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烏拉爾-375,烏拉爾-4320卡車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其產量和知名度要大的多得多!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魔改型號——例如烏克蘭“Reform”公司以烏拉爾-4320底盤為基礎生產的“哥斯拉(Godzilla)”防地雷反伏擊車(MRAP)。 ![]() “哥斯拉”雖然簡單直接的采用了烏拉爾-4320的卡車底盤,但是作為一款MRAP車型,又根據地雷防護的基本要求,對底盤進行了“V”型設計。車輛的車身裝甲,全部按照一定的傾角進行焊接,具備防御步槍彈和炮彈破片的能力,其防護達到B6+級別。 ![]() “哥斯拉”相比同類車型防地雷反伏擊車更加的碩大。顯著的特點就是開孔多、載員量大。該車除去駕駛室風擋玻璃、兩側車門窗,還在載員艙兩側各設計了5個觀察窗;兩扇尾門上也各有1個小窗。而且在艙室的頂部設計有開口,可作為武器站或逃生之用。“哥斯拉”防地雷反伏擊車一次可載運14-18名士兵,個人認為這個數量有些雞肋,人數比一個加強班多,又比一個標準班少,不利于成建制的軍事行動。 ![]() 比起俄軍同樣是采用烏拉爾-4320底盤研發的“烏拉爾-VV”裝甲運兵車和“巡邏A”防地雷反伏擊車,“哥斯拉”的整體性能要略顯不足。但是比起頓涅茨克武裝民兵只是通過加裝鋼板和武器魔改的“烏拉爾-4320·武裝軍卡”要先進不少,但是火力卻不如“武裝軍卡”。 ![]() 僅是從外形上看,“烏拉爾-4320·武裝軍卡”只是在車體的后廂、車門和發動機艙兩側,鉚接了大塊大塊的鋼板,在車頭安裝了“百葉窗”式的防RPG火箭彈格柵!該車的后廂作為一個開放式的武器平臺,在靠近駕駛室位置安裝有一挺發射14.5×114mm彈藥的KPVT機槍。焊接有堅固的支架,還加裝了自制的托彈槽,理論上具備360°的全向射界。在巨大后廂的兩側,還搭載了發射7.62×54mmR彈藥的PKT坦克機槍,8名載員手中還有一定數量的AK-74M自動步槍。 ![]() 憑借烏拉爾-4320卡車與生俱來的堅固車架、較高的運力、寬闊的貨廂和不錯的越野性能。早在車臣戰爭中,就曾出現過一種僅是在后貨廂中安裝了一座雙聯裝23mm ZU-23-2高射炮的版本。估計這類“武裝軍卡”的改裝靈感與武裝皮卡初衷類似,只是其機動性肯定不如皮卡底盤。可是卡車底盤能載更多的人,武器搭載的選項更寬泛,運輸和武器彈藥的數量和種類更高,完全可以視為一座“可移動的陸上武庫”!
![]() 于1988年量產,1989年裝備蘇軍的9K59“一度音”多用途火箭炮系統,受限于美蘇軍控談判,是一型短命的裝備。該發射車裝備一組50管122mm口徑火箭炮,其使用的9M53殺傷爆破火箭彈,戰斗部裝藥21kg,射程21km,有延時或觸發兩種引信。相比BM-21“冰雹”的9M22U型殺傷爆破火箭彈,毀傷面積提高了5倍。“一音度”30s即可完成一次齊射,而且可以在駕駛室內或遠距離遙控控制,其一次齊射的殺傷面積提高了6-7倍;展開或撤離發射陣地的效率也比BM-21“冰雹”提高了3~4倍。 ![]() “冰雹-K”和9K59“一度音”的成功,就好比烏拉爾-375卡車進化成了烏拉爾-4320卡車那樣,離不開前任對后代所積累的良好基礎!122mm口徑40管的БМ-21“冰雹”火箭炮,由9種火箭彈構成,包括9M22U、9M28F、9M522高爆/破片殺傷彈,以及9M521 增強殺傷彈、9M28K反坦克布雷彈、煙霧彈、電子干擾彈、9M217 自導彈、9M218聚能裝藥破甲子母彈等。 ![]() 對于上述彈藥的威力以及在作戰中所能發揮的作用,不妨以我軍89式122mm履帶式自行火箭炮為例進行分析。我軍機械化部隊中的一個火箭炮營,大概裝備18門89式,全營一次齊射用時18s,可發射720枚火箭彈,投射彈藥總重量在48t,已經超過了美軍師級全部身管式火炮一次齊射的總量! ![]() “冰雹”火箭炮齊射動圖源于軍武 所以像БМ-21“冰雹”火箭炮這樣的武器,很長一段時間里也是我軍彌補“火力不足綜合癥”的有力武器。因此在1969年見識了“冰雹”對珍寶島的火力覆蓋后,我國通過與友好國家接觸、在1979年自衛反擊戰中的繳獲,獲得了幾輛BM-21“冰雹”火箭炮發射車。經過艱苦的技術攻關,最終研制出81式122mm 40管自行火箭炮;后來又研制出89式、90式;2010年,推出了具有美式M270風格的10式模塊化火箭炮發射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