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崇文區與東城區合并,成立新的東城區。宣武區與西城區合并,成立新的西城區。合并后,原有的身份號碼不再分配“110103”與“110104”,改為“110101”與“110102”。從此,北京地圖上,再無崇文區和宣武區。今年是合并的第十個年頭,老崇文、老宣武們你們都還好嗎? 10年前的那個晚上,小北和女友,在虎坊橋工人俱樂部看完《唐山大地震》后,去對面臘竹胡同的烤肉劉吃炙子,老板興奮地說:“我這店以后屬于西城了?!比缃瘢Υ蚨春秃卫碜屵@里安靜了不少,烤肉劉也從虎坊橋遷到了金魚池,從“新西城”,換到了“新東城”。 ![]() 電影《老炮兒》里有這樣一臺詞:“六爺,沒宣武區了,都合西城了,信寄誰去???”當古城墻和古城門逐漸消失,當四合院和胡同慢慢離我們遠去,承載我們對家園記憶的或許只有家園的名字了。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崇文、宣武被取消后,那么多老北京市民表現出巨大的失落感,因為他們關于家的記憶由此便斷裂了。 長在宣武的老李說:“十年了,怎么也得紀念紀念?!崩侠畎?0年來拍攝胡同的名牌匯總發給了我,他是個細致人,特別按照老的行政區劃分好了類,在這里我們又看到老崇文、老宣武、老東城、老西城。他說:“我這個要是噴出來成橫幅,高1米2,長62.5米,感覺應該比較震撼,可以當做一個背景墻。” 崇文區 崇文區,我出生的地方,總共記錄了282條街巷,其中二環內230條,是城四區里最少的。這其中老樓群占據很大一部分,真正意義的胡同都集中在前門外和祈年大街兩側。二環外重點區域在永外,沒轍,媳婦兒是永外的,去的勤,所以記錄的多。這么講,要不是認識她,我一直以為永外歸豐臺管轄呢。 宣武區 宣武區,我成長的地方,從小學一直到上班兒,我都生活在宣武,可惜的是在宣武的時候就沒搞個女朋友,結果第一次跟豐臺了。宣武總共記錄了480條街巷,二環內的有447條。重點都集中在南橫街以北地區,以南以老舊樓房為主。二環外去的地方不多,象征性走了走。作為一個宣武人,現在只有110104的身份證還能表示宣武的存在。 東城區 東城區,總共記錄了584條街巷,其中二環內544條。包括殘留的、名存實亡的以及部分樓群。東二環外地區變化很大,記錄不多,北二環外本來想重走和平里地區,系統記錄老樓,可惜身不由己,一拖再拖,拖到現在哪兒也去不了了。 西城區 西城區,總共記錄了652條街巷,其中二環內546條。其中至少有70條是名存實亡的。二環外地區應該是我所有城區里走的比較全的,西二環外因為老樓較多,所以去的比較勤。北二環外因為前幾年老去二龍路醫院開藥,所以也順便溜達了一圈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