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住、聽不清、說不明白、經常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他(她)或許不是老了,也可能是病了。 一、深更半夜起床查小偷,總是懷疑有人在門口68歲的李奶奶從去年開始行為總是很異常,家人發現她做菜要么忘記放鹽,要么將醋當成醬油,還經常記錯放東西的位置,性格也變得冷漠孤僻,經常一個人在家自言自語,甚至連姐妹的名字也忘記了,有時候她還會將錢藏得到處都是。 更要命的是李奶奶經常深更半夜起床查小偷,因為她總是覺得有小偷在門口晃悠,有時候夜里還要起來查看三四次,摸黑起床的李奶奶時不時就會絆倒凳子發出異響,驚擾家人睡眠。 子女覺得李奶奶的這些行為過于怪異,于是帶她來到醫院檢查。 經過檢測,李奶奶被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癥,也就是老年癡呆癥,而李奶奶之所以出現這些異常行為,正是阿爾茲海默癥的早期癥狀。 ![]() 二、女性為什么更易患老年癡呆?根據美國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約有2/3的老年癡呆患者是女性。 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老年癡呆癥呢?《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是老年癡呆患者大腦中積累和聚的蛋白質,而卵泡刺激素能夠加速tau蛋白和β淀粉樣蛋白沉淀,圍絕經期女性體內的卵泡刺激素含量會急劇升高到10倍以上,這也是老年女性更容易得老年癡呆的原因。 無論男女,如果發現有以下幾個癥狀,就要警惕可能是老年癡呆發出的信號: 1.記性不好 老年癡呆癥在早期通常會出現丟失近期記憶,剛剛發生的事情轉眼就忘記,比如做飯時忘記放鹽或者反復放鹽。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的記憶能力、溝通能力、認知能力以及自理能力都會受到侵蝕。 ![]() 2.聽力下降 聽力下降可能是老年癡呆癥的前兆,2020年在《神經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聽力喪失屬于老年癡呆癥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大約在各種危險因素中占9%,如果長期沒有接受外界情感和語言的刺激,會影響大腦的功能和結構,導致認知功能下降。 3.語言功能下降 老年癡呆患者還可能會出現語言功能下降的癥狀,比如忘記親友、朋友的名字;以前認識的字突然不知道怎么念等,這是腦功能受到影響的征兆,在生活中家屬要需要多觀察老人的行為,如果發現有這些癥狀就要提高警惕。 4.愛發脾氣 老年癡呆癥患者大多有焦慮的情緒,經常會擔心自己的記性不好,怕自己講的話別人理解不了,怕忘記東西,于是情緒很容易就發生波動,有的患者還會突然發脾氣。 ![]() 三、3種不良飲食習慣或增加患老年癡呆的風險《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指出,每3秒鐘,全球就有1名癡呆病患者產生。根據《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21年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55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老年癡呆癥,而這些和不良習慣有很大的關系。
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攝入過多的食鹽會有損大腦的認知功能。該研究結果提醒我們,減少高鹽飲食有助于維持正常的認知功能。吃得過咸會大大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而心腦血管疾病也是導致老年癡呆的一個高危因素。 ![]()
長期吃得太油會導致人體內的各個器官和皮下脂肪堆積,如果這種油脂在體內轉移,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日常過于油膩,血液里的膽固醇。膽固醇高的人逐漸增多,,發生老年癡呆的風險也會隨之提升。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學者的一項研究發現:腹部堆積有較多脂肪的人在進入老年階段和出現記憶喪失后,會將老年癡呆的風險增加3.5倍。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在人體的大腦中含有一種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當我們在飽食后就會使該因子的數量增加數萬倍,而這種因子會增大脂肪細胞和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從而引起大腦皮質的血氧供應缺少,最終導致腦功能退化和腦萎縮。 此外,日本的有關專家發現,大約30%~40%的老年癡呆癥患者在年輕時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 四、防老癡有個最佳飲食預防老年癡呆有個最佳飲食,那就是MIND飲食。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能長期堅持MIND飲食模式的人,會使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下降19%。那么,MIND飲食具體應該怎么吃呢? 鼓勵多吃這10種食物:
![]() 建議少吃這5種食物:
![]() 除了飲食之外,想要預防老年癡呆癥還要注意控制體重;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保護好聽力;戒煙;勤鍛煉;多學習和參加社交活動等。總而言之,老年癡呆癥在早期干預是非常必要的,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起來。
|
|
來自: guohfy2012 > 《陽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