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和1947年3月,蔣介石、胡宗南先后策劃了“犁庭掃穴,攻略陜北”的曠世陰謀。霎時間,延安的上空籠罩著悄然而至的滅頂之災,中共首腦機關兩次瀕于生死存亡的邊緣。令人慰藉的是,中共中央兩次絕處逢生,化險為夷。而這兩次發揮了力挽狂瀾作用的人,卻是胡宗南身邊的“紅色間諜”熊向暉。 ![]() 不過,令人疑惑的是,當熊向暉的“上線”王石堅被捕后,與王石堅關系密切的熊向暉共黨臥底的身份也被胡宗南識破,但熊向暉和妻子竟然都平安無事。熊向暉心中百般疑惑,總覺得不可思議,直到多年后,周總理解惑:胡宗南不敢! 熊向暉是抗戰初期,周恩來專門安插在胡宗南身邊的一枚“閑棋冷子”,本意是幫助共同抗日的,后來國民黨想要對我黨進行打壓,才委以重用。 1938年1月,在武漢,胡宗南接見了服務團,希望從中挑選出一批青年才俊,經過培養和鍛煉,最終為己所用,而在這批人員中,就有熊向暉。 ![]() 胡宗南十分看重這次選拔,自己親自擔任“主考官”,逐個依次提問,覺得不錯的,就在名字上畫個紅圈。當胡宗南點到熊向暉名字的時候,他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站起來答“到”,卻只是舉起右手,坐在凳子上,說了一聲“我就是”。 熊向暉的這一舉動,成功引起了胡宗南的注意,他瞪著眼睛瞧了熊向暉好幾分鐘。熊向暉知道胡宗南在“察言觀色”,就從容不迫地等待著。 胡宗南連續提問了好幾個問題,熊向暉鏗鏘有力的回答讓他連連點頭。回到駐地,剛剛吃完晚飯,胡宗南的副官就來接熊向暉,說是胡宗南要找他“個別談話”。 熊向暉問是不是還有其他人一起,沒想到副官說:“只有你,唯獨熊先生的名字上有四個圈!” ![]() 當晚,經過交談,胡宗南了解到,熊向暉不僅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思想進步,他的父親還是湖南高等法院的院長。儀表堂堂,有思想,有學識,有膽略,出身官宦的“富家子弟”,胡宗南竊喜,深信熊向暉是他發掘的得力干將。 殊不知,老謀深算的西北王胡宗南,這回可算是“栽了個大跟頭”。因為熊向暉是周恩來為胡宗南“量身定制”的青年才俊,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派上用場。 熊向暉在通過胡宗南的面試之后,去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匯報。臨行前,董必武代表周恩來,對熊向暉的潛伏工作,做了重要的指示。并送了八個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那為什么周恩來、董必武等人,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在胡宗南身邊安插“臥底”呢?那是因為胡宗南當時在蔣介石身邊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胡宗南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蔣介石曾經一度想要把他當作接班人來培養。曾當面指示說:“你將來所負責任,恐不僅如今之二、三倍!如無此種干部培養,將何以打開局面!” ![]() 對于蔣介石的訓示,胡宗南自然心領神會,他明白,要想成就大業,就必須要有得力的干將輔佐。因此,胡宗南在通過千辛萬苦,找到像熊向暉這樣的人才之后,他格外的“珍惜”和委以重任。 在胡宗南的親自安排下,熊向暉進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后就擔任胡宗南的副官、機要秘書等重要職務,是胡宗南的心腹。 熊向暉“雖身在曹營但心在漢”,在胡宗南身邊的時候,他沉著冷靜,伺機而動,積極收集情報,一旦有任何不利于中共的消息,他不顧個人危險,立刻作出行動。就這樣,先后曾有兩次,熊向暉都在黨的生死存亡時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熊向暉擔任胡宗南機要秘書后,他對胡宗南交代的重要事情,辦得干脆利落,絲毫不會拖泥帶水,胡宗南很是滿意,對熊向暉的態度逐漸由欣賞轉變為了完全信任。 ![]() 1943年,蔣介石置全國抗日大局于不顧,企圖借共產國際解散之機,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2月,蔣介石親自審定對陜北作戰計劃,密令時任國民黨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的胡宗南開始按計劃部署兵力。5月下旬,共產國際宣布解散,蔣介石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密令胡宗南:“借共產國際解散良機,閃擊延安,一舉攻占陜甘寧邊區,限6月底完成部署,行動絕對保密。” 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開軍事會議,下定了進攻決心。6月底,蔣介石令胡宗南抽調其下屬第34集團軍的兩個軍攻占囊形地帶,確定最后的進攻時間在7月9日。 身為機要秘書的熊向暉很快就掌握了這個絕密的情報,他深知,這關系到黨的安危。于是,熊向暉設法聯系“上線”王石堅,再由王石堅通過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的秘密電臺迅速報告給延安。 ![]() 當時,八路軍大部分都被調往抗日戰場,留守延安的部隊只有一個359旅,雙方兵力懸殊。倘若國民黨此時大規模進攻,我黨的情況不容樂觀。所以,當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收到熊向暉送來的情報時,感到十分的震驚。 在這千鈞一發的緊要關頭,黨中央、毛澤東決定采取斷然措施,制止內戰的爆發。一方面,迅速從其他地區抽調兵力,保衛延安;另一方面,破例引用情報,正面揭露國民黨破壞抗日、引挑內戰的罪行。 最終,一番公開揭露,國民黨的陰謀不攻自破,一場箭在弦上的內戰危機終于化解。 無獨有偶,1947年3月,悍然發動內戰的蔣介石再次將延安作為重點進攻目標。 當時,熊向暉和相戀多年的妻子諶筱華剛結婚不久,正在度蜜月。就在此期間,一神秘男子突然拉住熊向暉,說是上峰有命,要將他帶走。熊向暉以為是身份暴露,徹夜無眠,結果卻是胡宗南找他有絕密商量,虛驚一場。 ![]() 見到胡宗南之后,熊向暉才知道蔣介石要再次進攻延安的方案。熊向暉看到情報后,憑借其超強的記憶里,再次將這份至關重要的情報送到了延安窯洞里。當胡宗南大軍進入時,毛澤東、中央機關和當地群眾已經全部轉移,國民黨軍隊再次撲了個空。 對于熊向暉的行為,中共中央給予高度肯定,毛主席曾夸贊其說:“一個人頂得上幾個師”。 1947年9月,由于報務員李政宣叛變,設在北平順天府東街的王石堅系統秘密電臺,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破獲。特務機關通過截獲的秘密電報,掌握了西安情報組織的相關情況,不幸,王石堅被捕。 熊向暉和王石堅的關系非同一般,曾經熊向暉的妻子從南京到西安時,他們夫妻倆就住在王石堅住處的后院。 可就在王石堅被捕的期間,熊向暉已經被胡宗南送去美國留學,他的妻子諶筱華由于懷孕,就留在了南京母親家中待產。 ![]() 熊向暉在美國聽說了王石堅被捕的消息后,很是擔心妻子的安全。可令熊向暉不解的是,雖然當時國民黨特務們將他們的住所,翻了個底朝天,并找出很多信件,但直到熊向暉在美國取得碩士學位,夫妻兩人都還是平安無事。 這一結果,顯然和國民黨特務們“寧可錯殺一千,不會放過一個”的一貫作風不一致,更加讓熊向暉摸不著頭腦。 直到1949年,熊向暉從美國歸來,見到周恩來,才解開了這一疑團。 1949年7月,留學歸來的熊向暉按照中共中央轉來的口頭指示,經天津抵達北平,見到了周恩來,一見面,周恩來就高興地說:“終于在勝利以后見面了!” ![]() 談話間,周總理高度肯定了熊向暉對黨中央作出的貢獻和努力,還說:“王石堅被捕的時候,李克農同志很擔心你的安全,我卻并不是那么擔心啊!” 看著熊向暉一臉疑惑的臉龐,周總理笑笑說:“想不想聽我給你解釋下原因啊!” 熊向暉點點頭,表示默許。 周總理認為,王石堅的事情,是保密局系統的人一手策劃的,蔣介石并沒有第一時間知曉。從戴笠時代起,相延下來的毛人鳳和胡宗南有很深的瓜葛,他們緊密聯系,猶如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利益是相通的。 當時胡宗南的身邊出現共產黨的“臥底”,毛人鳳在告知胡宗南之后,胡宗南一定會壓下來。而胡宗南之所以吃下這個啞巴虧,是因為一旦熊向暉是共黨身份的秘密泄露出去,胡宗南在蔣介石面前不僅信任全無,還可能會面臨“完蛋”的境地。 ![]() 可想而知,一個共產黨員潛伏在他身邊多年,他不僅沒有發現,還視為心腹委以重用。在此期間,很多蔣介石下達的機密文件,胡宗南也并沒有瞞著熊向暉。熊向暉結婚的時候,胡宗南還作為介紹人,請蔣經國來當證婚人,又力薦熊向暉去美國深造學習。 這種種的一切,迫使胡宗南不能動,也不敢動熊向暉,因為一旦蔣介石知道了,那后果不是胡宗南能夠承受得住的。胡宗南料定蔣介石不會饒了他,若加上有矛盾的同僚落井下石,那胡宗南真就招架不住了。 周總理正是摸準了胡宗南的脾氣秉性,因此他料定胡宗南定不會大動干戈,也不會聲張,所以才不擔心熊向暉的生命安全。 周總理的這番推論,在沈醉寫的《軍統內幕》中,是這樣描述的:“胡對此大吃一驚,這個死要面子的人,聽說自己的親信中,居然有了共產黨,臉都氣的發青;然而對于大洋彼岸的熊向暉,胡宗南除了中止其留學工費外,并沒有加以深究。” ![]() 后來熊向暉的女兒熊蕾在回憶中也曾這樣說道:“因為胡宗南的人不可能到南京去抓人,如果到南京或者是美國去抓人,不通過蔣介石,不通過外交部,不可能的,那這樣,胡宗南在蔣介石面前還怎么混,所以他只能不了了之。” 盡管胡宗南竭力地將此事瞞了下來,但是,蔣介石最終還是知道了熊向暉的身份。 1949年11月,退守在大西南的胡宗南,極力說服蔣介石兵退緬甸,再伺機反攻大陸。這一舉動將會對剛剛成立的共和國帶來極大地威脅。 于是,周恩來有意地向蔣介石泄露了熊向暉的真實身份,以此達到離間蔣、胡之間的關系。蔣介石得知熊向暉身份這個消息后,十分憤怒,對胡宗南就不放心了,對胡宗南的信任土崩瓦解,甚至在后來不準備讓胡宗南去臺灣,讓他自生自滅。 ![]() 經過其他人的斡旋,胡宗南才在蔣介石的默許下,最后一分鐘,登上了飛往臺灣的飛機。 回到臺灣后,曾經是蔣介石王牌之師的胡宗南,此后再也不得蔣介石的重用。 熊向暉的女兒曾開玩笑地問過父親,為什么胡宗南那么重用他,他卻還是選擇忠心耿耿地跟隨周總理,熊向暉回答說:“周總理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我很崇拜他,我的心中早就種下了共產國際的種子,面對什么誘惑都不會動搖的!” 熊向暉的革命生涯正如他所說的那般,心中有信仰,面對誘惑才能不動搖,“向暉”也喻意他會牢記初心,忠誠于黨;懷揣光明,面向黑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