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練了多年太極拳的朋友們,對于開肩的方法掌握還是不到位,導致開肩不到位,甚至于開肩走入誤區,影響太極拳藝的提高,嚴重者會引起肩部關節的問題。肩部的打開針對人體的關節而言是比較難的,也是人體的大關節之一,想要提升自己的太極拳水平,正確開肩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件,才能更好的進行勁力的導傳,最終達到彈抖發力、快如閃電、連綿不絕。 ![]() 肩部結構圖 肩部從某種程度來講,就是兩片肩胛骨的運動,把肩部的六面運動空間打開,促進上肢的自然伸展拔長,從而讓勁力更好的通過上肢傳導出去,有效的激活肩背部肌群,更好的將胸腔、后背打開。形成勁力的前后對拉,呼吸更順暢。 在傳統武術中對于肩部相當的重視,像太極站樁,通背拳的搖膀子,綿拳的樹搖山,五祖拳的抖胛,白鶴拳的展翅等,都是肩部關節的開發,將肩關節練的靈活有彈性,將肩膀與大臂的骨縫抻開拔長,將關節處的肌肉和神經變的柔韌有彈性,敏感有張力,最終形成肩、肘,手三節的節節貫串。兩肩的打開會形成”身備五張弓“的兩手之弓和大椎之弓的弓頭,實現勁力蓄發崩彈的效果。 中國傳統的各個武術流派通過歷代的傳承,累積了很多不同風格的訓練方法。但在整個武術訓練體系中對于開肩主要有兩種方式:站樁開肩和單操開肩。下面明中針對這兩種開肩的方式進行介紹。 一、站樁開肩,主要是人體處于靜態狀態下針對肩部的鍛煉,通過對拉、下壓,使得肩部與大臂根節的骨縫和肩胛骨的周圍肌腱拉開變長,通過時間的累積最終變的崩彈有韌性。具體練法如下: ![]() 站樁開肩 以站樁的形態對身體的各個關節結構做到位,然后意念放到肩膀與大臂的位置,以肘頭帶動大臂順著向身體45度的地面位置拉動,拉動的過程中肩部保持不動,肘頭拉動到極限后又從原路線回彈,如此反復的進行肩膀和大臂的拉動運動。以大臂失力或感覺疲勞時停止,運動量因人而異。日積月累后,肩膀拉開后能夠自動回彈,能打出'筋骨齊鳴'的'嘭嘭'聲。這個就是太極站樁功夫中的高級層次“肩定肘拉”,因為動作小,從外形是看不出來動作的。但是開肩的效果卻是立竿見影的。 ![]() 肩定肘拉 二、單操開肩,主要是人體處于動作狀態下針對肩部的開發,通過立體旋轉、上提下壓、前伸后縮、左右對拉,讓肩胛骨的肌肉筋膜和周邊肌群進行充分的運動,實現胸腔和后背肩部三角區的對稱打開。通過“磨”肩,達到肩部“抻筋拔骨”的目的,打出肩根節發出的力量。具體的練法非常多,這里明中例舉以下幾種: 1、比較常見的有壓墻壁開肩、推門框開肩、貓式/狗式開肩。 ![]() 壓墻壁開肩 2、雙手呈勾狀定于肩根部,以肘尖從身體兩側,向上向前畫圓,向下向后收回,也可以反方向畫圓,以力竭或感覺疲勞為止。 3、以四六步站立,雙手從身體兩側向前向上向后向下的方向畫大圓,大臂上貼耳,下貼肋,貼著身體在身體兩側畫圓,整條手臂拉的越長越好,速度慢勻快急自行掌握。 ![]() 上貼耳,下貼肋,旋轉肩膀根節 4、雙手在身體前抓握住毛巾的兩端,向上通過頭頂向后背方向運動,然后再反方向運動回到原位。如此反復練習。 在日常練習太極拳、太極單操試力、太極推手等練習中,多用肩部根節前后左右上下的六面立體勁,以肩帶手來運動。肩與手進行相反的方向運動。大家一定要記得“松肩墜肘”、“肩撐肘橫”、“肩定肘拉”這些核心點,你就會在不知不覺找到開肩的正確練法。 開肩的練法非常多,拳友們需要結合自身的素質特點,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安排好每次的運動量,練習時一定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時間一長肯定會有收獲。 ![]() 勤學苦練,持之以恒 如果您想追求點功力,不妨加點力,有內生力和外輔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本文是個人的一些淺顯的認識和理解,如果內容有不妥的地方,請各位前輩、拳友批評指正。希望大家練好太極拳,掌握好膝蓋養護要領,身體越練越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