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位國學大師說過,一個人的命格夠不夠硬,德行夠不夠深厚,決定了他能否承受更大的福氣。 為什么《周易》當中會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之說? 其實,如果你的德行不夠深厚,那你就很難承受得住生活中的禍患和福氣的沖擊。也許僅僅是一個意外,就能讓人陷入到困境當中。 同樣是遇到意外,有些人就是“大難不死,必有后福”,而有些人就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就真的是“命”的問題了。 如果你覺得“意外”之事兒有點極端,那我們不妨思考一下“財富”的問題。 一些暴發戶,運氣很好,直接發了一筆橫財。可為什么他們守不住這筆橫財,甚至還會讓這筆橫財招惹來橫禍呢? 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也擁有了巨大的財富,為什么別人就守得住呢? 這世上有很多事兒,都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有些時候,你得到了,但你的“命格”未必就守得住。 要知道,命格特別“硬”的人,往往有這幾個遭遇,非同一般。 02 命格特別硬的人,往往能逢兇化吉。 老李還有幾年就退休了,但是,他卻很慶幸自己能夠活到今天。他說了這么一句話:“如果不是命運的眷顧,也許我二十年前就走了。” 其實,在二十年前,老李就遇到了一場車禍,坐在他前面的上司和同事,走的走,殘的殘,傷的傷,只有老李沒啥損傷,只是稍微有點腦震蕩。 經歷過這件事的老李,其實也看透了不少。他覺得,自己能撿回來一條命,那并非是自己的功勞,而是老天的庇佑。 像這種“大難不死,逢兇化吉”之人,往往是命格比較硬的人。他們,注定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刻,擁有更大的福氣,享受到更好的人生。 試想,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沒了,有些人走著走著就破產了,這不就是因為他們的命格不足以抵御生活的風險嗎? 人活一世,意外太多。對于意外,能否躲過,不僅要看能力,還要看命數。 03 命格特別硬的人,通常置之死地而后生。 兵法中有言:“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人,只要身處于困境當中,那他就得拼命掙扎,以求能夠存活下來。人,一旦身處死地,那他就得激發自己的潛力,讓自己能夠轉危為安。 越是有大能耐的人,越能經受得住生活的考驗。 就像歷史上的朱元璋,開局只是一個乞丐,一個和尚,可結果還是能奪取天下,成立明朝。說句現實點的話,朱元璋好幾次面臨“絕境”,換作普通人,早已中道而別了。 普通人,能夠在安穩的生活中抵御小危小難,就已經很不錯了。命格不夠硬的人,如果偏要做那些過分危險的事兒,那他就會朝不保夕。 命格比較厚實的人,就如同打著燈籠往前行走,哪怕他在黑夜中遇到了絕境,也能繼續走下去,直到看見黎明破曉的那一刻。 04 命格特別硬的人,通常會有貴人相助。 有句話說得很好,有緣者天渡之,無緣者天棄之。 真正有緣分的人,其實會得到老天的眷顧,甚至會被命運相助。比如說,你去到了哪個環境,就會有貴人來幫助你,讓你凡事都比較順利。 為什么周文王姬昌能在迷茫的時候遇到姜子牙?為什么勾踐能有范蠡的幫助?為什么劉邦可以駕馭漢初三杰而征服天下? 所有的相遇,所有的幫助,都是命運對于我們的饋贈。沒有平白無故的幫助,一切,都是有根源的。 有些人的運氣很好,做事也有手段,命也比較硬,那他就處于不敗之地當中。如此,又有誰不會來幫助他呢? 你的價值,就是別人幫助你所圖謀的目的。所以說,要想被伯樂欣賞,首先就得成為千里馬,其次還要熬過無數的苦難,方能成就非凡。 05 命格特別硬的人,通常都會“剛剛好”過關。 曾國藩給自己的書房取了一個名字——求闕廳。 所謂的“求闕”,大致意思是求取缺憾,接受人生的無常,接納人生的不完美。唯有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最為長久的。 如果說人生就是一個游戲,你永遠都是最快通關的那一個,那你的人生不就很快結束了嗎?一切,其實求個“剛剛好”的狀態就可以了。 吃飯,剛剛飽就行了;做事,剛剛好就可以了;闖關,剛剛過就行了。 這“剛剛”二字,其實就是讓人求“平衡”的體現。不要追求過分極端的事兒,不要讓自己做出極端的行為。如此,那我們的福氣和德行,就會越來越深厚。 水流,因為“剛剛好”而細水流長,匯入到大海當中,實現了自身價值的升華。過分高大的樹木,由于不懂得“剛剛好”,所以成為狂風暴雨第一個侵襲的對象。 所以說,真正的命格夠硬,本質就是讓人走“恰好”的道路。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