政大權。 但在這個時候,一批陳朝舊臣和陳朝宗室跑到了大明朝告御狀,把胡家篡位的事情全部說了出來,還說胡朝想抗衡明朝,請求明朝出兵幫助陳家討個公道。 當然了,明朝當時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于是在1407年,明朝打著幫助陳家伸冤的旗號討伐胡家,擒獲了胡氏父子,存在僅七年的胡朝宣告滅亡,越南的國土被明朝吞并,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 陳家剛開始的時候只是想請大明幫忙復國,也沒想到結局會成這個樣子。于是,不斷有陳朝宗室發動復國運動來反抗明朝的統治,在1407年到1413年之間,陳氏后人又建立了一個后陳朝的政權,但最終還是被明軍給滅亡了。 ![]() 明朝在越南設立承宣布政使司進行管理 另外,越南已經脫離中國的統治很久了,大多數老百姓都不愿意做明朝的子民,也在不斷起事反抗,其中勢力最大的是一個名叫黎利的豪族,他自稱平定王,并擁立了一個自稱是陳朝宗室的陳暠為帝,進行反明斗爭。 此時的明朝已經遷都到了今天的北京,將主要精力放到了防患北方的瓦剌人身上,最終同意了越南恢復獨立,冊封黎利擁立的傀儡陳暠為安南王,雙方之間再次恢復到了和平狀態。 戰爭不斷、陰謀不斷的越南就在越南恢復獨立,明軍撤退的第二年,黎利就殺死了陳暠,自己稱帝,建立了后黎朝,但仍然與明朝保持著宗藩關系。 后黎朝前期,國家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他們出了一個非常優秀的皇帝——黎圣宗。 后黎朝第五代君主黎圣宗繼位之后,推行了多項改革,包括改革官制、大興科舉、頒行法典等,又致力于調整農務、改善經濟,使得越南國力迅速提高。 另外,在黎圣宗時期,越南還多次對外用兵,平定了占婆、老撾等地,使當時的越南在國力和軍事上顯赫一方。 ![]() 黎圣宗 但是有好的皇帝,肯定就有不好的皇帝。到了后黎朝的第八個君主黎威穆和第九個君主黎襄翼這里,就開始亂了。 這兩個人都是昏君,黎威穆是被黎襄翼殺死的,而李襄翼后來又被大臣們殺死,可見當時的朝中已經很亂了。 黎襄翼死后,朝中政局更加混亂,黨派之爭已經鬧得不可開交,剛繼位的新皇帝昭宗黎椅為了安穩朝中大局,就叫了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軍莫登庸帶兵入朝,幫忙平定亂局。 這個劇情是不是很像中國東漢末年的何進召董卓入京,而莫登庸也和董卓一樣,在平定了朝中亂局之后,就完全控制了朝政大權。 這個時候,昭宗黎椅才發現自己是引狼入室了,于是準備討伐莫登庸,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之后,莫登庸殺死了昭宗,立了昭宗的弟弟為恭帝,幾年之后的1527年,莫登庸又逼迫恭帝退位給自己,越南莫朝建立。 雖然莫登庸已經登基稱帝,但是莫家篡位的做法卻引起了很多黎氏舊臣的不滿。其中有一個名叫阮淦的將軍,找到了黎昭宗的一個兒子擁立為帝,宣布恢復后黎朝。 在阮淦的軍事支持下,后黎朝收復了南方故土,和北方的莫朝形成了對峙之勢,這就是越南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 ![]() 越南的南北朝時期 1545年,后黎朝的實際掌權人阮淦被莫朝奸細下毒給害死了,阮淦的女婿鄭檢和阮淦的兩個兒子之間,為了爭奪阮淦的繼承權,開始大打出手。 最終,阮淦的長子阮汪被鄭檢殺死,而阮淦的次子阮潢主動讓出了朝中大權,自請去鎮守順華城,鄭檢就這樣獨自一人繼承了他岳父的官職和權力。 鄭檢死后,他的繼承人鄭松掌握了后黎朝的大權,并在1592年,鄭松率軍攻破了莫朝首都升龍城(今越南河內),結束了黎莫南北對峙的局面。 這個時候,鄭松雖然完成了統一,但他自己不是君主,君主還是黎氏,不過黎氏這個君主只是名義上的而已,實際大權都在鄭松手里。 鄭家之所以不敢篡位的原因,一是無法向明朝交代,害怕明朝借機攻打越南,二是當時政局很不穩定,稱帝反而會給其他反對勢力起兵的借口。 因此,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此后的鄭家就一直世襲為王,成為后黎朝的實際掌權人,這一時期的越南政治形式也被歷史學家們稱之為“鄭氏政權”。 ![]() 鄭、阮兩家的對峙 在這期間,后黎朝的皇帝類似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已經名存實亡,實際權力都掌握在各地藩王手中。其中最為強大的當屬控制王都和北方的鄭家,其次就是以順化為根據地,控制了南方的阮家。 這個順化阮家的奠基人就是上文中說到的阮淦次子阮潢,當時阮潢以退為進,主動讓出朝政大權給鄭家,之后他以順化為根據地,很快就發展了起來,在混亂中逐漸掌控了當時的越南南部,成為了實力并肩鄭家的大諸侯。 鄭家和阮家在莫朝滅亡后的幾十年間,數次交戰,但是誰也沒有搞定誰,最后雙方只能各自劃定地盤,再次開啟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就在雙方打架的這段時間,大明滅亡了,清朝建立,鄭家因為控制著王都和黎氏傀儡皇帝,所以主動代表越南和清朝建立了藩屬關系。 而南方這邊,阮家對外基本上就是打打殺殺,不斷擴張版圖,但是也因為長期的戰爭,導致老百姓賦稅加重,南方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 ![]() 西山起義 1771年的時候,出身西山地區的阮岳、阮侶和阮惠三兄弟率領農民軍起義,成功推翻了南方阮家的統治,又一路北上滅掉了鄭家和后黎朝,結束了越南兩百多年的割據歷史。而這場農民大起義就是越南歷史上規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的西山起義。 阮氏三兄弟雖然成功地推翻了后黎朝的混亂統治,可是就在一片形勢大好的時候,兄弟三人之間發生了內訌,各自占據一片領地,隨即兄弟之間反目成仇,互相攻伐。 最終,以老三阮惠占據了上風,三方最終講和,重歸于好,但是這場內后也導致了西山朝元氣大傷,給予了后黎朝的末代君主黎維祁復辟的機會。 黎維祁復辟之后,立馬向清朝求助,清朝也派出軍隊幫助后黎朝復國,但最終被阮惠打敗,黎維祁也流亡到了中國,最終病逝北京。 阮惠雖然打敗了清軍,但是他對清朝非常顧慮,于是就賄賂清軍大將福康安從中調和,一邊又派出自己的侄子帶著許多金銀珠寶跑去北京向乾隆請罪。 ![]() 阮惠遣使入京圖 最終,收到財寶的乾隆大喜,就冊封了阮惠為安南國王,承認了他的地位,越南西山朝正式建立。 走向近代被殖民的越南雖然阮惠對清朝積極服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認可,坐穩了越南皇帝的寶座,但是根據史料記載,阮惠其實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在位期間一直在打算入侵中國的兩廣地區,并且資助了許多反清組織,比如著名的天地會就受到阮惠的暗中支持。 但是這時候的越南面臨著更大的敵人——暹羅,因為在當年西山起義的時候,阮氏三兄弟雖然打敗了順化阮家,但是順化阮家的繼承人阮福映逃到了暹羅,并在暹羅國王的幫助下,不斷在騷擾西山朝的南部邊境。 1792年,阮惠去世后,他的兒子阮光纘繼位,西山朝再度爆發內亂,將領之間猜忌不斷,這給了一直企圖復國的阮福映機會。 在暹羅的幫助下,阮福映趁機北伐,西山朝節節敗退。最終在1802年,阮福映攻克升龍,俘虜了阮光纘,西山朝宣告滅亡,而越南也進入了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阮朝。 ![]() 阮福映 阮福映稱帝之后,立即向清朝遣使稱臣,建立了宗藩關系,獲得清朝御賜國號“越南”,此后這個稱呼一直用到了現在。 阮朝建立后,阮福映和他的兒子阮福晈在位期間,致力于恢復飽經戰爭洗禮的越南經濟,兩人都是很有作為的皇帝,在他們父子兩人的帶領下,越南在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再度強大了起來。 特別是在阮福晈時期,越南對周邊國家發動戰爭,侵占了柬埔寨和老撾大半領土,令越南達到了有史以來疆域最大,也使得阮朝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而且阮福晈還做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情,他將清朝御賜的國號“越南”改成了“大南”,這種擅自更改國號的做法,顯然是向宗主國的權威發起了挑戰。 原本清朝是打算干涉的,但是因為第二年就爆發中英鴉片戰爭,清朝已經自顧不暇,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更可惜的是阮福晈在外交上學習了清朝的閉關鎖國,拒絕與西方國家交流和聯系,導致越南逐漸落后于西方國家。更是因為阮福晈禁止歐洲傳教士在越南傳教,給了法國后來入侵越南的借口。 ![]() 鼎盛時期的阮朝疆域 阮福晈死后,他的兒子沒有他這樣的治國能力,國家也就基本維持太平。到他孫子阮福時這里,越南就開始遭到了西方列強法國的入侵,戰敗之后被迫簽訂了越南歷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第一次西貢條約》。 《第一次西貢條約》的簽訂,標志著越南近代史的正式開始,同樣也標志著越南開始逐步淪為社會。 阮福時在位晚期,法國再次入侵越南,《第二西貢條約》的簽訂,使得整個越南南部都被法國侵占,而且為了巨額賠款,越南朝廷還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民怨四起。 1883年的時候,阮福時去世后,整個越南朝政更加動蕩,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有權臣當道,之后的幾個皇帝都是被權臣給弄死的。 在1883年和1884年,越南和法國又先后簽訂了《順化條約》和《第二次順化條約》,引起了越南的宗主國清朝和法國就越南的宗主權問題而開戰。 最終清朝不敗而敗,在1885年的《中法新約》中,清朝正式將越南的宗主權讓給了法國。至此,越南完全淪為了法國的,阮朝皇帝成為了法國統治越南的傀儡,此后再也沒能翻身。 ![]() 阮朝士兵舊照 由于之前越南長時間都是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已經滲透到了越南社會的方方面面。而對于法國而言,想要強行讓法國文化取代中華文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鼓勵越南人學習“國語字”。 國語字是基于拉丁字母演變而成的,是由一個法國傳教士所創造的,越南成為法國之后,公文大多都使用這種國語字,并且逐漸普及起來,一直使用到現在,成為了今天的越南文字。 之后的越南社會中,漢文化影響日益衰落,而來自西方的天主教文化影響卻逐漸加深,以法國文化為代表的西式文化在這個階段大量涌入越南,直到現在的越南社會已經被打上了深刻的法國文化烙印。 邁向現代的越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進入了全面抗日戰爭階段。當時很多海外華僑和一些國際組織對中國的援助,不少都是通過海運來到越南,再從越南運到中國。 日軍為了切斷中國獲取外援的通道,要求法國控制下的越南停止運輸物資給中國,并要求法國政府允許日軍進入越南。 當時的法國實行綏靖主義,也知道自己在遠東的力量不及作為地頭蛇的日本,所以對日本作了讓位。此后日本勢力不斷進入越南,開始和法國搶奪在越南的主權。 ![]() 入侵越南的日軍 這一期間,最慘的還是越南老百姓,因為日本和法國為了囤積軍用物資,都在逼著越南老百姓改種棉花、黃麻、桑樹等經濟作物用于軍事生產,同時又大肆搜刮百姓們僅存的糧食作為士兵的軍糧,導致越南爆發了大規模饑荒。 而駐扎在越南的法國和日本軍隊不僅沒有賑災,反而變本加厲的囤積糧食,導致越南百姓在二戰中,因為饑荒問題就餓死了數百萬人。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關鍵階段,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被美軍打得節節敗退,日本害怕法國會趁機收回越南的主導權,導致日軍喪失在東南亞的最后優勢。 1945年3月9日的時候,在越南的日軍聯合了越南阮朝的傀儡皇帝——保大帝阮福晪,發動了“三九政變”,一起進攻法軍陣地,越南也就此脫離了法國的掌控,建立了日本控制下的越南帝國。 這時候的阮朝雖然國號為“越南帝國”,但實際上只是從法國的傀儡變成了日本的傀儡,依舊沒能建立起獨立完整的統治機構。 ![]() 年輕時候的胡志明 也正是因為越南政府的軟弱,激發了許多愛國青年走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其中以胡志明為代表的一批越南先進分子在香港成立了越南共產黨,并在蘇聯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越南共產黨逐步壯大了起來。 在二戰期間,以越南共產黨為核心的越南獨立同盟會也組建完成,成為了當時越南民族抗擊外國侵略勢力和本國反動勢力的一支尖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二戰同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會趁機發動八月革命,在河內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布越南從日寇手中奪回了政權,并且要廢除君主制,脫離法國統治,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但是這個時候的法國是不甘心的,他們企圖要重新統治越南。于是,就在八月革命后,法越戰爭相繼爆發。 胡志明所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因為首都在北方的河內,所以被稱作為北越。而法國不承認北越政權,所以又再次扶持了保大帝阮福晪為皇帝,定都在南方的西貢,也就是俗稱的南越。 ![]() 南越和北越 戰爭一直持續了九年時間,最終在1954年,雙方簽訂了《日內瓦協定》,條約規定:第一、法國撤出戰爭并且承認越南的獨立;第二、南越和北越以北緯17°線為界,并在兩年時間內舉行公投,讓兩越人民自行決斷到底由誰來完成越南的統一。 以上這些聽起來確實沒什么大問題,因為雙方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不需要用武力去解決國家的統一問題,只要各自營造出我的政府比你的政府還要好就可以了。 所以在戰爭結束后,南越這邊的保大帝為了營造民主氣氛,就任命了以前的吏部尚書吳廷琰為首相,搞起了君主立憲制。 可是保大帝卻不知道這個吳廷琰這個人的野心有多大。吳廷琰一上任后,就開始掃除異己,提拔重用自己的人,很快就架空了保大帝,“真正”做到了君主立憲制。 而且吳廷琰還買通了南越黑幫作為自己的鷹犬,用來控制南越的人民的輿論,不允許南越人民對保大帝表忠心。 隨后,吳廷琰又煽動南越人民舉行公投,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越南共和國,吳廷琰成為了南越的第一任總統。 ![]() 吳廷琰與美國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握手 吳廷琰之所以敢這么囂張,原因是他背后有美國政府作為靠山。 二戰結束后,世界大環境進入了美蘇爭霸的階段,而北越的胡志明奉行的是共產主義,和蘇聯走的很近,美國害怕整個越南都變成社會主義國家,從而導致東南亞的連鎖反應。 因此,美國在此前就一直暗中扶持吳廷琰,因為吳廷琰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而且還是一個反共分子。 就在吳廷琰當選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擠所有非天主教的教徒,尤其是佛教徒,比如規定天主教徒不用繳稅,而佛教徒要繳雙倍的稅,天主教徒的士兵可以派發步槍,而信奉佛教的士兵只能拿到水果刀。 除此之外,因為當時許多南越黑幫都是吳廷琰的鷹犬,所以當時的南越治安相當不好,當街打人、搶劫、強奸事件層出不窮,搞得南越人民苦不堪言。 ![]() 正在抗議宗教迫害的南越民眾 后來,轉眼間到了1955年11月,距離日內瓦協定和聯合國規定的公投時間還有半年多,吳廷琰很清楚自己把國家治理的成啥樣,害怕公投失敗而不敢舉辦,打算直接用武力方式解決統一問題。 于是,吳廷琰在美國的繼續支持下,開始搜捕屠殺共產黨人,并對北越發動了戰爭,越南戰爭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開打了。 越南戰爭剛爆發的時候,其實美國并不想干預太多,因為朝鮮戰爭才剛結束不久,疲累的美國不想很快地卷入新的戰爭。所以在一開始,美國政府只派了幾千名的軍事顧問到南越來負責訓練南越的士兵。 美軍后來的人數之所以暴增,是因為吳廷琰所管理的政府,真的是爛到一個不能再爛,南越各地都有人反抗,吳廷琰也在1963年11月2日被暗殺,結果南越竟然找不到適合的人來接任,導致軍閥割據,天下大亂,美國不得不考慮直接參與到戰爭中。 ![]() 美國出兵越南 1964年8月,美國借口自己的軍艦在越南東京灣附近巡邏時,遭到北越海軍的挑釁為借口,正式對北越宣戰。這就是標志著美國正式陷入越戰泥潭的“東京灣事件”。 關于越南戰爭的細節和經過,以后我會單獨出一篇文章給大家細細講解,這里由于篇幅有限,咱們就簡單介紹一下導致戰爭走向的一些主觀因素。 美國在東京灣事件之后開始大規模增兵越南,并對北越實施無差別空襲,但是北越有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也不是吃素的,美軍的無情空襲也讓越南人民更加堅定了抗擊美軍的決心。 再加上當時的南越政府相當的腐敗,搞得許多南越軍隊打仗打到一半,突然調轉槍口開始攻擊美軍,這也讓許多在前線的美軍一邊對敵,還要一邊提防盟軍隨時有叛變的可能。 另外,胡志明特別聰明,他對士兵開出了相當優厚的條件,答應士兵們打贏回家后,每人送一塊土地,這大大激發了越南人民的參戰熱情。 ![]() 越南戰場上的美國士兵 反觀美國這邊,美國大兵來越南打仗只是為了國家利益,每個人都希望能平安回家,都不愿意把自己的性命交待在這這片東南亞雨林里。 而且當時間進入六十年代下半葉后,衛星電視開始在歐美國家普及,美國本土的許多家庭通過衛星轉播看到越南戰爭的慘烈情況,導致整個美國掀起了一股反戰浪潮,很多年輕的美國人都開始拒絕參軍,并要求美國政府停止越南戰爭。 1973年,美國在全世界的輿論壓力下,開始從越南撤軍,越南戰爭隨即進入了尾聲。 1975年4月30日,南越首都西貢,也就是現在的胡志明市被北越軍隊占領,越南戰爭正式宣告結束。 ![]() 南越總統府被北越軍占領 在越南戰爭結束的第二年,北越政府(越南民主共和國)宣布成立了新的統一國家——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至此,越南再次完成了統一。 關于越南的歷史就為大家說到這里,篇幅有點長,感謝您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