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全國歷史文化名鎮之稱的大橋鎮,最近在若虛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個講述《大橋故事》的圖片展覽。它從歷史名人,歷史事件,歷史名勝等三個方面展現了大橋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參觀后,深深感到:這個展覽的構思好,形式好,制作好,效果更好! 在圖片展的《前言》中,主辦者指出:“由于時間倉促等原因,肯定有瑕疪和遺漏的方面,真誠歡迎前來參觀的有識之士,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在此,表示感謝!” 筆者作為老大橋鎮人,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問題,或表述不夠準確,或前后自相矛盾,或有違歷史史實,故不揣淺陋,不避駑鈍,擇要作辨誤如下,以求其是。 ![]() 三,大橋鎮的榻扒街是哪一條街? 大橋鎮有一條街道叫“榻扒街”。因其街名頗具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享名在外。按理說,“出名”就不該“出錯”,可卻偏偏不是如此。據我所知,鳳凰出版社與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印象江都”,揚州市文聯的“文藝創作引導資金項目作品”《八竅珠出世》等等書籍及一些報刊文章在這街名上都出了錯。就連大橋鎮自己辦的講述“大橋故事”的圖片展也是如此。這就不得不小題大做,要來“辨誤”了。 ![]() 在“圖片展”的“石板街”展板上寫道:“石板街也叫“榻扒街”,是大橋古鎮的一條街道。它由南北走向的橫街與東西走向的大街相連,狀如“丅字”,似過去農民翻曬稻谷用的古老農具榻扒而得名” 這一關于“石板街”的介紹不盡準確,易于引起人們的錯覺與誤解: 一,“石板街也叫榻扒街”,這就容易使外地人籠而統之地把大橋鎮上的全部石板街都統稱為“榻扒街”了。再結合后面的內容,又容易使人感到,榻扒街就是大橋鎮上最繁榮的商業街道。 二,榻扒街“它由南北走向的橫街與東西走向的大街相連”,因形似榻扒而得名。這一說法,又容易使人誤以為這東西走向與南北走向相通的兩條街都叫“榻扒街”。 ![]() 而以上兩種理解都是不準確的。實際上,榻扒街是指在大橋鎮東西走向的橫街東端,與其垂直相交連的那條南北走向的豎街!如果說,兩街成“T”形相交連,東西走向的橫街似榻扒的木柄,那南北走向的豎街就似榻扒扒草的主體部分。這條南北走向的街道才叫“榻扒街”。 “精彩紅蘇”叢書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系列”之《大橋鎮》一書,在《古街故宅鑄傳奇》一節中就敘述得很到位: 該文在介紹了大橋鎮的“條石古街”后,接著介紹了“榻扒街”:“榻扒街,位于大橋鎮仁壽社區東側,南北走向,清初期建筑,是一條繁榮的老街……南北有圈門”。 而“圖片展”的“石板街”后面的介紹文字,如“一府跨兩街”等內容,則完全是在東西走向的大街上,與榻扒街無半點關系。 ![]() 其實,大橋鎮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就是東西走向的約二公里多長的一條條石古街。它分別以“魚市口”與“永濟橋口”、“榻扒街口”為中心點再向南北'輻射。這條東西走向的條石古街,又分為四段:從榻扒街交界處至魚市口為“東大街”,從魚市口到朱家巷為“中大街”,從朱家巷到永濟橋口為“西大街”,過永濟橋向西為“鎮揚街”。另外,在榻扒街南端還有一條與之相交的向東的街道為“通泰街”。(朱毓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