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針灸科跟診學習,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前來就診,明確提出要舌下靜脈放血。 從交談中了解到,兩個月前她頭暈得厲害,但血壓正常,去醫院做了各項檢查后均未見異常,吃藥也得不到明顯改善。 熟人告訴她某家中醫館有一項特色療法“放血”對頭暈有奇效,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了。 據她回憶,醫館醫生診斷完后要通過舌下放血為她取栓,收了她6000元的診療費,整個治療過程持續了差不多45分鐘,放出的血盛滿了一個一次性塑料小杯(大概100ml),血里混雜著少許的小血栓(據她描述,筆者未曾見過)。 放完血后,她頓覺頭暈減輕許多,雙眼視物較前清晰不少,醫館醫生建議她后續每月放血一次,但醫館離她家太遠,且收費太貴,所以就近選擇了自己家附近的中醫院,想再次進行舌下放血。 她口述是否屬實,是否有夸大成分,我們不得而知,但放血療法在臨床上的確運用廣泛。 放血療法是中醫傳統特色療法,臨床上常用三棱針、粗毫針或采血針刺破特定的穴位或人體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祛瘀通絡、外泄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常配合拔罐,即刺絡拔罐法。 《靈樞-九針十二原》也指出“宛陳則除之”,“宛”通“郁”,宛陳,即郁久陳積,是指對氣血郁久、瘀積經絡的病癥,宜采用針刺出血之法,以活血祛瘀通絡。 比如,最常見的痛癥:落枕、頸肩痛可在大椎穴、雙側肩井穴及痛點放血,肩關節痛、網球肘、鼠標手、踝關節扭傷等可在壓痛點放血,急性腰扭傷在腰部壓痛點及雙側委中穴放血,肢體麻木可在指(趾)尖放血,下肢靜脈曲張可點刺迂曲的靜脈或淺表浮絡。 還有某些內科疾病,如發熱在大椎穴和曲池穴放血,咽痛在少商穴、商陽穴放血,心火旺盛導致的失眠在耳尖放血,實證頭痛可在頸部靜脈或太陽穴處抽血,瘀血型的痛經在雙側膈俞穴或腰骶部痛點放血,實證高血壓在舌下靜脈(金津、玉液)點刺放血,小兒疳積可挑刺雙手四縫穴等等。 根據這位中年女性患者對病史的描述以及舌脈情況(舌暗胖苔膩,舌下靜脈尤為迂曲紫暗,脈弦滑),老師認為她痰瘀互阻,可以舌下靜脈放血。 治療大概十分鐘,出血量20ml左右,想不到她竟然不滿意,覺得放血太少!!我們解釋,不提倡一次性放血太多,可以分幾次進行,且她的出血量已經是其他病人的好多倍了!最后她才訕訕離去。。。 |
|