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建立平衡思維?舉例說明:孩子進家第一件事是先玩后做作業,還是先做作業后玩?如何平衡二者的關系,相信很多父母因為孩子這個問題發愁過。有的父母就愿意讓孩子先寫作業,作業完成后再去玩,這樣的延遲滿足感會讓孩子無憂慮的玩。還有的父母允許孩子先去玩,玩更能調動孩子的思維能力。但是玩也不是沒有時間限制,這樣一來,都規定好的時間安排也是一種平衡。 比如孩子在路過一家冷飲店時,他想要吃一顆冰淇淋,你知知道冰淇淋對腸胃不好,那么和孩子討論只吃半個找到了一種平衡方法。 再比如孩子在吃的這件事上,如果是已經很晚了,孩子還是很想吃東西,家長就要明孩子真正的想吃,還是單單是孩子眼睛看到了想吃,可以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孩子不去晚上吃東西以免影響消化,如果是非要吃不可也可以商量少量飲食。孩子第二天因為太晚吃東西早上身體不太舒服,這時候家長可以以此告知孩子夜間進食對身體不好的事實。 家長應該和孩子之間建立平衡的親子關系,家長的陪伴一定是全情的投入,不能說和孩子建立親子關系時間,家長雖然人在陪伴,心和眼卻關注在手機上,這樣孩子心理就會有失落,讓他感覺自己根本不重要。親子時間并不是硬性規定時間,今天陪伴20分鐘,就在整點的20分鐘結束陪伴,陪伴是感情投入不是如上課般的嚴格要求。 為了做好孩子的平衡思維,家長應該首先擁有平衡力,當孩子因為某件事陷入情感漩渦時,家長不能因為孩子的情緒復制到自己身上,也不能對于孩子不管不問,任由孩子獨自消化情緒。而應該通過動作比如擁抱、撫慰或者充滿愛的語言去安慰孩子,表達對孩子的理解。 在孩子無法平復對一件事情的理解時,應該先安撫情緒再處理事情,唯獨情緒平靜下來孩子才能更好的傾聽。 ![]() 有一種現象,你會發現這個孩子有時候他的娛樂方式越簡單越快樂,喜歡玩單一品類的游戲,比如玩土、玩雪,這種單一的娛樂更容易讓他們上癮。回想我們小時候都是怎么玩的,一跟橡皮筋、一塊橡皮泥我們都能樂此不疲的和伙伴玩上半天,而如今我們去到電玩城,在那種聲光電的娛樂中我們游戲了半天會覺得很累。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娛樂少了一種叫做創造力的東西,我們在玩橡皮泥時會幻化出很多形狀、很多添加自己想象的部分,就和我們的樂高積木一樣,可以在想象力創造力當中娛樂,而不是單一大型游戲帶來的視覺沖擊感下的感覺。 很多人都在使用費曼學習法,有人就會好奇費曼是怎么變得這么聰明的。回歸費曼小時候家里無人帶他時就會給他鎖在家里,讓他帶在后院,后院是個廢物堆積的地方,年幼的費曼就會在哪里擺弄廢棄機器和馬達,后來就自己在其中找樂子做,在不斷的動手操作研究中,不斷挑戰心智,增長了智慧,最終成為最杰出的頭腦之一。 孩子有時候的除學業外的自由玩耍屬于開放的大腦活動,孩子自己在主導時間玩耍,就是在沒有外在評判和威脅下探索自己的想象,這時往往是對孩子的一種培養。我們必須承認,技能學習和學業提升當然是很重要的,適當的優質電視節目、電子益智游戲等,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益處的。但這一切,不應該以剝奪孩子想象探索和玩耍的機會為前提。即將進入暑期孩子,你有沒有想好怎么去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允許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有時似乎娛樂時間占據了孩子的學習時間,但只要將二者在各種嘗試后趨于平衡,就能助力孩子成長。最后,希望每位家長都能很好的通過遇見、反思,來一場合理的重構之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