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家 邵 鑫
王賢友
邵鑫先生的書法,好像是挺拔倔強的枝干在霜雪的折射下,以抖擻的骨氣提醒人們:美是藝術的生命。
我與邵鑫先生的結識,完全是擦肩之緣。他那時是書法界的駿馬,正奔騰在平平仄仄的書壇,不論橫沖還是直撞,都可以摘金撿銀獲獎,然而他還是稍有時間,就停下來喘氣,讀書,沉思,以沉默的心態放過眼前稍縱即逝的風光,恪守內心的寧靜,這是在為新的攀登積蓄力量。
就在這沉默的時光里,我認識了邵鑫先生,雖是瞬間的對視,卻彼此見到了對方心靈深處的東西,于是,他約我去他辦公室喝茶,我徒步之七樓,在他的辦公室見到的一切,更深信:邵鑫先生是書法家。
他的辦公室是干凈的:沒有一件東西與他的興趣無關,沒有一樣東西上沒有他的汗滴。在他柔和的雙眸,分明有一種委婉的質疑,一絲溫柔的批評。當代書壇,萬象紛呈,但他從不跟風追逐,他堅持走自己的路。他認為當代書壇最大的問題就是浮躁以及書法精神和文化的缺失。
我以為邵鑫先生是在良知的驅使下,懷著文人的責任感,在對“書法熱”的反思,這令人敬仰!
邵鑫先生這種“嚴以律己,恪守書風”與他多年從事藝術教學和專業書畫雜志的編輯工作息息相關,職業的嚴謹和樸素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了他的作品,這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種親和力:既有傳統性,又有時代性和他自己獨特的審美個性,這三點是評鑒一件書法作品藝術性高低的重要條件。另外,我們還應該知道的是,書法家在進行創作時,并非“作品意識”和“創作意識”加強了,其藝術作品的藝術性就提高了,藝術作品的藝術性的體現真正要依靠的是藝術家綜合學養,所謂“成如容易卻艱辛”。他能夠將自我心態下的自然而然純化入多維的創作之中,思維純粹了,藝術表現形式純粹了,其中絕對感覺不到“火”的成分。故而,邵鑫先生在傳遞一種創作理念——真實,真情,這其實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邵鑫先生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研習書法,對書法的情感抒發都有自己的深刻而又明確的闡述、表達,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書法理論體系。他更擅長用自己撰寫的詩詞楹聯作品創作書法作品,始終圍繞著自己的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和興趣愛好,捍衛書法藝術的玄妙和純潔。
邵鑫先生的書法,始終把情與理、心與手“用一筆而出”,誠如孫過庭《書譜》云“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實,原夫所致,安有體哉!”又云“若運用盡于精熟,規矩諸于胸襟自然容與徘徊,意先筆后,瀟灑流落,翰逸神飛,亦猶弘羊之心,預乎無際:庖丁之目,不見全牛”。
我以為,我們可從這樣辨析“邵式筆法”:感情的抒發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這些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書法在研習和創作的過程中也是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著;第二個方面是強調書法研習和創作過程中的直覺,雖然說,寫好書法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嚴格的訓練,但是創作過程的瞬間發揮也是極為重要的,也就是“靈感的迸發”;第三個方面,書法要通過長期的訓練和積累,達到融會貫通、瀟灑散淡的境界。也就是說,邵鑫先生在書寫創作的過程中間,盡情地發揮,幾乎已經達到沒有技術障礙的程度,筆墨的揮運,完全由心而出。這樣的作品,才能感動于人,留存于世。
每每仰望書房懸掛著的邵鑫先生的書法,似乎在和他談心……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民俗學會會長、安徽省社科聯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