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凰網軍事頻道特約作者 尤金少將 核心摘要: 1.有媒體爆料稱俄軍在前線損失了40%的坦克,將庫存的T-62坦克送上戰場作為補充。 2.T-62坦克采用4人制車組,比其他俄制現役坦克多一人,對于缺乏人力的俄軍而言將帶來更大的人員壓力。 3.烏克蘭國防部稱俄軍將T-62坦克作為“長期射擊點”部署,點明了這些坦克的特殊用途。 俄烏邊境的T-62照片 早在俄軍宣布進入第三作戰階段之前,就有多家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爆料,稱俄軍正在西部軍區整備和翻新T-62坦克,并將它們運往烏克蘭前線。部分文章更是煞有介事的聲稱俄軍已損失了戰前40%的坦克和20%的兵力(還有更夸張的說法),其軍事實力已經油盡燈枯。還配了幾張清晰度較高的照片,稱已經有當地人在俄烏邊境拍攝到了俄軍正在向烏克蘭前線運輸的T-62坦克。 然而,只要對中東局勢和軍貿有所研究的人,基本上都認識這些照片。這組照片拍攝的位置確實離俄烏邊境不遠,但時間卻是2018年夏季。照片中的T-62MV和T-62M實際上是分別被轉售和援助給利比亞國民軍與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國防軍的。 況且,如果真要補充戰損,喀山周遭大庫封存的T-72顯然是更好的選擇。這些車輛大多是1995年前后才封存的,車況比蘇聯還沒解體就開始封存的老T-62好得多。且俄軍的裝甲部隊基本都是三人車組,而T-62則是四人車組,這和俄軍長期以來“缺人不缺車”的客觀事實是矛盾的。 由于文章配圖敷衍,內容也過于離譜,撰寫者更是缺乏軍事數學概念(別說損失20%的兵力了,現代軍隊損失兵力超過10%基本上就已經失能了)。除了極少數急于將之作為佐證俄軍已經完全失能觀點的媒體人外,相關報道幾乎未被任何研究者重視。 T-62坦克的來源 但到了5月25日,互聯網上開始陸續出現了新的列車上的T-62坦克照片。直到27日,在活躍于赫爾松地區的俄軍裝甲列車部隊與陸軍航空兵部隊的協同影像中,終于出現了一些相對清晰的T-62坦克影像。經過輪廓對比大概可以確認,這些T-62是安裝了被稱為“勃列日涅夫的眉毛”的前部附加裝甲的T62M。這倒是說得通了,俄羅斯裝甲列車部隊下屬的鐵路巡邏部隊曾大量裝備這型戰車,并在車臣戰爭多次參戰,這些戰車似乎很可能是隸屬于裝甲列車部隊的鐵道防御車輛。 但隨著更清晰的照片的出現,這一猜測被迅速否定了。火車上運輸的坦克并非裝甲列車部隊的大量加裝柵欄裝甲的T-62M,而是采用舊式橡膠裙板的原版。有些車輛甚至存在翼子板和擋泥板片丟失的情況,顯然不是從封存地開出并進行過整備的車輛。而俄軍先前在高加索軍區和外貝加爾湖地區的的數個集團軍均有裝備過T-62M,在08年的格魯吉亞戰爭與2018年的中俄聯合軍演中均有使用,直到2021年之后才逐步被T-72B3取代。但由于結構簡單、維護方便,這些車輛至今依舊作為俄軍戰車訓練所的主要耗材車。在此基礎上,一個更新且更為可信的假設也開始出現——這些車輛很可能是俄軍從高加索戰區的基地和訓練所里拉來的,俄軍可能將在當地以親俄的民眾和反正的原烏克蘭軍隊為基礎,訓練并成立“赫爾松人民軍”,而這些T-62M將會成為這支軍隊的第一批坦克,同時承擔培訓和作戰任務。 但這又涉及到剛才的問題,和俄軍一樣,親俄民兵也同樣缺乏人手。俄軍通常以繳獲自烏克蘭方面的T-64系列坦克移交民兵,以此簡化后勤和便于補充。而T-62和T-64這兩臺車盡管編號差的不遠,操作和維護卻是完全的兩碼事。用這種車非但練不出合適的戰斗員,反而可能使新接收該車的部隊陷入后勤和管理混亂。 T-62在烏克蘭的部署 在之后的幾天里,再也沒有更多關于這些坦克的消息。關于這場戰爭的戰報與新聞更新的越來越快,以至于絕大多數人甚至難以記住上一周的軍事和裝備熱點。但到了5月30日,又有人更新了相關動態。在赫爾松州北部,梅利斯托波爾南部的火車站附近,有人拍到了一列滿載著20多輛T-62M2和M3的列車正在徐徐前進。此后還有人拍到了火車進入車站并卸下坦克的情況。相關視頻中火車并沒有掛載可以攜帶彈藥的貨運與裝甲車廂,且赫爾松當地不存在T-62使用的舊式115mm滑膛炮彈藥,基本可以確認這些坦克在車內攜帶了彈藥和燃油。 6月1日,根據西方媒體援引烏克蘭軍方情報部門的報告,這些T-62已經被部署到了扎波羅熱南部的花斯利夫卡。一些在扎波羅熱南部和赫爾松地區的媒體記者也證實,俄軍在5月25日前后在當地征召了一些參加過蘇軍的老坦克手,這些信息似乎驗證了之前關于俄軍將會將這些車輛移交到赫爾松地區武裝的推測。但此后,又有數天再無該型車輛的消息。 6月6日,這些T-62M終于再次出現在了赫爾松——扎波羅熱公路上。但其狀態已經和之前大為不同。坦克上刷了迷彩,頂部被安裝了之前V集群從T-72上拆下的“鐵籠”附加裝甲,一些車輛的炮塔后部和發動機艙頂部也加裝了附加裝甲,且都還攜帶了一些板條箱和包袱卷。根據附近居民的說法說法,坦克車隊很長,幾乎一整天都沒有停下來。通常而言,坦克在安全區內的長途行軍都會由掛車代勞以節約機械壽命,獨立行動的坦克往往意味著他們正在進入陣地。 盡管有人引述先前俄軍車長接受采訪時的說法稱該設備基本無用且極端麻煩。但根據筆者懂俄語的朋友查證的采訪原文。結合前后文,這位車長表達的原意是:在T-72B3炮塔頂部擁有爆炸反應裝甲保護的情況下,鐵籠附加裝甲是并不必要的。因為很少會用攻頂導彈能夠擊中車頂區域,且在車輛高速機動中,坦克上的衛星通訊電線容易與鐵籠磕碰造成短路與干擾,且影響坦克的頂機槍射擊和車內乘員的逃生,在這樣的條件下,這些籠子的存在確實弊大于利。 而在T-62M上,情況就完全不同了。T-62M的炮塔頂部并沒有、也難以加裝爆炸反應裝甲,而俄軍更不可能為其加裝新的衛星通訊天線。在這樣的情況下,俄軍在T-72上遇到的問題并不會再次發生在這款老車上。其次,這種鐵籠盡管未必能完全阻止反坦克導彈對坦克的傷害,卻一定能阻止小型無人機投彈對坦克的車組成員的傷害。 而在同一天,烏克蘭的社交網絡上還出現了一張所謂的“T-62M已在前線被擊毀”的照片,但從這張沒有照片上看,這輛坦克坦克并不是T-62M,而是一臺之前未見報告的的T-62MV。且其外部沒有燒焦和損毀痕跡,履帶和動力系統也沒有明顯傷痕,炮塔正面的爆反籠架上尚未安裝爆反,更沒有像是其他已經部署在扎波羅熱南方的車輛一樣加裝附加裝甲和修改涂裝。從旁邊被撞爛的護欄,道路上的履帶印和在車邊的非武裝人員上看,該車更像是在俄國本土前往修理廠突中因誤操作或機械故障沖出路面,撞到護欄上被卡住了。不過,這也意味著一點,俄軍在啟封更多的T-62該型坦克,并嘗試將它們恢復到完全體狀態。 隱藏戰爭信號的“坦克堡壘” 6月6日之后,就再也沒有這些車輛的照片與視頻流出了。不過,在6月9日的記者會上,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Oleksandr Motuzyanyk稱:“在扎波羅熱方向,俄羅斯侵略者正在建立火力系統。特別是在瓦西里耶夫卡地區部署了多達30輛敵方T-62坦克作為長期射擊點。”這倒是一語點醒夢中人了。瓦西里耶夫卡地區在之前的戰斗中曾經是雙方密集炮戰的地區,當地的居民早已被疏散,自然也就沒有人會拍攝坦克了。而考慮到“長期射擊點”的需求,T-62M當然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所謂的長期射擊點,一般是指坦克堡壘。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戰時德軍使用坦克制造的防御工事。德國人會選取有利地形挖掘大型掩體,將坦克炮塔安在這些掩體上,或者將坦克停在其中以隱藏弱點,并通過強而有力的坦克炮對敵人進行阻遏射擊。 而這一設計在冷戰時期被蘇聯發揮到了巔峰。他們在許多島嶼和國防線上設置了大量的坦克堡壘。它們中的一部分是全固定式——既只保留炮塔,或者拆除了坦克的動力與行走裝置。另一部分則是半機動式——既保留坦克的動力與行走裝置,確保戰車在不同射擊陣地間進行移動的能力。而從俄軍坦克的狀態看,他們顯然選擇了后者。 如果不移動或者只考慮短途移動,那T-62M坦克車組里就只需要保留三個人,由駕駛員兼任裝填手即可。而駕駛T-62出身的蘇聯老兵也不需要從頭學起,而是簡單的復建后即可發揮這些戰車的全部效能。且T-62M采用柴油機和非可燃藥筒,即便被命中也不容易起火,火災導致殉爆的速度也較T-72更慢。盡管T-62難以應對烏軍的T-64和T-72系列坦克,但在航空器的掩護下,只要不投入進攻,進行單一的據點防御,它們遭遇對方優質坦克沖擊的概率就不大。 當然,這也意味著一點,那就是俄軍在扎波羅熱東南方暫時沒有進攻計劃,而是趨于建立一條廉價但堪用的防線。他們可能短期內不打算從這個方向上法起進攻了。至于先前那臺撞到護欄的,和可能更多正在啟封的T-62MV,則很可能隱藏著一個新的信號:俄國人要么是在為戰爭的掃尾工作做準備,要么是在為更加長期的戰爭做準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