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宇宙,不知道大家第一個想問的問題是什么? 宇宙的遼闊、宇宙的起源還是宇宙的未來? 遺憾的是,就人類目前的科學發(fā)展高度來看,科學家們僅僅只對宇宙的起源做出了回答。 在宇宙大爆炸理論之中,宇宙起源于大約距今大約137億年以前的一次大爆炸。 ![]() 宇宙大爆炸設(shè)想圖 盡管至今依舊有不少人對這種看法保持懷疑,但在科學界之中,這確實是不少科學家都十分認同的一種觀點。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當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觀測到64億公里外的太空的景象以后,宇宙論的存在竟然受到了“威脅”。 對此,人們不禁提出疑問,64億公里外的太空究竟有什么樣的景象? 接下來不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宇宙深處究竟有什么。 ![]() 充滿未知且遙遠的宇宙深處 新視野號2006年1月1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發(fā)射中心發(fā)射了名為新視野號的太空探測器。 而這個探測器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了探測冥王星、冥王星最大衛(wèi)星卡戎以及柯伊伯帶小行星群,幫助人類更進一步了解宇宙。 ![]() 正在飛躍冥王星的新視野號 值得一提的是,新視野號探測器絕對是人類有史以來移動速度最快的人造飛行物體。 在飛躍月亮繞地球軌道的時候,僅僅只用了不到九個小時的時間,而早在北京時間2015年7月14日的時候,新視野號也成功的飛掠冥王星。 在科學家們原定的計劃之中,利用新視野號對冥王星的觀測,可以有利于人類加深對太陽系形成的理解。 然而科學家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當新視野號越過冥王星并朝著更加遙遠的太空深處前進以后,竟然會帶回令人更加震驚的信息。 ![]() 柯伊伯帶 時間回到2019年,經(jīng)過長達十三年的星際旅行以后,新視野號成功飛抵柯伊伯帶的天體Arrokoth。 而這個時候,新視野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已經(jīng)來到了64億公里。 很多人可能對這個距離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其實簡單描述就是即便以光速行駛,也至少需要6個多小時的時間。 而太陽光到達地球,僅僅只需要8.3分鐘的時間。 能夠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依舊保持通信,足以看出人類科技的發(fā)達。 ![]() 太陽光 可就在這個位置,新視野號像往常一樣拍回64億公里之外的太空照片以后,卻讓科學家們感到十分的意外。 無他,只是因為通過探測器獲取的太空景象,和科學家們想象之中的景象,竟然有很大的區(qū)別。 64億公里外的太空根據(jù)新視野號對外公開的照片顯示,現(xiàn)實宇宙和想象之中的宇宙相比,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宇宙遠比我們想象之中的要明亮許多。 了解天文學的人一定都聽說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奧伯斯謬佯。 ![]() 奧伯斯謬佯示意圖 在這個問題之中提出,宇宙之中既然到處都是恒星,那么在經(jīng)過如此長的時間以后,宇宙應該一片明亮,充滿星光才對。 可就各國宇航員進入太空以后的觀察看來,宇宙其實是漫無邊際的黑暗。 唯一能夠?qū)Υ俗龀鼋忉尩脑砭褪牵?strong>宇宙一直都在不斷地膨脹并且膨脹的速度足以抵消恒星所產(chǎn)生的光芒。 在這樣的情況下,恒星的光芒僅僅只能影響到本星系的行星。 對恒星之外的宇宙空間,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 影響有限的外太空恒星 然而在新視野號傳回的照片之中,外太空并非一片黑暗,而是有著一些閃爍的光芒。 更重要的是,這些閃爍的光芒,幾乎都是從我們未曾了解過的物體上發(fā)出的。 人們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光是怎么出現(xiàn)的,又為何能夠如此明亮閃爍。 對此,科學家們提出兩種不同的猜想,第一種是科學家認為這是遙遠的宇宙深處,存在著一切未知星系和星云的存在,所以才會導致照片出現(xiàn)閃爍的觀點。 ![]() 閃爍的外太空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像人類成功觀測到黑洞以前,對于黑洞的了解也十分模糊。 可直到后來科學家們才發(fā)現(xiàn),黑洞在吸收恒星的時候,同樣會在視界范圍內(nèi)顯示紅色,而這便是恒星留給宇宙最后的光芒。 ![]() 電腦合成的黑洞景象 除此以外,另外一種猜想就是,外太空之間的這些光亮,都是由宇宙之中的暗物質(zhì)活動,導致出現(xiàn)了光亮。 只不過就這一點來說,因為人類對于暗物質(zhì)并不了解,所以選擇相信第一種的人,也遠遠多于第二種的人。 當然,至于最終的答案究竟是什么,誰也沒有辦法給出回答。 畢竟就人類現(xiàn)如今對于遙遠宇宙星空的了解來說,實在是太過淺薄。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人類太空探測器能夠?qū)⑷祟愑詈絾T也送到這個距離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揭開相應的奧秘究竟是什么。 ![]() 探索宇宙 宇宙論的改寫?那么為什么說,因為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宇宙論就會被改寫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現(xiàn)實照片之中的宇宙亮度以及宇宙范圍,大約是我們最初猜想的兩倍之多。 在如此巨大的誤差下,科學家們自然有理由質(zhì)疑,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否還有相應的條件沒有被完善。 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人都知道,在137億年的宇宙奇點爆炸以后,宇宙一直在不斷地膨脹。 在這個過程之中,宇宙溫度不斷降低、而宇宙的空間范圍卻變得越來越大。 ![]() 宇宙大爆炸 科學家們通過對星系的演變觀測以后,最終確定了一個大致的可觀測宇宙模型。 而在這個模型之中,我們假設(shè)應有的范圍是X,應有的亮度是Y的話。 那么通過照片推到出來的實際宇宙范圍就是2X,應有亮度則是2Y。 這樣一來,曾經(jīng)的基礎(chǔ)理論事實被推翻,人類對宇宙的研究甚至有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我們想要了解宇宙的起源以及星系的發(fā)展演變,就只有重新計算一次。 對于這樣的情況,部分人難以理解,甚至懷疑人類真的有必要如此深入地研究宇宙? ![]() 宇宙的發(fā)展進程 尤其是在關(guān)于宇宙這樣的深奧問題上面,對于我個人的正常生活,難道會有什么影響? 哪怕宇宙的膨脹速度突然終止,我們也只不過是經(jīng)歷我們應該經(jīng)歷的“劫難”而已。 ![]() 不斷加速膨脹的宇宙 為什么要研究宇宙事實上,存在這樣的想法十分正常,關(guān)于宇宙的研究,對于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而言,都算得上是晦澀難懂。 可如果每一個人都選擇放棄,向宇宙選擇了妥協(xié),那我們將永遠被困在地球上面,根本不可能踏出宇宙一步。 即便在了解這一點以后,依舊反駁個人并不需要進入外太空。 就像古時候的人類,即便只在地球上生活,依舊豐衣足食、恬淡無欲。 可個人雖然不需要,但整個人類需要。整個人類需要不斷的前行、不斷地發(fā)展并不斷的壯大。 ![]() 天體環(huán)境穩(wěn)定的地球 很多人難以理解,難道地球的生活空間不足嗎? 是的,在費米悖論的第二點就曾做出過答復:智慧生命為克服資源稀缺的能力和對外擴張的傾向性,任何文明都很有可能會尋找新的資源并開拓他們所在的恒星系統(tǒng)。 在這一點上,外星人如此,我們?nèi)祟愐餐瑯尤绱恕?/p> 所以,為什么要研究宇宙,又為什么要尋找地外生存空間并更加深刻地認識我們所存在的宇宙。 ![]() 神秘、未知且遙遠的宇宙 原因其實很簡單,不是為我們這一代人,而是為了人類的后人,能夠不受現(xiàn)實困境的影響,繼續(xù)追尋更加偉大的理想。 |
|
來自: 紫気東來 > 《發(fā)現(xiàn)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