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6月24日,成立僅一年多的新四軍內,發生了一件震驚黨中央的大事,新四軍中殺敵最多、實力最強的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在安徽青龍場被錯誤處決了,年僅32歲。 高敬亭被錯殺后,對新四軍內部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有2000多名指戰員對革命失去希望并脫離部隊,大別山根據地的群眾也一度對新四軍失去了信任。 高敬亭被殺時,他的職務與陳毅、張云逸同為新四軍支隊司令員,比粟裕還高一級,他的繼任者是徐海東大將,就連他的警衛員萬海峰后來也是上將軍銜。 他的被殺,讓親者痛、仇者快,蔣介石喜出望外,這個讓自己懸賞十萬大洋,連派三任“剿匪”司令都束手無策的“大別山紅軍旗幟”,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死在了新四軍自己人的槍下。 遠在延安的毛主席聽到這個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發電報質問葉挺、項英等人:“我們讓高敬亭回延安,你們為什么殺他?速查原因報中央”。 建國以后,毛主席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共場合提起高敬亭,他說: “高敬亭在紅軍主力長征時,率領不足2000人的紅二十八軍在大別山拖住了國民黨17萬'圍剿'大軍,對策應紅軍長征做出了重大貢獻。高敬亭不該殺,中央發電叫不殺,他們不聽,還是殺了!” 有人說,如果高敬亭不被殺,那么“皖南事變”之后,最有可能接任新四軍軍長的就是擅長打仗的高敬亭,而不是陳毅元帥,如果他能活到1955年授銜,其軍銜最低也是大將,只可惜,歷史沒有那么多的如果。 本文和您一起推開歷史的迷霧,了解高敬亭這位被錯殺的新四軍第一猛將的故事。 ![]() 高敬亭雕像 一、大別山的紅軍旗幟1907年8月12日,高敬亭出生在河南光山縣董家店一戶農民家庭,由于家境十分貧寒,他在青少年時就走南闖北,以給地主家殺豬維持生計,被人稱為“高屠夫”。 高敬亭年輕時義薄云天,喜歡結交江湖朋友,他與董家店老街“春和暢”雜貨店的管賬先生梅光榮關系十分要好,兩人常在一起談論天下大勢。 梅光榮是進步人士,而他的表弟方進賢是共產黨員。1927年秋天,高敬亭認識了方進賢,從此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黃麻起義爆發后,高敬亭參加了革命;1929年3月,高敬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后被選為光山縣蘇維埃政府主席、中共光山縣委書記、中共中央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等職務,先后創建了光山獨立團、光山赤衛師和光山游擊師。 1932年,高敬亭奉命調往赤城,任豫東南道委書記。同年11月,鄂豫皖省委在黃安檀樹崗重建紅二十五軍,高敬亭被任命為75師政委。 1934年11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遭遇重大失利,為了保住革命隊伍,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開始了震驚世界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紅二十五軍是鄂豫皖最后轉移的紅軍主力,高敬亭臨危受命,奉命重新組建大別山紅軍,開展保衛鄂豫皖蘇區的斗爭。 當時的情況極為緊急,國民黨軍隊在大別山有十七萬多人,蔣介石任命安徽省省長劉振華任“剿共”總指揮,限一個月之內完全肅清大別山上的紅軍。 面對攻勢如潮的敵人,高敬亭迅速將皖西和鄂東的紅軍游擊武裝組織起來,成立了紅二十八軍,他自己任政委(未設軍長),下轄82師和手槍團,全軍共1100多人。 紅二十八軍成立以后,在高敬亭的指揮下,連續在霍邱、潛山等地打了幾個大勝仗,紅軍又重新在大別山站穩了腳跟,這可把立功心切的劉振華給氣壞了。 1935年2月15日,劉振華調動九個團的兵力,向高敬亭部活動的太湖涼亭坳一帶進攻。高敬亭得知敵人的進攻情報后,決定利用敵人“圍剿”心切,準備狠狠地打擊敵人。 他召開連以上干部會議,說道:“敵人雖然是我們的幾十倍,但他們地域不熟、各自為戰,并且矛盾重重,我們紅軍雖然人少,但我們熟悉地情,有人民和地方黨組織的支持,還有大別山根據地的掩護,便于開展游擊,完全可以堅持下來,消滅敵人,發展自己,我們是不可戰勝的。” 高敬亭親自率244團和手槍團,拖著敵人在大別山轉了四天,把敵人拖得疲憊不堪,高敬亭見時機成熟,直接把敵軍191旅帶進了長嶺關的埋伏圈。 敵人猝不及防,倉促應戰,被英勇的紅軍殺得丟盔棄甲,191旅的敵人被殲滅了大半,此役紅二十五軍共繳獲機槍六挺,步槍二百多支,子彈一萬多發。十天之后,高敬亭又率領紅軍全殲了敵軍194旅622團。 ![]() 紅軍在戰斗 蔣介石得知191旅戰敗和622團被殲滅的消息,大罵劉振華無能。 劉振華也氣急敗壞,他認為配合作戰的東北軍故意保存實力,致使自己剿共大計功虧一簣,于是派出他的嫡系部隊獨立第五旅進剿大別山紅軍。 3月10日,獨五旅旅長鄭廷珍得知高敬亭率手槍團在雙河一帶活動時,便傾巢而出。誰知又上了高敬亭的當,高敬亭帶著他們鉆深山老林,一連轉了半個月,把敵人拖得人困馬乏。 高敬亭率領紅二十八軍在雞冠山和送子關設伏,獨五旅幾乎被全殲,兩個團長被擊斃,鄭廷珍受傷落荒而逃,不可一世的獨五旅從此在大別山銷聲匿跡。 費盡心機的劉振華使盡招數,卻連續遭遇慘敗,其指揮的十萬多部隊不但沒有剿滅紅軍,還讓高敬亭越打越壯大,蔣介石一氣之下撤了他的職,由二十五路軍司令梁冠英取而代之。 梁冠英比劉振華也好不到哪去,雖然他不斷變換花樣,可仍然對高敬亭無可奈何。 3個多月來,紅二十八軍由1100多人發展到近2000人,武器裝備大大改善,每個連都建立了機槍班,彈藥也得到極大補充。 不僅如此,高敬亭還積累總結了很多游擊戰的經驗,堅持“三打三不打”原則,即:敵情明、地形好、繳獲大則打,反之則不打,傷亡大也不打。 他還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革命同情者,爭取國民黨基層的小頭頭,建立兩面政權,為紅軍服務。 高敬亭還在戰術上執行“拖垮敵人、疲勞敵人、擾亂敵人、打擊敵人”的“十六字訣”,這和毛主席“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十六字訣”有異曲同工之妙。 ![]() 游擊戰十六字訣 高敬亭這些從實戰出發總結的成功經驗,易于掌握和運用,對紅軍在大別山堅持斗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讓高敬亭成為了一個出色的游擊戰專家。 從1935年秋至1936年初的3個多月里,紅二十八軍化整為零,時而紅軍,時而國軍,三次打到了武漢邊緣的蘄春、黃梅、黃陂等地,氣得武漢行營主任何成俊連連向蔣介石告狀,大罵梁冠英“圍剿”不力,縱匪出山,危及武漢。 高敬亭所部特別善于偽裝成國民黨軍進攻敵人,多次殲滅敵軍,還殺了敵十一路軍的秘書長,搶了30多擔銀元的給養軍費,讓梁冠英焦頭爛額。 敵十一路軍的給養被紅軍截獲,何成俊又向蔣介石告了梁冠英一狀,說梁冠英縱容紅軍到處流竄。蔣介石十分惱火,撤了梁冠英的總指揮之職,讓衛立煌重返大別山就任總指揮。 衛立煌號稱蔣介石五虎上將之首,在國民黨內無論是作戰能力還是國民政府的支持程度,都是一流的。 衛立煌在“剿共”方面確實很厲害,他剛一上任,就建立“軍政并進”措施,逼迫群眾簽訂“五家連環保”制度,無論哪一年家“通共”,這五家人就要全部斬首。 之后他又廣修碉堡,在所有重要村鎮、山嶺、隘口、交通要道修筑碉堡,據安徽省政府統計,僅皖西地區就修筑了24700座碉堡,碉堡數量和密度,為當時之冠,想把紅二十八軍趕盡殺絕。 即便如此,等待衛立煌的仍然是失敗。 高敬亭非常的厲害,不但成功突破了衛立煌的封鎖,還果斷改變對敵政策,“采取攻心為上,攻擊為下”的策略。 他將過去對地方民團堅決打擊的政策,改為只要對紅軍有好處就不打,極大遏制了衛立煌的進攻,主力部隊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加到了3000多人。 高敬亭從1934年重建紅28軍,以超人的膽略,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困苦,領導和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奇跡般地戰勝了百倍于己的強敵,被譽為大別山紅軍革命的旗幟。 ![]() 高敬亭 二、新四軍第一猛將在紅軍遭遇重大挫折的情況下,大別山能繼續保持革命紅旗不倒,高敬亭功不可沒。他率領紅28軍牽制了國民黨17萬兵力,對紅軍長征的貢獻也是巨大的。他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堅持武裝斗爭,為日后成立新四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就在衛立煌準備大展拳腳與高敬亭較量之時,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抗日戰爭爆發了。 “七七事變”后不久,高敬亭就接到中共中央駐西安辦事處葉劍英讓人轉交給他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關于抗日救亡運動的新形勢與民主共和國的決議》等文件和報紙,這才知道抗戰爆發,時局發生了重大轉變。 高敬亭根據中共中央文件內容和呼吁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精神,立即與國民黨鄂豫皖邊區督辦公署談判,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停戰談判倡議。 7月27日,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達成協議。至此,大別山紅軍在高敬亭的領導下,完成了偉大的使命。 10月份,按照與國民黨當局的協議,共產黨將在南方八省堅持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湖北漢口成立,后駐江西南昌,由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云逸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 ![]() 新四軍領導人合影 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和一個特務營:陳毅任第一支隊司令員,轄第1、第2團;張鼎丞任第二支隊司令員,轄第3、第4團,粟裕次年4月份才任二支隊副司令員; 張云逸兼任第三支隊司令員,轄第5、第6團;高敬亭任第四支隊任司令員,轄第7、第8、第9團和手槍團;軍部特務營由湘南、閩中等地紅軍和游擊隊編成,全軍共1萬余人。 從當時新四軍的組成來看,第四支隊共3100多人,是新四軍四個支隊里面,人數最多,裝備最精良的一支部隊。 1938年3月,高敬亭率部奔赴皖東和皖中,四支隊成為進軍敵后最早的部隊。在進軍途中,高敬亭發現國民黨軍隊不戰而潰,日軍不可戰勝的論調甚囂塵上,老百姓流離失所,高敬亭就準備打幾個勝仗鼓舞中國軍民的士氣。 5月12日,第四支隊的二營在營長黃仁庭的帶領下,埋伏在蔣家河口,一戰殲滅日軍守備部隊25人,自身無一傷亡,打破了“江南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揭開了華中敵后游擊戰的序幕。 這是新四軍挺進敵后的第一戰,比粟裕指揮的蘇南韋崗伏擊戰還早一個多月,相當于新四軍的“平型關”之戰。 就連蔣介石都親自致電葉挺、項英:“貴軍四支隊蔣家河口出其挫敵,殊堪嘉慰。” 此后的5、6月間,高敬亭率領四支隊先后發動了數十次大小戰斗,共斃傷俘日偽軍2300多人,擊毀汽車156輛,消滅民團、土匪3700余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四支隊也發展到了一萬余人,是新四軍實力最強的支隊。 周恩來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接見了高敬亭,他多次表揚高敬亭是軍內有名的游擊專家,為革命立下了很大的功績。 ![]() 周恩來 三、突如其來的厄運高敬亭在大別山的功績有目共睹,新四軍成立后,他帶領四支隊在皖中、皖東抗擊日本侵略者,也立下了卓越的功勛。 作為新四軍最強支隊和大別山紅軍旗幟的高敬亭,他在對敵斗爭中是勝利者,但在革命內部的斗爭中卻被誤殺。 無須諱言,高敬亭功高權重,在新四軍中又是實力最強的支隊司令員,加上他性格高傲,又執意換掉延安給他派的政委鄭位三等人,因此難免會和其它戰友產生矛盾。 在大別山三年游擊期間,因失去黨中央的領導,高敬亭在被敵軍圍困時,很難分辨有些戰友的身份,在“肅反”擴大化時也錯殺過自己的戰友,積怨頗多,這是他被錯殺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重要原因: 一是高敬亭遠離黨中央,缺乏組織監督,獨攬大別山黨政軍大權,養成了一言堂和獨斷專行的家長作風,這對他處理與上級的關系有影響; 二是高敬亭領導的紅二十八軍不斷取得的勝利,使他產生了居功自傲的心理,自認為比新四軍其他三個支隊強得多。 三是高敬亭不忍心拋棄辛苦創建的大別山抗日根據地,不想將之讓給國民黨,因此對新四軍軍部的命令有意見,拖延執行葉挺軍長讓他率部東進的命令,這使他與葉挺的矛盾驟然加劇。 四是高敬亭的嫡系心腹四支隊第七團團長楊克志和政委曹玉福叛變投敵,讓軍部對他產生了疑心,認為他也有叛變投敵的可能。 后來,看到高敬亭抗命不遵,不聽調遣,葉挺在青龍場召集四支隊連以上干部會議,宣布高敬亭的4條罪狀: 一是擁兵自重,不服從軍部領導,不聽調遣;二是排擠延安派來的黨政干部;三是搞宗派,任用親信,縱容部下;四是山頭主義,家長作風,用人不察。 高敬亭反駁說:“紅28軍在艱難困苦中戰斗了三年,才有了這支部隊,我沒有錯!我們與中央失去聯系三年多,孤軍在大別山作戰,能堅持到今天,這容易嗎?” 對于以上四條罪狀,高敬亭拒不承認,他以大量事實逐條辯駁,隨即招來更加嚴酷的斗爭。與會人員大多是四支隊的指戰員,他們最清楚高敬亭所講事實的真偽,都為高敬亭感到冤屈。 1939年5月24日,安徽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廖磊,向五戰區匯報了高敬亭四支隊“在皖省橫行騷擾”等七條“罪狀”。 項英、葉挺也于6月20日同時向延安和重慶發出兩份電報,以“高敬亭可能反黨、反中央及叛變投敵”為由請示槍決高敬亭。 ![]() 葉挺 蔣介石對這個請求簡直喜出望外,他連派三任“剿匪”司令和17萬部隊都沒能殺掉橫行大別山的“匪首”高敬亭,沒想到竟被新四軍送上門來,他立即批準對高敬亭執行槍決。 6月24日,在還沒有等到延安電報意見之時,新四軍軍長葉挺與政委項英就聯名發表公告,由葉挺警衛班對高敬亭執行槍決。 在臨刑前,高敬亭表現得很平靜,他坦然地說:
說完這句話,高敬亭給葉挺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葉挺鄭重還禮,他也十分感慨:“你是個真正的革命軍人。”隨后,新四軍第一猛將高敬亭在合肥青龍廠慷慨赴死,年僅32歲。 高敬亭被執行槍決后,延安的電令才到,那時候新四軍軍部和延安不能直接通訊,電報必須要經過長江局轉達到皖南軍部后,再傳達至江北指揮部,因此耽誤了時間。 延安的電令不準新四軍軍部殺高敬亭,而是要求將高敬亭送到延安學習過渡一下,以教育和挽救這員大將。 看到延安的電令,葉挺和項英這才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 高敬亭被槍決的消息傳到延安后,毛主席非常憤怒,他立即發報責問項英、葉挺:“我們是要求高敬亭來延安學習,你們為什么不聽?為什么要殺了他?速查明原因上報中央。” 周恩來還親自趕到新四軍指揮部,氣憤至極地說道:“高敬亭招革命的兵,買革命的馬,有什么不好?我們開辟的根據地為什么要讓給國民黨?” 此事在新四軍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四支隊2000多名指戰員對革命失去希望并脫離部隊,中央不得不派徐海東回新四軍任四支隊司令員穩定人心,多年后仍有很多大別山根據地的老人懷念高敬亭。 項英、葉挺、張云逸、鄧子恢等新四軍領導紛紛就此事向黨中央做出深刻檢討。 此后毛主席多次提到高敬亭,對他被錯殺深感惋惜,可見這位大別山革命的旗幟、新四軍第一猛將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 ![]() 毛主席在延安 四、平反昭雪1975年,史玉清收到高敬亭老部下的消息,建議她寫信給毛主席,請求為高敬亭平反,高敬亭的女兒代表母親,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
毛主席那時已經重病在身,可收到信后卻極其重視,他立即指示解放軍總政治部為高敬亭被錯殺一事進行調查。 1977年4月27日,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通知為其平反,認為高敬亭的功是大于過的,將其處決是錯誤的,民政部也追認高敬亭為革命烈士。 在高敬亭獲得組織的平反后,不僅史玉清母女高興,就連那些從大別山走出來的解放軍將領,也都異常興奮,徐向前元帥親自為高敬亭紀念館題詞:堅持鄂豫皖武裝斗爭未斷,功召大別山業績永存史冊。 高鳳英說:“自己父親的平反,不光是還了父親的清白,更替當年大別山區犧牲的那些同志,還有受父親牽連的新四軍第四支隊將士,主持了公道。” 1989年6月,高敬亭曾經的警衛員萬海峰上將(成都軍區政委),在他遇害50周年之時,為他主持召開了紀念大會,懷念這位卓越的將領和革命的先驅者。 ![]() 萬海峰 很多人都在問,如果高敬亭能活到1955年授銜,他會被評為什么軍銜呢? 從新四軍其它三個支隊司令員分別由陳毅、張鼎丞以及張云逸擔任來看,四人在新四軍中的職務相當。 1955年,陳毅被授予元帥軍銜、張云逸被授予大將軍銜、張鼎丞初評軍銜位列大將第14位,因到地方工作未授軍銜,后官至副國級。 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評銜規定,評元帥軍銜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資格: 1、重要武裝起義的領導者或參加者; 2、中央及各主要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和主要負責人; 3、中央軍委及主要紅軍部隊的創建者或領導人; 4、抗日戰爭時期我黨領導的主要抗日武裝的領導人; 5、解放戰爭時期中央軍委及各大野戰軍的主要負責人; 6、全國解放后授銜前的軍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評大將軍銜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資格: 1、重要武裝起義的領導者或參加者; 2、重要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或主要負責人; 3、紅軍時期的師級以上領導職務; 4、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旅級和新四軍師級、相當規模根據地二級軍區領導職務; 5、解放戰爭時期兵團級以上領導職務; 6、建國初期國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首長,中央軍委直屬其他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事院校首長; 7、授銜時擔任國防委員會委員。 ![]() 開國將帥授銜儀式 高敬亭是黃麻起義的參與者,鄂豫皖根據地的創建者和負責人之一,紅四方面軍七十五師政委,紅二十八軍的重建者,大別山三年游擊戰爭的負責人,新四軍四支隊司令員,抗戰時期名震大江南北。 高敬亭如果不被錯殺,擅長軍事的他很有可能會在“皖南事變”后臨危受命,接任新四軍軍長一職,有了這個資歷,在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之后一定會擔任重要職務。 所以,高敬亭評元帥確有差距,能否評大將各位心中自有答案。 只可惜,歷史不會有那么多的如果,在共和國邁向新生的過程中,有很多革命先驅都犧牲在奔往光明的曲折道路上。 謹以此文向高敬亭致敬,向所有英雄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
來自: 新用戶4927206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